【奋斗者】溢彩流光映乡关‖袁勇
溢彩流光映乡关
袁 勇
交通,一个地区涌动的血脉与生机。
交通,一部凝固的不朽诗篇!
一路走来,从发如青丝到双鬓染白,作为曾经区域工程指挥长,亲历见证了建设者们心装蓝图、脚量大地、手绘美景,在巴渝大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君不见:滔滔江水向东流,屡见两江飞彩虹,一座座山门洞开跃巨龙,一条条大道穿山越岭,给城乡人民带来了新的繁荣、新的希望!一项项宏伟的交通工程,光彩夺目,蓦然串起我一幕幕难忘的记忆,只为重拾那感动的场景、精彩的瞬间。
本世纪初,我告别多年机关舒适、安稳的工作生活环境,奉命从京城奔赴千里之外的渝怀铁路主战场。几乎与此同时,又投入到“八小时重庆”公路工程大会战。从此,一路前行,无憾今生。
图为航拍渝怀铁路核桃园站(鲜联平 摄,图片来源:中新网 )
那时,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重庆,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大部分区县为三级公路,不通铁路、不通高速公路,全市更未形成“蜘蛛网”式的综合交通格局。尤其是武陵山区、三峡库区,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仍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交通成了家乡最大的“短板”。此时此地,五味杂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记得第一次去黔江,我率部分工程管理及技术人员,乘越野车,沿国道319线逶迤前行,道路弯多且急。头顶是峭壁,危岩劲露;脚下如深渊,令人生畏。我们一路风尘,时而被堵车,时而被塌方阻路。走走停停,不到400公里车程,居然跑出了十几个小时的“蜗牛速度”。大伙儿还风趣地说:“咱们没有怕过工程‘拦路虎’,还怕这个‘下马威’?请袁指挥先给我们记上一功哈”。我希望他们有思想准备,便调侃道“渝东南渝东南,工程施工会更难”,这里世代流传着一句民谚,叫做“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意思是,教育儿女的最好办法,让他去酉秀黔彭走一走,看一看,就能感受一番这里的艰辛与不易。我相信,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建设大军的前赴后继,这句古话将很快被前进的车轮碾碎。进驻黔江那天,渝东南人民像当年支援刘邓大军那样,敲锣打鼓,夹道欢迎!“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土家苗族群众,硬是热情地往建设者衣兜里塞鞋垫、花生、熟鸡蛋……我们无不为之动容。昔日高中老师还赋诗勉励我“……一片丹心如晓日,溢光流彩映乡关”,这分明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份沉甸甸的期盼。
历史给予我们“开路先锋”的机遇,更赋予了建设者新的挑战。
重庆号称“江城与山城”,特殊的地理环境,是名副其实的“桥都”,也是国内隧道最多的地区之一。从渝东南到渝东北,从铁路到公路,在重庆修路架桥,难度和艰巨都是超出人们想象的。
悬崖之上,测量队员肩扛仪器,手拿标杆、图纸,常常从山顶滑到峭壁,又从谷底跃上半山。那身手,轻如飞燕,敏似猿猴,坚石划破脚,荆棘刺伤手,他们全然不顾,直到在绝壁、在山涧画出了一个又一个鲜红的加桩复测坐标为止。隧道工程,大多横穿半山腰,有的落差百米以上。俯瞰脚下幽深的峡谷,或水流湍急,或白浪翻滚,震耳欲聋的涛声,在大山深处久久回荡。心里话,近距离感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真的两腿打颤,眩晕双眼。抬头望见洞口上方“力拨山兮气盖世,横腰斩断拦路虎”14个红底白字大幅标牌,格外耀眼。我深深地被建设者的英雄气概所折服、所震撼!洞内幽幽邃邃,边墙两旁排列有序的照明灯,与掘进台车、二衬台车上五光十色的安全警示灯交相辉映,宛若绵长的地下宫殿。隧洞深处,工人们挥汗劳作,有的绑扎砼二衬钢筋,有的开挖仰拱,掌子面7台风枪“突突”地响,声声悦耳……平行施工,一派繁忙景象。
干隧道,建设者们就是这么任性!
隧道工人有句行话“怕软不怕硬”,软,意味着易引发塌方、落石、泥石流等风险,若遇上断层破碎带、突泥突水、瓦斯、溶洞等自然灾害,那都是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啊。他们从不退缩,常年一身泥一身汗,上班晨曦相伴,下班星星追随。饭菜送洞内,找个角落蹲着就开吃,自己戏称是“现代吉普赛人”。每每到工地,那首凄美感人的歌曲犹在耳边响起:“筑路工的月亮,不在天上在心上。筑路工的月亮并不圆,弯弯挂天上…”是啊,天边那头,贤惠的妻子悉心照料一家老小,漫漫长夜独守空房,她多想融入淡淡的月光,随它飘洒到远方。天边这头,夜深人静时,丈夫总把悠悠思念装进月亮,两行泪珠,几杯浊酒,今宵别忧愁。他们也是铁骨柔情的汉子,却用坚硬的脊梁撑起了一座大山,撑起了自己一片天空。在霹雳般的隆隆炮声中,他们时常连续数月创出正洞人工掘进支护超200多米的高产纪录,使隧道不断地向前延伸、延伸……几千米长的隧道,像阿里巴巴那句“芝麻开门!芝麻开门!”的咒语,就在那沉睡千年的崇山峻岭中豁然打开啦!哇塞,别有洞天,风光无限。
一座又一座大桥横空出世,千姿百态:跨越两江大河,如长虹卧波,鳌背连云;跨越山涧峡谷,如梦如幻,傲视苍穹……赞叹之余,怎能忘记我们的桥梁建设者?每个工地随处可见,或父子桥工、或夫妻工程师、或硕士女总工,他们头戴安全帽,身系安全带,在深不可测的围堰基坑忙碌着;在几十米高的跳板上,像杂技演员一样,将吊装舞动的钢模板,拼装自如,无缝对接;“鬼工雷斧”的焊工,精准每一个细节,“吱吱”脆声不断,火花四溅,五彩缤纷,似乎映红了夜空,点亮了黎明。我认识一位姓赵的女工程师,看上去外表文弱,脸上没有一丝倦意。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都能见到她桥上桥下矫健的身影。女儿生日那天,她悄悄地哭了,面对手机视频中的女儿,她又甜甜地笑了“女儿乖乖,今天你满两周岁了,妈妈想你念你啊,你知道吗?妈妈也不忍心产假后就抛下亲爱的宝贝女儿,但妈妈工地上实在离不开呀”。母女俩已有一年多时间没有见面了,想孩子时,她就拿出女儿的照片,深情地吻一吻。那一刻,我不禁想起了伟人毛泽东那句著名诗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手持彩练的不正是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建桥人吗!
记得渝东北一大桥合拢那天,一位耄耋何姓老人挤在看热闹的人群里,轻轻地拭去眼角的泪水。“大爷,您怎么了?”我走近关心地问道。他向我摆了摆手“没事,高兴!高兴着呢!”交谈中得知,二十多年前,女儿嫁到峡谷对岸一户人家。看着很近,山高坡陡很难走,有时一整天都走不拢,女儿也难得回娘家一趟。“现在可好了,过大桥就快到了,还能赶上吃午饭呢!”大爷乐滋滋地吐了口旱烟,笑盈盈地说。
如今,巴渝大地,风景独好。“米”字形高铁规划日渐成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突破4000公里,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4.85公里,位居西部地区首位,实现县县通高速;重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也跨越500公里,建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一个覆盖8万平方公里,纵贯东西、沟通南北的立体交通体系,让导航“迷路”,让世人叹服,它像魔幻一般,又灵气十足。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星移斗转,一幌风雨几十载,既是参与者,又是见证者,虽然记不清修了多少桥梁、凿通了多少隧道,但每一次竣工通车那一声汽笛长鸣,却始终萦绕在心里,因为我们打起背包又出发,一切重复往日的故事。留下的,只有自豪的回望,回望曾经用心血、汗水和智慧铸就而成的交通情怀与结晶,将永远在美丽的家乡光彩闪烁!
作者简介
袁勇,笔名远鹰,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全国优秀建造师,中国优秀职业经理人,散文作家。从军铁道兵,转业任职于央企。热爱写作,多家协会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百名京城女喜嫁昨日兵》《两地书》《高路入云端》《这世界并不陌生》等百余篇文章获全国和省部级一二等奖,部分文章被收录于丛书,出版散文集《逐梦一路行》。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袁 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