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四川苍溪籍老红军苏毅然
四川苍溪籍老红军苏毅然
苏毅然(1918—2021.6.7),四川苍溪人,原名王安邦,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安徽省公安厅厅长、政法办公室主任、中共安徽省委候补书记、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兼省计委主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兼纪委第一书记、山东省人民政府省长、中共山东省顾委主任。系党的十大代表,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苏毅然早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负责征税,1935年,随红四方面军长征,路过渭河时,险些溺亡。此后抵达延安,进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抗日战争期间,苏毅然担任中共北方分局社会部秘书主任。1944年,任平西地委社会部部长。1945年,任河北省张家口市公安局副局长、局长。1949年,任皖南区党委社会部部长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安徽省公安厅厅长。1958年,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1961年,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1970年,任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9年,任山东省人民政府省长。1982年,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兼任山东省军区第一政委,后任中顾委委员。
乡苏维埃主席选的红小鬼
1918年,苏毅然出生于四川省苍溪县。1933年,15岁的苏毅然已是农田里的一个小把式。他上过四年私塾,还读过两学期的洋学堂。但家里只有他和母亲两人,缺乏劳动力,不得不中断学业回家务农。他家有五口人的田地,租出去一些,还留一大块自己耕种。
这年四五月间,家乡来了一支戴红五星帽的队伍。他们惩强救弱,公平买卖,很受乡亲们欢迎。苏毅然听说他们是红军——这是从鄂豫皖苏区撤出的红四方面军。在红军支持下,各村、乡镇雨后春笋般建起了为庄稼人撑腰的苏维埃政权,还成立了川陕省苏维埃政府。苏毅然欣喜地看着这一切。
这年七月的一天,乡苏维埃政府主席来到苏毅然家。乡主席告诉苏毅然和他的母亲,省苏维埃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要招收税务员,条件是有文化,年满15岁,身体健康。他在全乡选来选去,最后选中了苏毅然。年轻的苏毅然一听高兴坏了,他正想着参加红军呢!,苏老在对我们讲述这件事情时,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红军要我就不错了,很光荣哟!”他的母亲听了也很高兴。母子俩当场表示,苏毅然参军去当税务员。
苏毅然主要征收两种税:屠宰税和当地的一种特种税。他的工作区域是与敌人交叉的三角地带,时常遭到敌人袭击。有一次,他从敌人的包围圈中跑出来,情急中躲到厕所粪池的夹板里。敌人要烧厕所,他一动不敢动……敌人最终没有放火,苏毅然在臭气熏天的粪池夹板里躲到晚上才跑了出来。
年轻的税务员苏毅然很能干,为红军筹了很多款子。
用枪支换藏民的马匹
为吸引敌人以策应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从1935年3月开始长征。早在一年前,苏毅然已从政府税务所调到红军作战部队。由于他患过角膜炎,眼睛近视,不能站岗放哨,领导把他安排到红军供给部,做后勤工作。
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与中央红军会师。由于张国焘搞分裂,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乍合即分,错误地南下。苏老说,当时张国焘欺骗四方面军指战员,说“打到成都吃大米”,还编了歌:“红军南下行,拉索蚤米嗦,要打成都城……”正是由于张国焘的错误行径,使得红四方面军三次爬雪山、三次过草地。在第三次过草地时,红四方面军在甘孜地区遇到供给困难。
苏毅然说,由于战斗频繁,红军马匹奇缺,他们在甘孜看到很多藏族人养马,又喜欢枪,就向方面军总部建议用枪支换取藏民的马匹。这个建议得到总部肯定。于是红四方面军供给部从总部拉来很多枪支,苏毅然每天都要带着枪去藏族人住的寨子换马匹。通过通司(翻译),他问人家要什么枪,人家问他们要什么马,有问有答,交易场面热烈。苏老说,他在那时学会了相马。
有一天,苏毅然相中了一匹枣红色的马,他提出用一支枪交换,马主人不同意。苏毅然把枪加到两支,那人还是有点舍不得。磨蹭了好一会儿,对方才说:“就算我把马送你吧。”苏毅然反应快,把两支枪递给人家说:“也算我把枪送你吧。”
没想到一笔买卖两人成了朋友。那人看他实在,送给他一小袋炒面,足有七八斤重。苏毅然兴奋地对我们说:“那可是青稞炒面!里边搀了黄油、奶油、盐,可香了……”在经常断粮的长征路上,这袋炒面就是“救命面”。在草地边上,他看到一个战友——他毕生称其为“小朋友”——断了粮,就从口粮袋里挖了一大碗炒面送给他。那位“小朋友”把炒面搀着野菜吃,走完了长征。
在甘孜很短的驻扎时间里,苏毅然用枪支换了十几匹马。这些马驮运伤病员或物资,在爬雪山过草地时帮了红军大忙。苏毅然把那匹枣红马上交供给部领导,在爬雪山时,他就是拽着这匹马的尾巴上的山。
在雪山上只能站着休息
红四方面军在张国焘错误路线领导下,南下打到四川西部天全、芦山一带,遇到强敌,在川康一带建立根据地的计划无法实现。张国焘不得不接受正确主张。红四方面军于1936年六七月间从甘孜等地第三次过雪山草地,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合。但部队有一批伤病员和妇女、孩子,他们没有体力行军。部队领导与当地土司达成协议,将这批人员留下,当地人承诺予以保护(后来国民党军队进犯时,这些同志果然受到保护)。当时苏毅然仅仅17岁多一点,很多与他年龄相仿的红小鬼留下了,但苏毅然毅然决定,他要随大部队走。
苏毅然毅然决然“跟红军走”的故事已经上演过。一次行军到离他家乡仅40里的地方,领导问苏毅然是不是回家看看,他回答:出来革命就不能想家,等革命成功再回家。直到“文革”期间,苏毅然才在参加革命后第一次回家。
苏毅然在谈到爬雪山过草地时谦逊地说,他当时年龄不大,“只是跟着走”。
“跟着走”有走的技巧。苏毅然说,在雪山上,如果有人冻僵在地上,要用木棍代手去拉。冻僵的人犹如溺水的人,如果用手去拉,即使他没有回生的可能,也会死死拽住你,不但救不了人,连救人的人也要搭进去。而如果用木棍去拉,这时可以将棍子松手。当然如果有救活的可能,用棍子也就将人拉起来了。
在草地上如果双脚陷入沼泽,不要急于拔脚——苏毅然边说边示范起来——他双手前伸,头向后仰,并解释说要向草地躺下身子去,仰面朝天,然后把脚慢慢抻出来。如果急于拔脚,则双脚承受压力过大,只能是越陷越深。
在雪山和其他高山上,最怕的是半路坐下来休息。如果坐下,就有可能站不起来了。因此在山上经常看到这样一副景象:红军战士或拄根木棍,或互相搀扶着,呼呼喘气,站着休息。一声令下,很快就下山了。
由于掌握了这些技巧,苏毅然在雪山草地上没有遇到危险。
终生不忘的救命恩人
1936年七八月间,苏毅然随大部队走过了雪山草地,来到陕西西凤酒厂附近准备过渭河。渭河水浑浊湍急,沿着峡谷咆哮奔腾。苏毅然和战友们涉水过渭河。走到河中央深水区,突然一股激流袭来,苏毅然站立不住被冲走,老战友杜长天(后曾任国家安全部副部长)眼疾手快,一把将他拉住,救了他一条命。苏毅然说:“这(杜长天)是我终生不忘的救命恩人。”
1936年10月,苏毅然随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一起,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长征结束。苏毅然说,会宁县是回族居住地,清朝政府原将这里命名“回宁”,红军三大主力在这里会师后,改名“会宁”。
还在长征途中,领导就调苏毅然去红四方面军党校财金班学习。到延安后,他又进中央党校学习。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苏毅然一直在晋察冀根据地社会部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安徽工作过,1960年到山东工作,1987年离休。2021年6月7日,苏毅然在济南逝世,享年103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广元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