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美食>详细内容

【美食】豆腐飘香 青溪味浓‖李敏

作者:李 敏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1-02 16:13:28 浏览次数:412 【字体:

豆腐飘香 青溪味浓

李 敏

“吃在中国,味在四川”。这话让川菜很有脸面。在玉泉山庄吃午餐时,一上桌就看见一只只粉白细瓷碟,里面盛着红油,开始我们都以为是吃饺子用的。不一会儿漂亮的服务员小姐姐端来一盘豆腐——嫩冬冬,白生生,香喷喷,晶莹剔透,吹弹可破。豆腐周围是过水青菜,绿油油的,镶嵌着豆腐,如白玉翡翠。正如俗话说:豆腐青菜各有所爱。小姐姐介绍说,这叫白牛滚水,拿小碟里的红油蘸了吃。接着端来一钵鲫鱼豆腐汤,那牛奶般乳白色的浓汁,正因为青溪豆腐有着海纳百川的优良品质,能把鲫鱼的鲜美全部吸收入味,用汤勺轻轻一舀,放在嘴边小口吸吮,那温润如玉的豆腐中渗透的鱼的本味,鲜得能让眉毛都掉下来。

青溪豆腐

俗话说:“不吃剑门豆腐,枉游天下雄关。”以前只知道剑门豆腐是剑门关一绝,今天始觉青溪豆腐才是天下一绝——不尝青溪豆腐,枉为熊猫乡人。

青溪做豆腐、打豆腐的黄豆,必须挑颗粒饱满的,不能有烂的,并且至少要浸泡3个小时,浸泡时间短了,打出来的豆腐渣就多。豆子磨细后,用包袱过滤。过滤时,要不停地往包袱里加热水,避免豆渣粘在包袱上,豆浆过滤不干净,影响豆腐的产出。将过滤出来的豆浆全部舀到一口大铁锅里,用柴火慢慢将豆浆烧开,这个过程称之为烧浆。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原因就在此。烧浆至少需30分钟,火力不能过猛,一旦烧开了,马上停止加热。烧开后的豆浆,又得从锅里舀出来,装在事先准备的木桶里,这个过程称之为舀浆。粘在锅上的豆浆,不一会儿就形成了锅巴,嘴馋的小孩儿还可以把锅巴当作零食。舀浆时速度要快,如果慢了,留在锅里的豆浆就容易烧煳,打出来的豆腐有煳味,不仅闻起不香,还影响口感。

烧开后的豆浆倒入木盆,木盆里已按一定比例放好了石膏。检验豆腐的好坏,就用筷子,筷子插在豆花上,能直立,就证明合适,如果筷子倒了,就要再加点石膏,这个过程称之为点浆。点浆后的豆浆,放在木盆里几分钟就成豆花了。这时,家里的老年人和小孩儿,连忙拿起碗盛豆花,白嫩嫩的豆花加少许红糖,既好看又好吃,吃了一碗又一碗,最后还不忘舀上一大碗搁在橱柜里,做肉丸豆花汤。剩下的豆花就用包袱紧紧地包裹起来压制成型,包裹时,要注意平整,并在包袱上面搁放少许较重的物品,如菜板、装有水的盆子。这就是豆腐了。

青溪豆腐制作工艺

豆腐制成,店主一清早挑出去卖,走街串巷吆喝“豆——腐”,中间拉得很长,倒也十分好听。

青溪豆腐的最大特点就是:白、细、韧、香。品尝着桌上的熊掌豆腐,豆腐烧鱼,忽然记起诸葛亮在吃青溪豆腐时随口吟咏的诗:

豆仙多风流,腐肴品质优。

干润随人意,乃味香破口。

上界仙人食,品之也舒喉。

珍品出清溪,肴谱志千秋。

这是一首藏头诗,把每一句的第一字连起来,就成为“豆腐干乃上品珍肴”。

传说中丞相诸葛亮与豆腐干有一段不解之缘。刘备在成都建立蜀国以后,诸葛亮派参军廖化任广武(今青川县青溪境内)督,屯兵青溪,以防魏国偷渡阴平袭击蜀国。

青溪豆腐干

廖化认真执行诸葛亮的军令,坚决不收老百姓送来的鸡、鸭、鱼、肉等礼物,但为了军民情谊,只收老百姓送来的豆腐,其余一概拒收,违者军法处置。久而久之,豆腐成了上等的慰问品,逢年过节老百姓做豆腐成了习俗。

那年大年三十夜,青溪军营里收下的豆腐成山,将士们上顿吃,下顿吃,吃了好几天,可伙房里还剩下几筐豆腐。炊倌们正研究如何处理这些豆腐,忽听爽朗的笑声传到伙房,举目一看,原来是卖豆腐的青竹婆婆。只听她唱得有板有眼:“人活百岁不算难,常吃豆腐当过年,莫愁豆腐吃不完,盐渍烟熏味更鲜……不薄不厚压成片,再用盐巴把它拌,微微烟火慢慢熏,四面烘成金灿灿。水分干,柔又软,放得久,不变酸,看你咋吃都舒坦……”炊倌们也边唱边干,很快掌握了做五香干豆腐的要领。

廖化怀揣豆腐干去拜见诸葛亮,随身带来一股香气,诸葛亮问廖化:“不知如何烹食?”廖化即把青溪干豆腐的制作方法一一禀告,诸葛亮便传来炊倌,吩咐如法烹制,不久,几盘烹调各异的干豆腐端上桌来,诸葛亮越嚼越香。

青溪老百姓知道诸葛亮喜爱吃豆腐干,感到十分荣幸,故而家家户户以做豆腐干为荣,使青溪豆腐干飘香蜀国,1700年经久不衰,成为一大特产。

青溪豆腐的色、香、味,无可比拟,究其原因,除制作工艺精细独特外,还有二:一是制作青溪豆腐的水是来自唐家河的山泉水;二是高蛋白质含量的特产豆子,产自青溪睡美人山脚的石沙地,水质纯净,种出的豆子颗粒大,出浆多。

说来也许令人难以相信,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的《经济展望》杂志竟然宣称:“未来20年,最成功最有市场潜力的并非汽车,电视机或电子产品,而是中国的豆腐。”今天,世界人民都把品尝豆腐菜看作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时,青溪豆腐就像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一样正在走出青溪,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千百年来,智慧、勤劳的青溪人依照自己的口味,不断发展和丰富着豆腐菜的制作方法。他们的拿手菜有“口袋豆腐”,以豆汁乳白,状若橄榄,质地柔嫩,味道鲜美为特色;“麻婆豆腐”,独具麻、辣、鲜、嫩、烫五大特点;“煎肉片豆腐卷”“怀胎豆腐”“鸡蛋包豆腐”“豆腐包肉馅”,层次分明,各层味道各异。青溪镇成了名副其实的“豆腐之乡”。

青溪豆腐菜肴

青溪人一年四季喜欢吃豆腐。“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这是老青川人对豆腐的赞语。在长期制作豆腐的过程中,当地还形成了与豆腐有关的歇后语:

冻豆腐——难办(拌)。冬天,青溪人往往喜欢把豆腐放在屋外边洒上凉水,第二天鲜豆腐冻上了一层冰,里外都是硬邦邦的,称为冻豆腐。这种冻豆腐用温开水化开后,里面有许多蜂窝状的小孔,吃起来绵软又有韧劲,但它已不适合拌着吃。这个歇后语借“办”和“拌”谐音,形容一件事办起来困难大,不容易成功。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豆腐和葱白是白色的,葱叶为绿色,拌在一起加上些盐和香油,一清二白,色美味鲜,格外好吃。千百年来,青溪人民在劳动中形成了堂堂正正做人的品质,扎扎实实做事的作风。青溪豆腐的品质就是青溪人的品质,就是青川人民的淳朴品质。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李 敏

供稿:广元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青川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