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巴蜀英烈>详细内容
2023-04-25 09:16:44

上甘岭战役与黄继光一起 炸地堡的另一位四川人

作者:蒙琼英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8-05 15:54:31 浏览次数: 【字体:

上甘岭战役与黄继光一起炸地堡的另一位四川人

——记抗美援朝特等功臣李炳舟

蒙琼英

“什么?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与黄继光一起炸地堡的另外一位英雄是会理人?”我惊诧地盯着王叔的脸,半天缓不过神来。王叔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茶,然后淡定地说:“几年前,我写过一篇李炳舟的文章。还采访过一个叫李如清的老人,老人家像一张活史图。”王叔是会理市史志界最权威的专家,话从老人家口中出,我又怎能不信呢?怎么形容此时此刻的心情呢,惊喜若狂、满脑子的好奇,然后是十万个为什么。

下班回到家,我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急急央求家人帮忙打听。他很快帮我联系上曾与李炳舟前辈一起共过事的88岁退休老干部李伯,巧的是李伯的儿子——李哥,是我们相识的一位故人,收集史实资料自然而然少了很多周折。

周末,我们如约驱车前行。当我们抵达黎溪镇黎前村1组李哥老家时,李哥笑迎一旁:“公路边岔路多,怕你们走错了路,我接到电话就赶来路边等候你们,老爷子在家等着呢。“李哥指挥着我们把车停靠在一旁,然后指着露天有院落的一处建筑说,这边是村活动室和村史馆,那边是新建的李炳舟纪念馆,主体工程才基本完工,下一步准备装修、绿化、建停车场。修建李炳舟纪念馆,市民宗局赞助69万元、农办赞助10万元,文管所赞助5万元、旅游局赞助4万元、组织部赞助4万元、退役军人事务局赞助3万元、林草局赞助2万元,村民自发捐资2万余元……”李哥走在前面带着路,一边回头向我们介绍修建李炳舟纪念馆的情况。

我们沿着乡村水泥道大约走了几分钟,李哥领着我们来到路边一栋有庭院的民居,他轻轻推开了院门,“这里是我家的老宅,刚好重新修建完毕,正在装修有些杂乱。”88岁的李伯坐在庭院茂密的树荫下,左手端着盖碗茶杯,右手用盖轻轻浮去茶花,一边和老伴聊着家常。

家人迎上前去打着招呼,“李老书记,我一进门就听到您响亮的钢声,您老身体还是这样硬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拿到了吧?老前辈了不起啊!”“高兴呢,拿到了,拿到了。老伴,快去把我的宝贝拿出来给小罗他们瞧瞧……”

李伯伯的话题从党龄直奔主题:听说,你们想了解李炳舟的事情。按辈份,李炳舟是我叔叔辈,他比我大十几岁。李炳舟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少年时到昆明当学徒学习经商,他吃苦耐劳,乐于助人,得到同行的夸奖。他在昆明期间,还积极参与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事。后来,他参加了昆明地下武装保安团随部队起义。1951年从云南入朝作战,隶属于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军长秦基伟)45师(师长崔建功)135团,他是二营五连五班的班长。

李炳舟回村那一年是1953年,村头的柿花尖尖结小柿花了。对,就是旧历的三月。李炳舟个儿高挑,1.75米以上,身板有点单薄。他的面颊有些清瘦,长得浓眉大眼的,那双眼睛特别有神。他为人谦逊,做事低调,回来没有向当地政府报告他是战斗英雄和他的英雄事迹。当时,只有少数人知道这件事情。我们村委会主任李恒德还去他家看望了他。李炳舟给村委会主任讲,志愿军抗美援朝,美国人的武器精良得很哦,战斗过的阵地都被美国人的飞机、大炮轰炸得翻起一公尺厚。虽然我们的武器干不过美军,但是,志愿军拼的是信仰、拼的是命、拼的是战术,打坑道战、游击战,等美军炸弹炸结束了,志愿军才从坑里出来,去追击美国人。美国人虽然有精良武器,但是他们怕死……学生娃娃喜欢凑热闹,我当时也在场。我大起胆子伸手去掀他的衣服,我叔(李炳舟)把衣服捞起来,那身上到处都是伤疤。

他回来大概两个月后,收到了邮寄来的一个木箱,里面有中央人民政府奖励的一只笔,还有证书和勋章。我亲眼看到过勋章,一面有个人抬着一支枪,一面写有朝鲜文。他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回国医治,伤愈后组织安排他转业到东北友谊农场从事生产建设。他说老家有个七十几岁的老母亲,想回老家看看顺便把老母亲接走。结果,他老母亲不愿意走,他就只好留了下来。他给组织去了信,上面就把他的东西邮寄了回来。

当年8月,李炳舟在村里结婚安家,他媳妇叫杨世珍。那时,国家正在提倡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1954年,农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李炳舟带头宣传并成立了互助组,还担任组长。1955年,组织初级农业合作社时,他担任小队长。1956——19577年,成立高级社时,他担任高级社社长。

李炳舟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他带领群众改土500余亩,还挖了箐头坝塘、湾子坝塘、山尾巴坝塘、唐房湾坝塘、水井沟坝塘5个坝塘来蓄生产用水。他指着小龙洞这个地方说,等以后有能力了,我们队在这里打一个水库。后来,“农业学大寨”大兴水利,小龙洞那个地方还真的建起了一个水库。带领大家建水库的支部书记给水库起了一个名字:彬洲水库。百姓心里这杆秤啊,亮堂着呢!

了不起的是,李炳舟还带领群众修建绿湾小学。白天忙生产,晚上他就发动群众打着火把,提起煤油灯,连夜砌基脚搞修建。绿湾小学是当时最早修建的学校之一。

由于李炳舟对农业生产采取调换良种、改土、兴修水利三项措施,1958年,他所在的大队粮食喜获丰收,受到各级政府表扬。1958年8月建立人民公社。上面来了一个通知,李恒德任支部书记,李炳舟任大队长,李恒科任副大队长,我担任文书。1959年,李恒德申请调到乡上去了,2月李炳舟当支部书记。因为农业劳动力被抽调去大炼钢铁,又遇上雨水不调,粮食产量与上年相比减产11万斤,从先进社成了落后社,还被插了小白旗。这下不得了哦,公社党委认为该队粮食减产纯属李炳舟骄傲自满造成。党委批评他时,他还是坚持说要实事求是。结果,公社书记说他抗美援朝英雄思想觉悟不高。6月,公社党委宣布撤销他党支部书记职务,还被管制劳动。

1960年7月,李炳舟因犁田时脚被犁尖划破被感染高烧不退,其妻向大队支部书记王某某请假并要求给予治疗,遭到大队支部书记拒绝。李炳舟三天滴水未进,她的妻子哭着悄悄去五星医院找李修荣医生,李医生说:“你赶紧回家烧点开水我马上就到。”从五星医院到李炳舟家距离约5公里,李医生跨上药箱一路疾奔。他迈进李炳舟的家门,顾不上擦拭脸上的汗水,从药箱里拿出一小包东西,对李炳舟的妻子说:“把这葡萄糖粉化成糖水,赶紧端来给病人补充点能量。”然后拿出酒精消毒棉,“天,脚都肿成这样了,感染严重哦。”此时的李炳舟脸色铁青牙关紧闭,任由李医生呼唤没有丝毫反应。李医生悬着的心,咯噔一下往下沉,难不成?他试着用器械准备撬开李炳舟紧闭的牙关,然而那紧闭的牙关犹如坚硬的石门纹丝不动。李医生用手指撑开他的眼睑,摇着头痛惜地说:“哎,晚了、完了。人命关天啊!为什么不早点来处理伤口、看病拿药?已经是破伤风了。不要说五星医院没有药,就是有药,嘴都撬不开,东西都没有办法喂了。”李医生给他清洗完伤口敷上药,匆匆赶往五星公社报告李炳舟生病的事情,很快来了其他医生。大家都束手无策,三天后李炳舟就去世了。他去世时才38岁。李炳舟去世后半年时间内,他家又去世了3个人,遗孤大儿子“小核桃”被送去小关河孤儿院……

1962年2月,县监委派了一个陈同志来河口乡,当时我担任乡团委书记。我虽然不是党委委员,但我还是立席旁听了会议,党委会上讨论恢复李炳舟支部书记名誉,还形成文字盖了章。饭后,陈同志拍了我肩膀一下说,走,陪我去绿湾李炳舟家看一眼。我说您来晚喽,他家什么都没有了,半年内就死了四口人,李炳舟、他的老母亲、2岁的女儿、媳妇。如今,只剩一个孤儿“小核桃”在小关河(孤儿院),已经3年了。

听说有人向省里、向中央寄出匿名信,反映李炳舟被迫害致死的事情。1963年,西昌军分区派出调查组调查处理李炳舟事件。迫害李炳舟的原大队书记王某某被开除党籍,判刑15年。对于严重官僚主义造成李炳舟死亡的原五星公社党委书记佘某某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会理县人武部在河口乡绿全村为李炳舟修墓树碑,告慰忠良。“小核桃”被送到西昌民政局,听说被送到西昌哪个子弟校读书。“小核桃”年满16岁那年,民政局长说:“小核桃,你个子长高了,可以去当兵了。”小核桃去参了军……

2016年4月,会理县相关部门出具的证明

2006年,退休12年后的李叔,在拜访抗战老兵黄埔军校陆军教导员袁老时,两位老人聊起了李炳舟。袁老详细讲述了志愿军上甘岭597.9高地反击战中,黄继光和李炳舟的战斗事迹。袁老竖起大拇指,感慨地说:“志愿军了不起!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才能体会得到战斗的惨烈。”李叔老泪纵横:“我是第一次完整地听完黄继光和李炳舟的故事,我叔是一个英雄!一个了不起的英雄!”李叔幽幽地说出了心里的结,“不瞒您说,我心里一直藏着一件心事,我一直都在寻找能够证明我叔是英雄的证据。因为,1955年8月防地震,大家都在外面搭建棚子住,我叔他妈点煤油灯时,老年人老眼昏花不小心把煤油灯打倒了,轰轰轰,住的棚子被点燃,北京组织上邮寄给他的木箱子也被大火烧成灰,最后只剩下勋章。后来,勋章又被整他的人扯起丢进了茅坑。能够证明李炳舟的东西什么也没有留下。”袁老说:“我建议你去找政府,政府会帮你找到部队的信息,找到写这篇文章的随军记者。”

巧的是,当李叔从袁老家里出来时,一位70多岁的老人拍了他肩膀一下。“你是哪里人?”“我是河口乡绿湾的。”那人又问:“你认识李炳舟吗?我在《会理文史》上看到一篇写李炳舟的文章。会理出了一个抗美援朝特等功臣,了不起的大英雄啊!”热心的老人帮助李叔找来史料。老人说这本书是我找人借来的,说好三天后必须归还哦,李叔赶紧请人打印了4份。

李叔回到老家找到大队文书记说:“这是我找来的文章,李炳舟,我叔,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你好好看看资料。我们要商量好分头行动起来,一定要找到盛星辉这个抗美援朝随军记者。我当过李炳舟大队的会计,如果余生不能为李炳舟证明身份,我这个老党员死不瞑目。我想给英雄立碑写传,我想捐钱给李炳舟修纪念馆……”

在政府有关部门及民间团体努力下,终于查到盛星辉是湖南省益阳市人,并且得知老人还健在的消息。

2016年4月,湖南省益阳市郝山区人民政府有关领导向盛星辉老人介绍李炳舟家属来访目的

2016年4月,湖南省益阳市郝山区人民政府有关领导与盛星辉老人交谈

2016年4月,82岁高龄的老党员李伯与其子李先文、村委会主任、村文书一行4人,自费踏上湖南之行。他们带着盖着村乡两级公章的介绍信,在赫山区老干局工作人员陪同下,来到盛星辉所在的赫山区老年公寓。工作人员对坐着轮椅的老人说明来意,老人看完资料说:“对,这篇文章就是我写的。我,就是盛星辉。当年,我是随军记者。”工作人员告诉盛老:“您老看了,能不能请您给他们签个字按个手印?他们把签字材料拿回来复印交给有关档案部门,李炳舟这件事才有认可的史凭。”87岁的盛老在得知李炳舟回家后被人迫害致死的遭遇后,含着眼泪在文章上签上“情况属实,盛兄、盛星辉”几个字,然后按上了鲜红的手印。李伯上前紧紧握住盛老的手说:“老人家,感谢您!感谢您给我叔叔证明身份。”一旁的生活护理员赶紧递上纸巾,盛老用纸巾轻轻地擦拭着伤心的泪水。

2016年4月,盛星辉老人签字中

从李伯家归来一年多时间里,我利用业余时间全力收集整理李炳舟前辈史实,得到很多朋友的无私帮助,并有幸阅读了两个版本的李炳舟前辈英雄事迹:盛星辉前辈的《志愿军特等功臣李炳舟》一文,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九一五五部队政治部编写的《凯哥百代》一书速中学员何汝金写的《顽强的战士李炳舟》。同时,查阅了档案馆有关李炳舟的其他档案,也在网络上搜索过美国老兵回忆录视频。几十年后,当美国老兵再次谈起那场战争,老兵忏悔的神情几度语速中断的话让人泪奔:“这些中国军人太可怕了!他们不怕死,他们想跟我们同归于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都是妈妈的孩子,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灵魂的一个鲜活的人呐,能够把生死置之度外需要怎样的勇气?

2016年4月,李炳舟家属与盛星辉老人交谈

应该说,在我接触身边抗美援朝前辈的史实故事中,李炳舟是史实资料最全面的一次。然而,也是最艰难的一次创作。从何下笔?忠于史实的创作良知,难度考量最大的一次。脑海里交织的两个身影时分时合:为民者,为祖国拼死而战,铮铮铁骨的血性男儿;为政者,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有理想有抱负勇于创新,想带着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实事求是的村干部。多少个无眠之夜,多少次我从梦魇中挣扎着醒来,问心,这是怎样的一代人?!70年余年前的立国之战,换来国富民强的和平环境。

2016年4月,盛星辉老人在证明材料上的完整签名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站在时代的高度,客观、公正勇于正视历史,在反思与警醒中与时代共成长。

2016年4月,盛星辉老人证实李炳舟英雄事迹签字完毕后,伤心流泪(后立者:益阳市郝山区人民政府领导及李炳舟家属、村干部)

文学创造是每一位文学爱好者的社会良知,秉笔直书、资政育人,更是史志工作者肩负的社会责任。

故事还得从1952年10月19日说起,上甘岭战役打响的第六天,李炳舟所属的二营,奉命向上甘岭左翼的597.9高地进行反击,营参谋长张广生带着参谋、步话员、通信员黄继光,进入距0号阵地200米的地方指挥战斗。晚上十时,反击部队全面发起进攻。

五连五班长共产党员李炳舟,率领全班6人,配合六连反击597.9高地。在夺下五号阵地后,李炳舟带领全班趁敌人混乱时直扑四号阵地,经过一场激战,五班只剩下他和轻伤员倪邦安。此时,他的头上已两次负伤,鲜血直流。他和倪邦安冒着弹雨,冲过一百多公尺的封锁线,又向零号阵地冲去。

当反击部队攻到半山腰时,敌人发射了照明弹,黑夜突如白昼。零号阵地山顶上敌人隐蔽的左右两翼地堡群三挺重机枪、四挺轻机枪居高临下疯狂地扫射,前进的道路上扬起阵阵尘点。反击部队组织几次突击暴破,均未成功,天亮前拿不下0号阵地,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这紧急时刻,黄继光、李炳舟不约而同向营参谋长请战。于是,参谋长将11人组成两个爆破组,命令黄继光带一爆破组炸掉右翼地堡,李炳舟带一爆破组炸掉左翼地堡。当黄继光冲上右翼地堡时,已经用光了身上所有弹药武器。为了给战友赢得时间,黄继光奋不顾身用胸膛堵住右翼地堡机枪口英勇牺牲。而此时,身上多处又添新伤的李炳舟,忍着伤口剧痛,艰难地爬到距左翼地堡10米左右的地方,用手雷炸掉了左翼地堡,并第一个冲上零号阵地。

凭着誓死坚守阵地的信念,李炳舟与战士倪邦安一起,拼死阻击反扑的敌人,坚守到后续部队上来,巩固了阵地。

此役,黄继光被志愿军总部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李炳舟被志愿军总部授予“特等功臣”荣誉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英雄、一等功臣”称号,同时授予“一级战士荣誉勋章”一枚。

(史实资料来源:盛星辉,《志愿军特等功臣李柄舟》;何汝金,《顽强的战士李柄舟》,载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九一五五部队政治部编《凯哥百代》一书。其他资料提供:李先文 文发建 李建先等)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蒙琼英(四川省会理市党史与地方志办公室)

讲述人:李如清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