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雅安雕刻艺人史晋川刀笔木刻写春秋
雅安雕刻艺人史晋川
刀笔木刻写春秋
鲁妮娜
2023年6月2日,在新华社四川分社与雅安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重温光辉历程赓续红色血脉”系列主题活动上,78岁的雅安退休职工史晋川将一块遗落在民间90载的见证新华社社史、中国新闻史的珍贵文物“红色中华”牌匾,捐赠给了新华社。
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收藏爱好者,史晋川能够发现“红色中华”牌匾并非偶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雅安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专注金石拓片、木版画和金丝楠乌木雕刻艺术创作30余年。
木雕开启艺术之路
《孙子兵法》全卷、《论语》全卷、《茶经》全卷、《出师表》……在史晋川家里的一间小屋内,一卷卷简牍整齐地摆放着。
解开黄色丝带,展开简牍,每片木简长约46厘米、宽约4厘米、厚约1厘米,从上至下书写10个字左右。
“有没有闻到香气。”史晋川介绍,这些木简由金丝楠乌木制作而成,没有刷漆,保持木质原有的褐色,并散发着楠木特有的香气。
“我先后花费20余万元购买材料,以秦汉简牍形式手工雕成超百米乌木木刻史卷,复刻了《论语》《孙子兵法》《道德经》《诗经》(部分)《离骚》《出师表》等作品。”
不同内容的简牍,史晋川会使用不同的字体,雕刻《兰亭序》,临摹的是王羲之字体,而雕刻《论语》则用了篆书……
“从我第一次刻字到今天,已经过去了30多年。”当问及史晋川如何爱上刻字,也勾起了老人的回忆。
史晋川祖籍山西吉县,生长在雅安。年轻时,曾在石棉县的水电厂当工人,但闲不住的他总爱自己找木头做家具。雅安地区群众艺术馆(现雅安文化馆)的刘承智和史晋川是朋友,有一天,他突然拜托史晋川帮忙找一些好木板。
原来,艺术馆准备搞一个刻字艺术展览,史晋川找到的木板就是给艺术家搞创作用的。举行展览时,史晋川也去参观了,“我当时就被吸引住了。回到家后,我自己也学着在木板上刻字。”
史晋川的想法得到了刘承智等艺术家的支持,当他遇到疑问时,大家都会耐心为他解答。
史晋川对刻字的痴迷程度,其妻子高淑英最有发言权,“早上起来就开始刻,一天要刻五六个小时。过去居住的地方比较吵闹,也丝毫不会影响他的专注度。”
2004年5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开馆仪式上,史晋川将自己雕刻的《七律·长征》捐献给了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这是史晋川第一次捐赠自己的作品。
在史晋川家里,还有一幅《奥运年赋》的木刻,不过,这是一个复制品。
2008年,史晋川用金丝楠木雕刻了由魏明伦、张昌余创作的《奥运年赋》,被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收藏。
“《奥运年赋》由64片来自雅安市的乌木雕刻而成,乌木年龄5000岁以上。”史晋川说,除了雕刻过程极为用心,乌木选择也颇费心思,5000年以上的乌木,代表的是中国5000年悠久历史和文明;每片乌木长56厘米、宽5厘米,分别代表中国56个民族和奥运五环。作品两端还分别刻了14个奥运比赛项目的图标。
2012年,史晋川将自己的刻字艺术作品《东方文化》百米长卷(图样)寄给了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栏目组。
在史晋川看来,木刻艺术是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的一种方式,他希望让更多人了解雅安乌木,了解浩瀚的中国历史文化。
史晋川的雕刻作品
汉砖记录古代生活
2021年3月,雅安市文化馆、雅安市博物馆、雅安市美术馆、雅安市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史晋川艺术展”在雅安市文化馆展出。
本次展览为“金石画像展”,除了史晋川的刻字作品,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汉代石刻,这些汉代石刻来自史晋川的收藏。
“我收藏了130多块汉砖,其中120多块都是在芦山县找到的,另有几块是在荥经县和汉源县找到的。”史晋川说,芦山县古为“青衣羌国”所在地,其历史悠久、文物遗存丰厚,涵盖了各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其中又以汉代文化遗存最为著名,有“汉代文物之乡”的美誉。画像砖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盛于两汉,主要是用于宫殿、庙宇祠堂和墓室的装饰,是汉代人记录生活的方式之一。自汉至今,它虽历风雨,但砖坚硬若石,砖块无损,砖色未变。汉代画像砖内容包含汉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礼仪制度,还是建筑、娱乐、音乐、戏剧等,甚至战争场景和风俗习惯都无所不有,堪称汉代的大百科全书,是刻在石头上的“汉文化史诗”。
其实,史晋川收藏汉砖的起因,还是因为木雕。
有一次,史晋川在芦山县收购金丝楠等木材时,看到一户村民家的墙角里散落着一些有画像的砖。“当时不是特别懂,只是觉得画像很有意思,就一并给收了。”史晋川记得很清楚,当时觉得砖上面的鱼、鸟画像,与《逍遥游》里面对鲲鹏的描述非常相似。
“这是一幅出行图,没有浩大的车马队伍,只有一马一车。再看这幅狩猎,也只有一个人,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在这里面。”每次将汉砖收购回家后,史晋川第一时间就将其画像进行拓片,后来,他将拓片整理编撰成了《中国雅安汉代画像砖图集》。
2011年,史晋川在网上浏览国家图书馆时发现,图书馆没有关于雅安汉砖画像拓本的内容,于是他联系到国家图书馆,将自己编撰的《中国雅安汉代画像砖图集》捐赠给了国家图书馆。
在史晋川家里还保留着中国国家图书馆颁发的捐赠证书。证书上写道:“史晋川先生,承蒙惠赠《中国雅安汉代画像砖图集》一种一册书籍,悉数收讫,深荷厚意。特发此证,以资谢旌。”
2018年,他将131块汉砖拓片,对拓片的注释进行了增加、删改和修订,汇集为《汉代青衣羌人画像砖图谱集成》出版,该书将收录的拓片分为文字、画像、图案文饰三类,每一张拓片都是按一比一的原型尺寸印制,并附上跋文介绍。
史晋川为汉砖拓片增加注释
史晋川介绍,雅安出土的汉代画像砖,有别于全国各地和四川其他地方的汉砖风格,它既受中原文化影响,又带着古青衣羌人独特风格,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和古青衣羌人文化色彩。
史晋川的收藏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肯定。《中国民间收藏汉画像砖石选集》编撰期间,书籍编撰者亲自来到史晋川家中拜访,将他收集的汉砖一一拓印,收录入《中国民间收藏汉画像砖石选集四川汉画像砖石卷》中。
“这本书,有中文,还有对应的英文,相信外国朋友也能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汉文化,喜欢汉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文化。”翻开书,史晋川的喜悦溢于言表。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鲁妮娜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