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美食>详细内容

《二毛的老菜谱》第22期:从民间小吃到官场宴席,再现明代食风

作者:二毛 口述,薛维睿 整理 来源:封面新闻 发布时间:2020-04-13 15:32:14 浏览次数:814 【字体:

【编者按】“中国美食不灭,正得益于几千年来中国饮食文化极富生命力的发展。”美食家二毛收藏老菜谱30余年,所藏文献跨越明清到上世纪80年代。

《二毛的老菜谱》栏目将以不同的年代、地域、菜系、事件、名人为线索,在老菜谱里探寻美食文化的历史和变迁。

人物名片

二毛

 二毛(原名,牟真理),上世纪60年代生于重庆酉阳。著名诗人,美食家,《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中国饮食类非遗传承与保护课题组专家(文化部和中国烹协),中国饮食文献收藏家。1987年直至现在,先后在重庆、成都和北京创立文化餐饮品牌“川东老家”和“天下盐”。著有《碗里江山》《妈妈的柴火灶》《味的道》《民国吃家》等美食著作。

口述/二毛

整理/封面新闻记者 薛维睿

《金瓶梅饮食谱》是中国食文化丛书中的一本,1995年由胡德荣、张仁庆等人编写。 胡德荣是江苏著名的一级烹调师,他16岁从厨于“宴春园”“庆合园”等地方正宗饭庄。 1981年开始,他开办了徐州首家烹饪技术培训中心,并开始撰写饮食文章,致力于烹饪理论与教学事业。

胡德荣曾创建过一家“金瓶梅”酒店,《金瓶梅饮食谱》正是在其酒店经营菜品的基础上编写,其中详尽介绍的140多种菜点,均取用小说中所罗列的品种,且都经过精心挖掘和考证,并研制供应面市。

胡德荣认为,《金瓶梅》中的饮食具有“以鲜为主,兼蓄五味”的特色,内容包括家庭便饭、民间小吃、村野食俗、僧道斋饭、官场宴席及婚丧嫁娶食俗,堪称是再现明代食风的一部全书。

《金瓶梅》本身是一部奇书,在文学史上有着不朽的地位:它是我国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也开启了此后以世情风俗为主流的小说创作方向。我甚至觉得,没有《金瓶梅》,就不会有后来的《红楼梦》。

“食色性也”,《金瓶梅》历来被认为是“诲淫”之书,清代丁耀亢曾说:“一部《金瓶梅》,说了个色字。”实际上,《金瓶梅》对“食”的描写篇幅和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色”,可以说是一部张扬世俗享乐、市情趣味的巨著。

据考证,《金瓶梅》成书于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书中所记述描写的吃喝宴饮,全是当时的民间饮食,甚至也可以说是明代“江湖菜”、“商务菜”的代表。

在书里,西门庆是一个欺男霸女的“土财主”,而按照现在的眼光,西门庆至少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其业务经营范围涵盖了医药、酒楼餐饮、百货等门类。而且,这位西门大官人为人还颇有情趣,对生活品位有很高的要求,特别在饮食上十分讲究。

粗略统计,《金瓶梅》中所列举的食品(主食、菜肴、点心、干鲜果品等)达280多种。其中,茶有19种、酒有24种,涉及的饮食行业有20多种。其描写的精细程度,今天看来也是很让人惊叹的。

粗略统计,《金瓶梅》中的食物多达280种,除了主食、菜肴、点心、干果,还有茶类和酒类,涉及的饮食类别有20多种。而且其中对于饮食描写的精细程度,在现在看来也是令人惊叹的。

比如其中关于蛋的做法,有“摊蛋”“煨蛋”“洒蛋”“糟蛋”“蒸蛋”“煮蛋”等等,这些做法至今仍然盛传不衰。《金瓶梅》中的面点也有很多花样,有“芋饼”“肉饼”“卷饼”“夹沙团”“臊子面”等。

西门庆还有很多私房菜,有一道是经常在朋友面前和自己的女人面前炫耀的,叫做鲜蒸鲥鱼。史载鲥鱼“色如银,肉质鲜嫩”,历来都是珍馐,被称为“长江三鲜”之一,也是朝廷贡品。西门庆在阳谷吃的鲥鱼是“冰篓覆鱼,冰船运输”得来的,原料已然十分难得,加上做法细致,味道鲜美,自然值得向人夸耀。而用来宴请朋友、生意上的伙伴,甚至官员也很有面子。

《金瓶梅》第52回所写的一段:“桌上摆设许多肴馔,两大盘烧猪肉,两盘烧鸭子,两盘新煎鲜鲥鱼,四碟玫瑰点心,两碟白烧笋鸡,两碟炖烂鸽子雏儿……”这一大桌子菜,多令人眼馋!

西门庆经常炫耀的菜中还有一道红糟鲥鱼。《金瓶梅》第34回说,西门庆送了两条鲥鱼给朋友应伯爵,应伯爵吩咐仆人“余者打成窄窄的块儿,拿他原旧红糟儿培着,再搅些香油,安放在一个磁罐内,留着我一早一晚吃饭儿,或遇有个人客儿来,蒸恁一碟儿上去,也不枉辜负了哥的盛情。”

糟制菜是明代饮食的一大贡献,可以想象这道红糟鲥鱼也是色香味俱全的一道好菜,现在的武陵山区土家族还有糟鱼的做法。与此类似的还有酸鲊鱼,其做法是:把肉裹上玉米面(或大米面),放在坛子里腌上一个月,让其发酵。另外,还有一种糟辣椒,制作时搅上菜籽油,具体做法和上文中应伯爵所说的基本一致。

《金瓶梅饮食谱》,1995年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

《金瓶梅》第61回中,还记载了一道非常特殊的酿菜,这道菜是常峙节在重阳节时送给西门庆的。原文如下:“四十个大螃蟹,都是剔剥净了的,里边酿着肉,外用椒料姜蒜米儿团粉裹就,香油煠,酱油醋造过,香喷喷,酥脆好食。又是两大只院中炉烧熟鸭。西门庆看了,即令春鸿、王经掇进去,吩咐拿五十文钱赏拿盒人,因向常峙节谢了。”

这道菜是先酿后炸,是一道“家常高档菜”。螃蟹里边酿上剁细的肥精肉,加上姜蒜、盐等,腌好,然后下油炸,外酥里嫩。一般的螃蟹做法是蒸或煮,吃蟹肉,而这道菜的特点是炸了之后,整只螃蟹都可以吃。

西门庆在吃喝上虽然讲究,但家宴和请客毕竟还是有区别的。请官府的人吃饭时,西门庆一般都讲究用熊掌、驼蹄一类高档食材,家宴则一般不会出现这些“高级货”。但有一次却是例外,《金瓶梅》第10回写到,西门庆听说“武二(武松)往孟州充配去了……请大娘子吴月娘、第二李瓶儿、第三孟玉楼、第四孙雪娥、第五潘金莲,合家欢喜饮酒。”

这是西门庆合家庆贺死对头武松被发配边地的大餐,因为意义重大,所以家宴中上了八道西门庆宴请贵宾时才用的名贵菜:烹龙肝、炮凤腑、黑熊掌、紫驼蹄、洛鲤、伊鲂、细烩通印子鱼、软炊红莲香稻。

其他的都好理解,龙肝、凤腑又是什么菜呢?其实,龙肝就是鲤鱼的胰脏做的,即“鲤鱼之精白”,做法是像爆腰花一样,用八成热的炼猪油炒,鲜嫩无比。而鲤鱼胰脏为什么叫做龙肝呢?大概是因为“鲤鱼跳龙门”这个传说。

还有人认为,龙肝是白色公马的肝,依据是刘若愚所著的《明宫史》中记载的宫中每年都吃“龙卵”,也就是白牡马的睾丸,以此推侧,龙肝也就是“白牡马之肝”。但此说法我表示怀疑,因为马肝的味道肯定不是很鲜美。

凤腑也叫“凤髓”,其实就是将鲜活鸡的脑髓,加上豆粉、盐、料酒等调料,用八成热的炼猪油爆炒,味道之鲜美可想而知。

清代童岳荐在《调鼎集》中记载了另一个凤髓汤的做法,将鸡肾去膜,打成糊做烩,实际上这种做法和《金瓶梅》中的基本一样。

酒喝多了,自然要解酒,西门庆还有道一专门解酒的私房菜——把莲藕去皮,称为“雪藕”,将其用坛醋泡制,捞出来吃可以解酒。在小说中,西门庆还把这道菜推荐给其酒肉朋友分享。

《金瓶梅》里对吃喝如此详细的记载,自然也引发了很多人的兴趣和模仿。在故事的发生地山东阳谷县,当地的阳谷宾馆就开发了一种专门的“金瓶梅宴”,把《金瓶梅》中的大餐还原,并有所创新。

其中,最出名的菜有宋蕙莲烧猪头、肉兜子、羊贯肠、捶溜大虾、杏仁豆腐、西门佛跳墙、西门大黄翅、糟扒蹄筋等。颇具巧思,味道可称一绝。

《金瓶梅饮食谱》菜谱

前期回顾

【方志四川•美食】《二毛的老菜谱》第11期:世界食用菌超过半数在云南,松茸竹荪遍地

【方志四川•美食】《二毛的老菜谱》第12期:上世纪红遍上海的素菜餐厅,鲁迅也前去打卡

【方志四川•美食】《二毛的老菜谱》第13期:那些丢掉的食材,其实可以这样吃

【方志四川•美食】《二毛的老菜谱》第14期:这里可以吃到慈禧最爱的美食

【方志四川•美食】《二毛的老菜谱》第15期:你所不知道的北京小吃,多到每个月不重样

【方志四川•美食】《二毛的老菜谱》第16期:这些老菜谱里的川菜你可能都没听过

【方志四川•美食】《二毛的老菜谱》第17期:读完1980年代的这套杂志,你就能了解整个中国烹饪文化史

【方志四川•美食】《二毛的老菜谱》第18期:为什么上海菜是最具传统和创新的菜系?

【方志四川•美食】《二毛的老菜谱》第19期:秃头和失眠,这些食物可能有奇效

【方志四川•美食】《二毛的老菜谱》第20期:川菜是一种高超的艺术,《四川烹饪》杂志创刊

【方志四川•美食】《二毛的老菜谱》第21期:为什么有些地方的腊肉特别好吃?

来源:封面新闻

口述:二毛(著名诗人,美食家,《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中国饮食类非遗传承与保护课题组专家,中国饮食文献收藏家)

整理:薛维睿

来源: 封面新闻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