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民俗>详细内容

云朵之上微笑的羌寨

作者:杨国庆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8-09-30 15:54:00 浏览次数: 【字体:

汶川羌寨,在中国西南岷江上游,至少有四个方向、三四条路径:理县、茂县、汶川、北川。

2012年4月9日在汶川萝卜寨看羌族神山雪隆包

我是在羌寨的目光和怀抱中成长起来的诗人,如今生活在汶川县城。每天清晨,在岷江的涛声中,我沿江逆行,步行上班,北望是龙山羌寨,东岸是羊山羌寨,西岸是羊龙山羌寨。还有布瓦寨、萝卜寨、阿尔寨、牛脑寨、簇头寨、东门寨。

 向北,群山深处的茂县有黑虎寨、三龙寨、维城、赤不苏、牟托寨、白石寨、水西寨、杨柳寨……

 2018年5月11日在茂县牛尾羌寨过哑巴节

汶川门西侧,是理县,一道可以仰望羌寨的门。这里,深藏着桃坪羌寨,也躲藏着西山羌寨、剑山羌寨、九子羌寨,蒲溪羌寨、木卡羌寨,他们会在“咿呀”的木门声中,推开层层烟云,满心欢喜地邀请我回家。三堂经吟唱的老屋,熟悉的白石藏火,神秘的还牦牛愿,就地敲打石片建起的碉房,都是我童年美好的记忆。

 桃坪羌寨(图片来自网络)

向东,翻过岷山群峰中的九顶山,是北川。每每我迈步其间,总是感慨万千:吉娜羌寨、伊纳羌寨、石椅羌寨、五龙羌寨……它们是北川新生的象征。

 中国非遗—羌绣作品(余耀明摄)

汶川羌寨,我的羌寨,我的故乡。发源于这里的岷江,是一条辉煌灿烂的母亲河。岷江上游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根据考古发掘和文献资料记载,岷江上游是江源文明的腹地和中心,是古蜀文明的摇篮和发祥地。以茂县营盘山、理县剑山寨为代表的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文明,反映了五六千年前整个长江上游地区文明的最高水准。

 中国非遗—羌绣作品(余耀明摄)

汶川羌寨所在的岷江上游是我国进行石棺葬文物征集、考古发掘和研究最早的地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石棺葬文化空间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也是遗存延续时代最长的地区--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夏、商、周、春秋,到东汉中晚期。

 2009年5月20日汶川龙溪族乡阿尔羌寨重修祭祀塔

与山抗争,与石为伴,建造石室,古羌先民创造了灿烂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由此繁衍了一种新的石棺葬文化。所谓石棺葬文化,是指由实物石棺为载体,存储着氐羌人的信仰、思想、情感、追求,以及当时生活的物质水平与生产方式等信息的文化。

2016年5月10日在茂县亚都乡大寨羌寨姑娘

 威州对面,龙山如龙,穿插在岷江和杂谷脑河之间。山上,巍然挺立、俯瞰峡谷的是布瓦黄泥碉群。在2000多年前秦汉时期,碉楼盛行,构成“夕阳落西山,千碉映黄昏”的壮美景观。《史记》所载“依山居止,累石为室”之“邛笼”,说的就是碉。这是羌族智慧和汗水、生命和情感的结晶,是我国建筑艺术中罕见的一朵奇葩。


 2017年5月10日在茂县嘟嘟寨过水神节

布瓦,羌语音译,意为黄土山峰。峰上的布瓦村,是一个典型的羌族村庄,黄泥碉群林立,与龙山浑然一体。黄泥碉均为四角碉,通高18-23米,最多时有49座,现存36座,在山脚下清晰可见的有三座。同时建有4座石碉:六角碉、八角碉已毁,四角碉、五角碉尚存。

 布瓦黄泥碉群(图片来自网络)

2006年6月,布瓦黄泥碉群,姜维城古文化遗址,同时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 华西都市报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