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英烈】“少共三杰”之一余国祯
编者按: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烈是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和精魂,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载体和化身,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和历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深化“四史”教育,铭记英雄事迹,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四川省地方志办开展“巴蜀英烈”征文,在方志四川“巴蜀英烈”专栏陆续发布,以教育和激励巴蜀儿女缅怀英烈、不忘历史、鼓舞斗志、奋发图强,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欢迎广大读者投稿。投稿邮箱:565066304@qq.com
“少共三杰”之一余国祯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青团四川省委有一位杰出领袖,他就是被誉为“少共三杰”之一的余国祯。
余国祯(图片来源:资阳发布)
余国祯,1907年6月26日出生于四川省资阳县南津驿。1924年,余国祯以优异成绩考入资中旧制中学读书,但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1926年初春,经幼时同学洪沛然(共产党员)介绍,到成都草堂图书馆工作,并在图书馆专门学校听课,半工半读。1927年春,余国祯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参加共青团华阳县委的领导工作。1928年转为共产党员,同年2月任共青团川西特委书记,团结教育青年踊跃参加检查仇货、教育经费独立、反劣币斗争和裁兵裁厘等运动,常站在革命斗争的前列。
1928年成都“二一六”惨案后,白色恐怖日益严重,许多党员团员被迫转移到外地。余国祯按照组织决定留守成都,努力把一些学校、企业的共青团组织加以清理、整顿,并重新建立起来,为以后开展工作打下有利基础。
1928年底,余国祯调任共青团江巴县临时委员会书记,他和其他领导人一起积极进行清理整顿、发展团员,团员由原来的40多人增加到180多人。
1929年10月,余国祯被共青团四川省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为团省委组织部部长,并兼任团江巴县委书记。
余国祯当时没有社会职业,没有工资收入,有时住小旅馆,有时住在临时租赁的简陋房屋里,房间又窄又矮又黑,只能摆下一张床和一张小木桌,一伸头便碰到屋梁。在这种条件下,他仍坚持在油灯下办公,或写文件,或看书报,常常工作至深夜。团省委机关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每月只有5至6元生活费。余国祯常在小摊上吃碗光面或买点烤红薯充饥,春秋两季只有两件换洗的褪色外衣,过冬没有棉袄,鞋子补了又补。
1930年8月,余国祯被派往自贡自流井工作,担任川南行动委员会委员、宣传部长兼青年工作秘书处主任。为参加自贡罢工斗争的组织领导工作,他日夜深入盐井工人群众中进行活动,与工人亲密无间,情同手足。
一天夜晚,在自流井至贡井途中的一个古庙内,由中央川南行动委员会委员陈仲秋主持召开成立赤色总工会的工人代表大会,引起反动军警注意。次晨,川南警备司令部进行大搜捕,余国祯不幸被捕。通过地下党组织的多方营救,被取保释放。
1931年初,余国祯奉命以共青团特派员的名义,参加下川东特委的领导,负责整顿和发展川东共青团组织。
1931年6月,余国祯奉四川省委派遣,化名杨建寒,别名“刘知己”,打入刘湘二十一军军部“特务委员会”,从内部掌握敌情,保护同志,减少党组织的损失。余国祯栖身魔窟,置生死于度外,巧妙地周旋于叛徒、特务之间,完成特殊的使命,帮助川东特委书记文强(原为省委军委书记,同余国祯早已熟识)越狱逃离虎穴。
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至1933年春,余国祯任共青团四川省委书记。他积极领导恢复、整顿和发展四川共青团组织,动员共青团和革命青年务工,从事工人运动,或去国民党军阀部队当兵,秘密传播革命道理,反对军阀进攻红军,开展革命的士兵运动。
余国祯(图片来源:掌上资阳)
1933年春,设在上海的团中央机关遭到破坏,团省委的联络机关——鹤楼养肺医院暴露,余国祯被成都军警团联合办事处逮捕,医院亦被查封。
余国祯被捕后被关押在成都宁夏街监狱,敌人用尽各种酷刑,他坚不吐实,遂被转囚于成都县监狱。期间,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置生死于度外,坚持狱中斗争。四川省督办刘湘千方百计让余国祯自首,曾多次派人到狱中劝说,并以封官许愿为诱饵诱使他变节投敌,都遭到严厉斥责。
余国祯被捕后,四川省委组织多方进行了营救,但未果。
1933年初秋,余国祯被枪杀于成都县监狱中。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资阳市委党史研究室(资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