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民俗>详细内容

【方志四川•民俗】蒋晓东 ‖ 百善信为先 新桥赶春社

作者:蒋晓东 发布时间:2019-03-15 11:54:58 浏览次数: 【字体:

绵阳市游仙区新桥镇历来有赶春社的习惯。赶,就是赶场的意思,春社是最为古老的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之一,一般为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约在春分前后。

  新桥镇的春社活动每年3月举行,规模有大有小,有时是各村单独举行,有时是几个村联合举行。发展到今天,不仅有以上规模的活动,而且有全新桥镇联合、集中举行的大型活动。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新桥镇12个村,处处锣鼓喧天,唢呐飘扬,耍狮子,耍龙灯,摇采莲船,可谓龙腾狮跃,把新桥镇全境的天空热闹得万紫千红、五彩缤纷。不是吹壳子哈,你去看了就知道了。

年画中的赶春社(图片来自网络)

 新桥镇的春社活动之所以这么深入人心,皆因5个字:百善信为先。

 的确,新桥镇风光秀丽,古迹甚多,芙蓉溪穿境而过,更是因为这里的人们懂得孝道,民风淳朴。我们都知道“百善孝为先”,而新桥镇的人们则说“百善信为先”。何故?如果一个人“不信”,孝为先的行动就成了一种表象,这就好比一个人干他不愿意干的事情,再怎么卖力,也不入心,也就是做一个样子而已,心里并不快乐,并不心甘情愿,所以只有相信孝能和谐,孝是财富,孝是为自己好,人们才愿意去尽孝。比如说,有人给老人敬孝,老人无病无灾,或者少病少灾,那么自己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就会省去很多的麻烦,他就会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自己的事业,关心自己的儿女们。“对老人孝,切莫认为是在为老人做什么,孝,得到好处的其实是自己。”这是新桥镇人的观点。

 新桥镇的孝,从各家各户的家道中来,但绝非仅限于家。扩大一点,对隔壁邻居好,也是孝;再扩大一点,一个村对另一个村的人好,同样是孝。正因为新桥镇人坚信孝能感天动地,孝能给他人温暖,同时也给自己带来好处,新桥镇各村的春社活动才如此热闹、兴旺、经久不衰。

 目前,新桥镇的春社活动更上一层楼,已定名为新春社活动。

年画中的赶春社(图片来自网络)


新桥场的春社


 新桥场镇,旧名永新场,现在叫新桥镇。

 说到新桥场的春社,首先就应该说到新桥场的“场”。在过去,能够称为“场”的,表明这是一个重要的聚集地,周围团转的人很多,生活、生产用品量很大,而且大家都喜欢来这里交易。

 说到新桥场,就应该说到桥。新桥这个地方有很多桥,如胜利桥,横跨芙蓉河,连接新桥与沉抗,贯穿老川陕要道,川陕公路是抗日战争年代修的,对抗战颇有贡献,因此,修桥的时候就取名为胜利桥。新桥的桥很多,又有另外一层意思,指的是新桥这个地方修桥的艰难,“多”,也就是代表艰难的意思。场上有新桥石拱桥和禹王街平桥,据方志载,此二桥在治北三十五里新桥街中,“旧以石磴架木垒土”,乾隆中始易木以石,嘉庆中水毁重建,更名永新。易木以石,就是把木头和土方修的桥,修建成石头桥。

既有桥,自然就有水,本来是一条不宽、不大、不易奔腾的芙蓉溪,遇到下大雨的时候,河水便涨了起来,桥面就会被冲垮,没有办法过人。这时候,赶新桥场的人们就只有“望水兴叹”。以永兴桥为例,这座桥反反复复修了不下百次,但是,不是因为涨水被冲毁,就是年久自然烂掉。到了清乾隆年间,当地的赵科仁、张珍二人,易土桥面而以石,把桥修得像模像样了。嘉庆时,又因为溪水连年暴涨,仅存石基,张忠、吴世成、颜朝安等募修,撤旧更新,增高继长,上复以廊,更名永新。有廊道的桥,并不多见,这不仅给新桥场增添了风景,同时使新桥场更加兴隆。

 有桥,有水,有交易,新桥场就更加兴旺了。永新桥代表永远兴旺,经久不衰,永远都是新的,不会再被破坏,新桥镇也就因此而得名。新桥的意思既包含了新的意思,又包含了永远不衰的意思,还包括了兴旺的意思,表示了崭新的意义。

 由于建桥不容易,很苦,竣工的这一天,必须由新人来踩桥。“新人踩新桥,千古万年牢。”这里说的新人,不是我们常常说的结婚的那个新人,而是说的十八九岁的男子,阳刚之气的男子,青春阳光的男子,精力旺盛的男子,体格健壮的男子。就是由这样的男子来踩桥。踩桥的男子是由四里八乡挑选出来的。踩桥的新人,必须要穿一件由当地裁缝缝制的崭新的红色衣服,还要在身上从左肩到右腰绑一块红布,又从右肩到左腰绑一块红布,在胸口交叉处戴一朵大红花。按常理,踩桥应该由当地官员主持,而新桥由新人踩桥,主持也不是官员,可见新桥的风俗风情,真的不一般。

春社踩桥(图为绵阳市安州区睢水踩桥)

 踩桥,新人必须在三天之前不干任何事情,保持干净。

 踩桥这一天,桥头桥尾人山人海,其中有当地官员,但是到了踩桥的时候,踩桥的新人大于在场的任何人。按照一般的习俗,踩桥之前都要敲锣打鼓,放鞭炮,但是这里不是这样的,时间一到,先是只敲一声锣鼓,让大家保持安静。待全场雅静后,新人用不快不慢的稳健的脚步,挺胸抬头走过这座桥时,才是鞭炮齐鸣,锣鼓喧天,龙腾狮跃。人们也在这个时候欢呼起来,向天空和人群撒花生,撒胡豆,有熬糖的作坊,就撒制好了的糖块。

春社踩桥(图为绵阳市安州区睢水踩桥)

 因为新桥场热闹非凡,吸引了不少外地戏班子到这里来唱坝坝戏、耍魔术。新桥场在这种“内外”的互动下,场镇更是繁花似锦。

 每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沉静了几个月的河水哗啦哗啦响起来了,开始流淌了,不时还看见鱼儿从水中跳起,还有鸟儿在树枝丫、河边上鸣唱。

 人们在春天的时候还有一个踏青的习俗。所谓的踏青,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游山玩水,按以前的说法叫走人户。走亲戚家,过桥,过山,过水,过路,看一路的风光,也叫踏青,又叫赶场、赶春社。

 到新桥场镇看看有没有新鲜的东西,买回来制成家当,也有把自己家里新鲜的东西,比如在家呆了一个冬天,一个腊月,绣的花,扎的朵,做的鞋垫,包括做的围腰子,也包括做竹篾手艺的人,编的花篮,筲箕,背篼,箩筐,可以打晒粮食的东西,要挑到街上去卖,每到逢场天,从街头到街尾,从上场口到下场口,摆满了东西,人挤人,人挨人,那是不用说的。虽然狮子和花灯在过年时耍过,这时候狮子、花灯也要热闹起来。老百姓把这叫“凑热闹”。其实,真正的含义是:“你热闹,我热闹,我们大家都热闹。”老百姓更加高兴,更加喜庆,人们互通有无,既看了“热闹”,也可以挣几个小钱。

古代赶春社(图片来自网络)

 耍狮子,耍龙灯,耍采莲船的,为了闹热,也为了自己,在场镇上拉开架势,走高脚的,吐火的,唱变脸戏的,都出来了。耍狮子的,在场镇的坝子上,摆两根高板凳,上面第二层四根高板凳,第三层就是八根高板凳,最高的还有搭16跟高板凳的。搭起的高板凳,称为“阵”,耍狮子的人要跳跳笑笑蹬上去,要高板凳不倒,还要把高板凳上象征喜庆的彩球取下来,这个“阵”就算解开了。当“阵”被解开后,人们就会向耍狮子的撒几个小钱,或者撒一些食物,表示祝贺,也表示自己开心。

春社舞狮(图片来自网络)

 摆“阵”,就是给人家出难题,解“阵”,又叫“拆阵”。“阵”解开了,就意味着没有难题。没有难题,代表着一帆风顺。有些地方摆“阵”,摆得很浅,“浅”就是简单,生怕人家解不开,自己就会“倒霉”。新桥人就有这么牛,必须摆难解的“阵”,因为难解的“阵”被解了,就没有有什么困难不能化解了。

 新桥场的各个村,看到别人在耍,忍不住也都加入行列,狮子,花灯等,一波接一波,掌声不断,好不热闹。

 每年阳春三月,一直都有这么个习惯,就流传下来了。这个就是我们现在称为的春社。

 新桥场在春天耍这些,还有一个原因。这里有一句民谚叫“穷人你莫夸,三月有个桐籽花”。桐籽开花,寒潮必然到来,育秧的千万要注意桐籽花,如果撒下谷子冒芽芽,碰上桐籽开花,寒风一吹,死光了,得重撒谷子育秧。 

 所以人们要在春天弄得闹闹热热的。


村村春社


 早在新桥场还没有春社的时候,各村就已经有了春社的习俗。

 各家各户,有接婆娘的,有嫁女子的,有办寿宴的,有修房造屋的,有生娃娃的,但凡喜事,耍狮子,舞龙、打金钱板的,等等,都会去庆贺一番。祝主人家一切安好,一切顺顺利利。

 为什么人们要这么做呢?因为这里的人们团结和善良。他们知道为人家好,就是为自己好。

 这里的人们团结和善良,也是有缘由的。

 新桥有个同福村,两匹山当中夹了一个沟,东山逶迤,长三公里,森林覆盖,西山平缓,蜿蜒数里,柏林森森。两匹山之间有一条大坝,坝子最宽处在200公尺以上,狭窄处不低于百公尺。只在坝北有几院农房,其余一马平川。一条河沟至北而南贯通大坝,站在坝里,颇感天高地阔,游走春道,幻觉青山起舞,小河歌唱,偶见小鸟划过天空,引得人们久久幻想。

 同福村者,村同福也。村同福,村大同也。把同福村坝顶的和平水库联系起来看,同福村村民,同饮一源水,同享一水福。天意让一村同福,人意自谋一村同福。

 可见,这里的人们很团结,很和善。自然的馈赠,土地的馈赠,相邻的友善,这是人们善的源泉和感恩的理由和出发点呢。

 同福村有一个崇福院,是一个叫孙博元的进士广修佛学之后,修的庙子,题的庙名,这个崇福院占地很大,有大小房间38间,4层大殿,24个分殿,全庙84根石柱、24根木柱,庙钟三大口,各重200斤、100斤、50斤。庙磬八大口,有20斤一口的,10斤的有几口。有各种佛像百余尊。

 崇福院历尽风霜,被毁。但是在30多年前,有村民重新修了正殿和偏殿,各塑了10几尊神像,一块方碑矗立着,这是一块功德碑,碑额刻字:“万善同归”“修佛万古”“铸钟永远”等等,还刻有“善气迎春风化雨”。

 可见,这里的人们一心向善。

 在两河村,有一副对联:“德是做的不做没有德,道是行的不行没有道。”

 可见,仅仅有善心还不行,还要实实在在去做。这再次说明“信为先”的道理。

 玉泉村有一眼泉水,山涌清泉,遇到天干的时候,用于灌溉之用,山高水高,山大水多,村东山梁万木森森,树涵水,山生泉,半坡形成一泉,常年流淌,清冽甘醇,山民保护,泉健民体,誉为神泉。

 可见,人的心善良了,天老爷也会帮你。

 还有桐籽村。桐籽村这个名字相当的有意思。桐籽不但卖个好价钱,就是留着榨桐油,点桐油灯,都能派上用场。桐籽树生长快,阔叶茂密,枝丫多横伸,形成大树冠,增风光,保水土,作用不小。桐籽树还会报气象,有民谚道:“穷人你莫夸,三月有个桐籽花。”桐籽开花,寒潮必然到来,弄不好,感冒流行,苦不堪言。桐籽树之名颇有文化,既关乎物质文化,又关乎精神文化。看来,当年取桐籽村那真是有文化水平的干部。说到桐籽村的文化,有一家人的神龛子上一副对子值得一看:“敬天地自然富贵,供祖先必定荣华。”

 这再次表明了行孝和善良,必有福报。

 在桩子坝村,有一个地方叫红岩子,1922年,当地人筹建观音庙,以后几次继修,到2010年,已有20余间庙房,80余尊菩萨,食堂一处。还有大包村,请看对联:“善自我积福由天,道在人弘修在己。”这副对子,强调的是“善自我积”,强调的是“道在人弘”,发出了“劝善”“行道”的豪言壮语,很有意义。

 再看铜铃村宋效先的大墓。两米多高的大碑矗立着,人们可见,碑头浮雕九龙呈祥和芳香兰花组成的围边方框,方框内阴刻“皇恩”二字。墓表刻“清上寿宋公效先大大八墓”。

 这块牌乃咸丰年代所刻,距今160多年。在皇朝时代谁敢妄动在墓碑上镌刻“皇恩”二字呢?这可是全家该斩九族的大罪!由此,可以断定宋氏后人立此碑,而且修如此巨大一个坟墓,占一个山头,这样做,显示了皇恩巨大,影响巨大,有恩感恩,以此张扬千恩万谢的心意。

 “皇恩”二字既然设计刻于墓碑头上,而设计此二字的花边,左右上三方为九龙呈祥,下方正边为兰花(或牡丹,或芙蓉),也表示心向九龙,万谢皇泽隆(龙)恩。

 宋效先为何受到皇恩殊荣?因为宋效先乃大清国家级大孝子!

 效,孝,偕音,效先祖行孝,故效先也。

 效,仿效,学习,模仿。

 先,先祖,先帝,先辈。

 这么多村有这么多古老的孝文化,有这么多祖先、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美德,所以这里的人们一直以孝为先,以道为先。相信行孝对他人有好处,相信行孝对自己有好处,逢到人家做酒席,做寿之类的事情,大家都会去朝贺,带上自己的瓜果蔬菜,带上自己的米面杂粮,还会带上狮子等等去朝贺人家。

 “你高兴等于我高兴,我高兴等于你高兴。我们高兴,等于大家高兴。”

 新桥镇每个村的人们,就是这么善良、团结。逢到外村的人有喜事,需要其他村的人来帮忙,只要吆喝一声,人们都会去。就算你不吆喝,只要人们知道了这件事,同样会带上龙灯狮子,咚咚锵锵去朝贺一番。

 本地,本村,本社,就这样相互串联起来了。自然而然,新桥的20几个村就这样站在了一起,逐渐形成了后来的新桥场镇的大春社。

春社日划旱船(图片来自网络)


新桥镇新春社 

新桥镇在继承传统春社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现在新桥镇的春社越搞越红火了,越搞越闹热了,越搞越招人喜爱了。


 新春社。这个新即是欣欣向荣的新,崭新的新,迈向新时代的新。举办新春社的地方,一般安排在新桥镇风景秀丽的山水禾农庄,每年3月举行。山水禾农庄地处新跃村,新跃村又叫大柏树村。因为村里的一条道路边,有一棵大柏树,大柏树旁边还有一座庙子。柏树大得不得了,据说,这是张飞在三国时候一路撒柏树苗子,一棵柏树苗子就撒在了这里,苗子长成参天大树了,人们就在旁边修了庙子,祭拜张飞的勇猛,同时祭拜庙子里象征善良的菩萨。

 新桥镇的新春社活动在新跃村山水禾农庄举行,吸引了来自绵阳、梓潼、三台、盐亭、江油等10数个县(市)的人们。主题只有一个:弘扬孝道文化。“一个‘孝’字全家安!”是的,一个“孝”字全家安。全家安妥了,等于家家安妥了;家家安妥了,等于社会安妥了;社会安妥了,自然就有精力、时间,去开创新的局面。建功新时代,新桥镇人人都能出大力了。

 山水禾农庄,有山,有水,有禾苗,更有果园林地,一年12个月,月月都有水果吃,桃子、柚子、蜜桔、甘蔗、苹果等等,一样都不缺。要问山水禾农庄有多大,有多宽,数千亩的园林里,仅仅绿道就有10.6公里。这里还有馐膳堂,自助厨房等,既可品尝绿色生态的美食,又可自己动手,秀一把厨艺。还可带些农具,自己耕作,或者亲自动手,采摘生态绿色的时令蔬菜和水果。这里有琴棋书画,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能。这里,让人在“游山玩水”中,体会“锄禾日当午”的艰辛和农耕文化的厚重,以及生态休闲的魅力。这里的“馐膳堂”,让人体会“一个‘孝’字全家安”。站在山水禾最高的山上,周边大大小小10数个乡村,尽收眼底,大有“山高人为峰”“一览众山小”的豪气。

 春社活动开始前,要举行祭拜仪式。仪式有主祭一人,执事2人,从祭5人,方阵40人。从祭1人端神位,从祭2人端猪头,从祭2人各端一盘水果(苹果或者柑橘),方阵40人,分4纵队。执事官各司其职,主祭,从祭,方阵各就各位,所有祭拜人员齐声大喊:“就位。”就表示吉时到了,然后就是鸣炮,击鼓,击龙鼓,放礼炮。主祭要净手,主祭洗手,执事1个人负责递毛巾擦手。主祭要掸衣,就是把衣服上的灰尘抖一下,接着迎接神,主祭转身,向神位行礼,从事将神位呈上,放于桌上,两名执事分别点燃左右两侧的蜡烛,再后退两步,主祭上贡品,主祭退身,立于桌案左侧,执事退身,立于桌案右侧,从祭先上猪头,再上水果。然后主祭上香,执事1人点燃三根香,交给主祭,主祭接过香面向神位行礼,将香插入香炉。主祭上当地酿的粮食酒,执事2人将酒杯倒满酒,交给主祭。主祭接过酒杯,面向神位行礼,将酒洒在桌案上。主祭口中念道:“一拜风调雨顺,二拜国泰民安,三拜五谷丰登。”所有的祭拜人员按照主祭的串词,行躹躬大礼。礼毕,锣鼓喧天,礼炮齐鸣。主祭说:“礼成”。然后主祭送神。主祭1人,执事2人,从祭5人,方阵40人,从祭分列地毯两侧,按照入场顺序退场。

 这个神是木头雕刻的,虽然没有具体的形象,但是代表着土地。木头上面涂了各色漆,在春天的阳光下闪闪发光。虽然这个神没有具体形象,但是远看,像一座山;近几步看,有人的摸样;再近一些看,可以看见锄头、镰刀、犁头、红苕、花生、玉米等等,还看见了劳动的人们,有大人在耕田,有小孩在读圣贤书。当太阳日上三竿,这个熠熠生辉的神,普照着在场的人们,普照着山水禾农庄。新桥镇人很满意这个神,因为这个神是善的化身,是大地的象征,是自然万物的代表,普照新桥大地,带给新桥人民美好的生活。

 当端庄的春社活动仪式完毕,人们的自由春社活动开始了。

 舞台上,舞蹈《花开盛事》等,表达了人们从远古走来,经过无数的艰难险阻,迎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川剧《变脸吐火》等,表达了地方传统文化的底蕴。还有舞蹈《飞天乐神》、杂技《蹬记》、川剧片段《曹甫走雪》等,寓教于乐,让人开开心心。

 在山水禾农庄的坝子里,人们不由自主跳起了舞蹈,庆祝吉祥盛事;在自助厨房,人们自煮食物吃,一饭一菜当感恩天地万物;在农田里,人们与水牛合影,体会祖先的贤惠和勤劳,记住先人们走过的艰难道路;漫游数千亩的山水禾农庄,看十里桃花烂漫盛开,体会山水之间的自然闲适的情怀。

 讲故事是春社活动的一大特色。老人们坐在太阳坝里,给来来往往的人们讲述新桥镇孝亲敬老的真实故事。故事讲完,自然会补上两句,一句是“百善信为先”,另外一句是“一个‘孝’字全家安”。

 当然有狮子龙灯采莲船的表演。在“百善信为先”“一个‘孝’字全家安”的讲述中,狮子龙灯采莲船的表演,把孝和善舞得欢天喜地、精彩绝伦。

 新桥镇的新春社,走进新时代,建功新时代!


作者简介:

 蒋晓东,四川绵阳人。从事文艺创作40年。曾在绵阳市市中区文化馆、绵阳市文联、《剑南文学》编辑部、《青少年文学》编辑部、绵阳市作协、绵阳市群众艺术馆、绵阳市文艺家企业家联谊会、绵阳市书画院等单位工作。在《文艺报》《四川日报》《四川文学》《青年作家》《滇池》《广州文艺》《萌芽》《芒种》《海燕》《晚霞》《上海文学》《海外文摘》《散文选刊》《当代作家》《雨花》等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著有长篇小说《新城土著》等。另有微电影、连环画、民间文学等播出、出版、发表。现为自由撰稿人。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