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民俗>详细内容

德昌傈僳族婚俗探秘

作者:罗 艳 发布时间:2014-08-25 08:28:00 浏览次数: 【字体:

     位于四川省西南、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南部的德昌县,是四川省傈僳族最多的县。县境内有金沙和南山两个傈僳族聚居乡,汉区的巴洞乡团结村、宽裕乡新裕村、乐跃乡沙坝村等傈僳族小聚居村落也有零星分布,至2013年德昌傈僳族人口已有7500余人。
    傈僳族因所穿麻布衣服的颜色不同,分为白傈僳、黑傈僳和花傈僳,德昌傈僳族为花傈僳,其聚居区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著称,因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小,被誉为保持最原始风情的傈僳族分支。傈僳族原生态歌舞、服饰、婚俗、阔时节、口弦、葫芦笙、火草织布技艺、民间文学等都展现了独具魅力的傈僳族风情,是傈僳族人民生存发展的重要见证和客观反映,也是傈僳族人民聪明才智的体现,具有很大的发掘传承和保护价值。
    其中最具神秘色彩也最能体现傈僳族民族风情的当属傈僳族婚俗,当地旧志曾记:“婚时新妇步行,两人昇棚、遮护而行。贺者以羊为礼,相与吹葫芦笙、开跳舞会。”其习俗颇具特色。
    傈僳族婚姻制度
    傈僳族婚姻传统为一夫一妻制,多为族内婚,男尊女卑,妇女从一而终,婚姻关系一旦确立就很牢固,极少有离婚的,如有离婚需人从中协议,往往男方提出离婚不退财礼,女方提出离婚则要退财礼。允许男子入赘女家,本人及所生子女均不改姓。缔结婚姻首先满足“姑表亲”,即姑娘家的女儿必须首先嫁给舅舅家的儿子(俗称“逮猪份子”),其次,堂“姑表亲”和“姨表亲”,时兴“掉换亲”。旧时无婚姻自由可言,傈僳族民谚:“嫁猪随猪,嫁狗随狗,嫁给石头坐地守。”“姑娘菜籽命,撒在哪里哪里生。”妇女受害尤烈,婚姻悲剧屡屡发生。寡妇再婚,须按亲疏顺序择人“转房”。无“转房”对象的,才允许另嫁,但男方须给女方家一件布(俗称“奶母布”),以作补偿。儿子结婚后另建新屋,同父母分开居住;幼子或独子才留在父母身边,并继承家产。如今,随着国家优生优育计生政策的落实,一些旧的不良婚俗已逐渐被新风尚所取缔。随着年轻人文化知识的提高及思想的逐步开放,族外婚、自由恋爱结婚在当地已较普遍。
    说亲、定亲
    傈僳族说亲定亲一般在农历七月半后进行,忌在九月和冬月(这两个月是出灵、办丧日子)。不兴媒人,不讲究彩礼,多数由男方父母或哥姐出面说合,带微薄礼品即可。若女方家愿意联姻就收下礼物,并把女儿生辰属相告诉男方家。青年男女可借“打跳”和其他集体活动见面、结识,定亲之后,女方家开始制作工艺繁杂的嫁衣,男女双方家开始为婚礼作准备。
    婚   礼
    傈僳族婚俗礼仪繁缛,充满神秘色彩。婚礼分别在男女双方家进行,以男方家为主,婚期多选在腊月至次年二月,最迟不超过三月。男方家须请两位中年男子主持操办婚礼,称“娃拿扒”(音译),也是证婚人。领(迎)亲前,男方家须请一位辈分高、懂礼仪的阿巴莫(老大爷)为娃拿扒念祝福语,给他们身上斜跨一条白麻布作为领亲标记,并祭告家神及祖先领亲时,两位娃拿扒各带一名助手,随身带少量糕点、面条、酒、烟叶作为礼品,并带去一截羊腿骨交与女方家换回另一截羊腿骨,其意是说姑娘只能嫁给一家,婚事既定,终无悔改。
    近女方家,女人们站在路旁阻止娃拿扒进屋,表达对新娘出嫁的挽留。到家后,女方家也要请一位阿巴莫念祝福语,为两位娃拿扒再跨上一条白麻布,交叉打结,有承诺领亲之意。傈僳族婚嫁崇尚简朴,男方不给聘礼,女方不给陪奁。招待客人后,新娘的陪伴和嘎妈(歌手)为一方,娃拿扒及其助手和女方家请来念祝福语的阿巴莫为另一方,各自围坐,边吃酒、边对歌。嘎妈主要唱《夫嘎》(婚姻调),歌词诉说父母养儿育女的艰辛,劝慰女方家的人放心让新娘离去等;娃拿扒则以歌作答,你来我往,层层深入,围观者也不时有人帮腔帮唱,难以休止。娃拿扒催促三次,对歌才停止,新娘叩拜父母随娃拿扒启程。送亲队伍很长,有男有女,一路即兴对歌,借以消除跋涉之苦。
    送亲不论路途远近都要安排三次休息。第一次是领新娘出门后,在屋外小憩,女陪伴和娃拿扒在新娘出门前后于屋内跳两次领亲舞。第二次是在路途中,由娃拿扒根据路途远近安排。第三次是在离新郎家不远处。此时,男方家要送来一捆烟叶,由娃拿扒分散给送亲客人每人两匹,抽旱烟歇息。待再启程,男方家要派人出屋迎接,双方芦笙手相遇相互致意,同声庆贺。新娘进屋,必由新人支起被盖庇护,男方家人朝被盖上撒掷干羊粪丸,意在驱逐新娘从野外带来的饿鬼、病鬼,让新娘带来一世吉利。新娘进屋不得与新郎及其家人闯面,意思是避免婚后不和。
送亲仪式以娃拿扒和伴娘跳领亲舞告终,男方即行婚宴招待客人,婚宴多是就地铺上松明子针叶,用碗或簸箕摆上食物,大家围成团食用喝酒。食毕,新人拜堂,祝贺者赠新人礼金称“丢拜钱”:新人并立,面前置簸箕,贺者依辈分高低先后掷钱于簸箕内,丢多丢少不论,男方家一一敬酒作答。请拜在堂屋内进行,点松明,置羊头、羊脚各一于神龛,燃烛。
    请拜完毕,由娃拿扒为一对新人另起新名。新人双双跪地于草席、阿巴莫端酒祈讨吉利的封赠语、新人饮酒;娃拿扒分散煮熟的羊肝给众人、从神龛上取下羊头羊脚向家神祝告、为新郎新娘取名字。至此,一对新人不再使用原来的名字。取名完毕,新人进里屋,脱下长衫,解下头帕,仪式完毕可以自由活动。其余参加婚礼者开始“打跳”(傈僳族传统舞蹈,又音译为“嘎且且撒勒舞”),往往通宵达旦,次日凌晨才各自返家。
    新人结婚当晚不能同房,而是由男、女陪伴各一人陪同,共屋共眠。第二天早饭后,新婚男女带上未成年的弟妹上山放羊,至此开始新的生活。

                                                                                                   (作者单位:德昌县史志办公室)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