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民俗>详细内容

央视春晚《亮花鞋》 演绎川北千年民俗 亮出阆中历史神韵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 阆中市地方志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02-15 20:06:00 浏览次数: 【字体:

2018年2月15日(丁酉年除夕)央视春晚舞台上,四川民俗文化特色代表之一的阆中市地方民歌舞蹈《亮花鞋》,以优美、雅致、极富四川南充特色的舞蹈表演,亮出了一双双美丽的花鞋,变幻多端,惊艳了全场。


几十位漂亮姑娘,俏丽活泼,清新婉转,她们用各种舞蹈语言和艺术,生动地表演阆中古城的美景和阆中姑娘会针线活的勤快形象。

dcdb7985dae34e718b8d98e18aeb9b23.jpg

b23b45b2c8a84ca9a82ee7fa4176f6d9.jpg

亮花鞋的来历是怎样的呢?

“亮花鞋”源于全国历史文化名镇阆中市老观镇古代盛行的“亮宝会”。据传,“亮宝会”始于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亮宝会”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祭土地神这一天举行,恰巧这天又是民间的“青龙节”(又称“龙头节”),所以这天各地民间十分隆重热闹。

26198ef9434f42b3bc075add1967cb9d.jpg

有俗语云:“民以食为天”,而食则取之于地。其实人生衣食住行用,皆取之于地。于是民间便尊司管土地的神为“土地爷”,又称之为“土地公”“福德爷”或“福德正神”。旧时,川北农村,不论豪绅大户或佃户小家,都要在自己庄稼成片之地垭口、石壁或最显眼的地方,用石板或石条彻一小龛(或在石壁凿一石窟),内塑土地爷泥像,称之为“土地庙”。有的农户还在自家房屋北侧房墙下建龛供奉,每月初二和十六都要祭祀,以求农业丰收。特别是每年二月初二,这一天是土地神的生日,所以特别隆重。

d1150f24b2384b719ce03be81445256d.jpg

只有土地没有雨水是不能获得丰收的。传说龙这个瑞祥之物能呼风唤雨,二月初二又是龙抬头之日,农民要在这一天迎龙回归,希望青龙降临人间抬头治水,风调雨顺,降福人间。二月初二,人们不仅要给土地神祝寿,还要举办“青龙节”。两个节日一齐举办,煞是热闹。这天老观镇一带的人除了燃香点烛,摆放供品祭祀庆典土地神、恭迎龙神外,还要在老观镇龙坪“土地庙”(古时称“社坛”,周围长有硕大古树)开展各种大型娱乐活动娱神,以获得龙神、土地神的欢娱。在明末,龙坪的娱神活动以“闹社火”为主,流行民间的传统节目有巴象鼓、车车灯、牛灯、竹马、羊灯、高跷、旱船、抬平台(阁楼)、彩船、狮灯、猴戏、杂耍等。

de410080145742b09d917a564d7e494e.jpg

在“闹社火”的同时,山民们都要把自己家里珍贵的东西显示出来,民间称为“亮宝会”。一来展示自家的拥有,二则以引起龙神、土地神对自家的青睐关照,同时还传说奇珍异宝能驱邪消灾,能使当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但奇珍异宝不是一般农家平民百姓能拥有,于是民间便有了“有宝亮宝,无宝亮人”的习俗,无宝贝的家庭可将屋头身强力壮的男丁或漂亮的女人展示出来。这天,女人们着彩服,成群结队表演着民间舞蹈,唱着民间小调,以展示自己靓丽的身姿容颜和精美的“女红”(即女人缝纫、刺绣等手工);男人们则扮演成粗犷剽悍的天神地祇,武装成文武百官、八仙、俗神等,或骑马或坐杆(滑竿)或骑车;有的赤身祼体,腰系藤葛,身背大刀(铡刀)、石磨,扛大树筒,大展刚强之气。男女分别表演,间有社火队伍穿插其间,伴有高亢铿锵的川戏锣鼓。整个队伍从老观镇的龙坪出发,至表演到老观庙(观山堡)结束。浩浩荡荡,煞是气派,给人以奇异感。

483ee6fc67814b18958aef4f6e98438b.jpg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对男子们展示阳刚之气渐渐淡化,而对女人们靓丽风姿的展示乐此不疲。明末清初,老观一带的“亮宝会”便以展示女人的俊俏和精巧的“女红”为主,又俗称“亮骚会”(骚,即风骚。这里特指俊俏、俏丽。如《红楼梦》第三回:“身量苗条,体格风骚。”)。自明代中期对女子实施缠脚的风尚盛传到农家小户,那时男人对女人品评的第一标准就是女人的一双纤足是否是“三寸金莲”。于是“亮宝会”便成了“亮骚会”,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选美会”或“模特表演会”。“亮骚”一词,成了川北特别是阆中民间一个专用“方言”(即显示给别人看,同时还有炫耀之意),至今在人们口语中常用。

160b78b040554e75807e7cd96d4973b1.jpg

“亮骚”主要看女人的小脚和脚上穿的花鞋。由于过去对女人的歧视和管教甚严,正如《女儿经》中所倡导的“头莫歪,脸莫露,端端正正出脚步”,要看清女人的“三寸金莲”很不容易。虽然是“亮骚会”,女人们大多数都难以放开,“怀抱琵琶半遮面”,以羞羞答答之势展示其好的一面而掩盖其不足的一面。于是前辈的绅士文人们便有了“观莲五术”,即要女人们以走五种步伐来观赏品评。一是蹬阶梯,二是下阶梯,三是上花轿,四是过小桥,五是在逆风中行走。这五种步伐表演完毕,女人们的“三寸金莲”和手艺的精劣暴露无遗,观众们便从女人们的展示中品评出等次来。

男人们对女人们小脚品相的评判标准是:端端正正、瘦瘦削削的脚在3-4寸之间,且“女红”上等者为甲等(曰“四照莲”);苗苗条条、整整齐齐,脚在4-5寸以下,且“女红”精巧者为乙等(曰“绵边莲”);瘦削而修长的小脚,所谓竹笋式,且“女红”稍逊者为丙等(曰“衩头莲”)。“亮骚会”一直传承到清朝末年,不少女人因缠脚而出名。清末民初,姚灵犀在《采菲录》中记载“四川、云南、山西还有评选最佳小脚的‘赛脚会’,那光景很像现在的选美;几轮‘选拔’,如打擂台,最后决出前三名,第一名称‘王’,第二名称‘霸’,第三名称‘后’,……真是化腐朽为神奇。”(见姚灵犀《采菲灵》,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


辛亥革命胜利后,“新文化运动”提倡剪辫子,反对女子缠脚,老观每年的“二月二”龙会和土地会,便停止了“亮骚会”这一女人展示的节目。少了女人们的参与,人们总觉得有一种遗憾。于是民国十年(1921年),老观团总彭典初提出,届时动员将女人们做的绣花鞋来一个比赛。就在当年的“二月二”青龙节和土地会时,女人们不仅将自己做的精巧绣花鞋拿出来参赛,有的还把自己扎花绣朵的荷包、手帕、围腰、裹肚子、帐帘、门帘、窗帘、小孩各式鞋帽等都拿出来展示参赛。老观的“亮花鞋”又逐渐演变为当地女人们的“女红”工艺大赛。上世纪40年代初,因战乱和灾荒不断,该活动在老观镇停办。昔日盛会,永远存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  阆中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 阆中市地方志办公室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