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民俗>详细内容

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中国春社•雎水踩桥

来源:绵阳市地方志办公室 安州区地方志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03-21 17:19:00 浏览次数: 【字体:

2018年3月17日,绵阳市安州区雎水镇举行川西北一年一度的民俗盛会——“中国春社·雎水踩桥”活动。当天,来自成都、德阳、广元、绵阳等地的20余万群众,井然有序地踩过太平桥,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形成一幅气势恢宏的民俗画卷。

“中国春社·雎水踩桥”被誉为“民俗活化石”和“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b77f693074bb4e6587b3b233ac7f68b5.Jpeg

起 源

据2007年出版的《绵阳市志》记载:安县(注:今绵阳市安州区)雎水太平桥自清嘉四年(1799)建成后,一年一度的“春社”踩桥活动经久不衰。据称春社日,每年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社日,又名“逢社”。3月17日,正是春社日,也是每年雎水踩桥的时间)踩太平桥可家享太平,是日到此踩桥的人数少则五六万,多则上十万。

雎水春社踩桥活动,在当地有“踩桥镇兽”“踩桥消灾”“踩桥祈福”之说。安州区雎水镇,古时是德阳、绵竹、茂汶三地之间的交通要道,故称“雎水关”。雎水河蜿蜒流过,每到夏秋之际,洪水暴涨,百姓渡河常遇船毁人亡,苦不堪言。据《安县志》记载,清嘉庆四年(1799),为解村民渡河之苦,乡绅林贤相捐银1800两,在镇北两公里外虎头岩下,与当地百姓辛苦数载,在雎水河上建成这座太平桥。太平桥桥高15米,宽9.1米,南北跨度39.5米,全由石料砌成,桥身为一巨型单孔半圆,犹如一道彩虹横卧水上,又被称为大拱桥,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大桥竣工之日恰逢“春社日”,大家奔走相告,涌向大桥,举行庆典、祭祀、祈禳。巧合的是,自大桥建成,雎水河不再洪灾泛滥,过往行人也平安,这便使得当地百姓愈加坚信,在春社日这天到桥上踩踩,可以消灾免难。后来,雎水踩桥又演变为给小孩找干爹、干妈(又叫找“保爷”),以求小孩好带(培养之意)和给家人祈福等,由此发展成一年一度的踩桥习俗,历经200多年而不衰。

踩桥主要人群

到雎水踩桥者,主要有三类人:一是结伴春游的青年男女。二是前往祈求土谷神保佑风调雨顺、祛病免灾的部分中老年农民。他们会在桥上往返行走3次,认为此举可消灾免难,祈福保一年平安。有的也会从桥上往河里扔钱、抛衣物,叫丢药钱和甩霉运,希望从此不再生病并走上好运。三是给孩子拜干爹干妈,企求孩子健康成长的年轻父母。他们会带上孩子,到桥头拉干妈干爹,无儿无女的人会找干儿干女(在上世纪80年代前,当地普通存在以这种方式找干妈干爹的情况)。

发展演变

雎水踩桥演变至今,太平桥已成为川西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聚集地:狮灯、龙灯、杂技、曲艺、山歌、魔术、杂耍……应有尽有;民间特色小食红酥、月亮面、酱香鸡、鲜米粉、凉粉,张包蛋……样样可口;手工艺品鞋垫、香襄、娃娃戴的帽子、纸花、面人、糖画、根艺奇石……琳琅满目。现在的“踩桥”活动,已成为绵阳乡村旅游的重头戏、排头兵。

f9857f0ae536462c986f4d1f9bf3137f.Jpeg

社会功能

“雎水春社踩桥”这一传统民俗活动具有三大社会功能:迎八方来客万民同欢的娱乐功能;集各地财货互通有无的贸易功能;追思乡绅善举、凝聚乡邻和谐的教化功能。因此,保护和传承这一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雎水春社踩桥活动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最佳的场所与契机,为民间艺人提供了共同交流的机会,形成了汇演的格局。由于本身带有一定竞技性质,客观上也促进了传统民间艺术的自我完善、传播与发展。雎水春社踩桥以其雅俗共赏、寓教于乐的特质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对丰富当地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dfa95d67f3374aa5a962db80933a182e.Jpeg

荣 誉

2009 年7 月,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函〔2009〕148号文件公布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州雎水春社踩桥列入其中。

2012 年,“雎水春社踩桥”被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国际节庆协会、中国民族节庆峰会组委会评为“中国优秀民族节庆·最具特色民族节庆”。

2012 年年3月,雎水踩桥正式更名为“中国春社·雎水踩桥”。

2017年6月,在第六届中国民族节庆峰会上,“中国春社·雎水踩桥”荣获“最具创新价值节庆”殊荣。

(撰稿:绵阳市地方志办公室 安州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绵阳市地方志办公室 安州区地方志办公室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