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民俗>详细内容

【民俗】蓬安扎草龙‖曹中明

作者:曹中明(蓬安县文联、蓬安县社科联秘书长)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7-24 19:57:45 浏览次数: 【字体:

蓬安扎草龙

曹中明

四川省蓬安县扎草龙自南宋末年兴起,流传至今,历史悠久。草龙之所以受民间百姓青睐,是因为它象征着吉祥和幸运。在过去,庄稼常受蝗虫危害和旱灾之苦,于是,人们便用竹篾、稻草、藤条等编扎草龙,然后由村里的精壮汉子在田间地头挥舞,蝗虫会跳到草龙身上。人们就可以将蝗虫与草龙一起烧掉,从而达到消灾祈福、保苗增收的目的。由于其参与性广、娱乐性强,蓬安百姓舞草龙的习俗代代相传。现在,舞草龙更多的是欢庆丰收,传承民间民俗。

草龙的制作十分精巧,颇具特色。它以稻草为主要材料,辅以竹木做支架,整条龙节段为单数,一般为9到21节。草龙的制作也相当耗时,一条直径约30厘米、17节、全长26米左右的草龙,一个人需耗时7个月之久才能完成。一般来讲,如果有30个人一起工作,至少也需要一周时间。

扎草龙,选材料这一步很重要。编扎草以干鲜、杆黄、无断须、柔韧性高的糯米秆草为佳,竹子以小金竹为宜。小金竹还需选用在阳光比较好的地方生长五年以上的,成色为淡黄的;否则,小金竹劈成篾条,晾干之后就会走形。

编扎时,分龙头、龙身、龙尾进行。龙头包括须、舌、颚、眼、龙角等,其扎制最为复杂、耗时。

首先,编扎龙头。龙头的编扎需要先编龙头骨架。编扎时,先选定龙头骨架的比例,并做上下颚,用劈好的竹篾片编扎成骨架,再用竹篾条拉骨筋,稳定龙头的形状,细心绑扎,需两人合力拉扯绑实。接着编龙辫,将一根根稻草编织在一起,然后用麻线一针一针地缝紧。龙头做完后,开始添加龙角、龙眼、龙舌、龙须、龙眉和上牙齿。其中,龙角、龙眼、龙舌用干稻草编织,龙须、龙眉必须用莎草制作,牙齿则是用泡沫刻成的。然后在头上用竹子剔成圆篾棍,扎上两根龙须,并用一条彩带全部裹缠起来。

接下来,制作龙身。龙身部分首先要根据草龙的大小和长短,编扎若干竹圈,用绳子把竹圈串起来,呈节状。然后在竹圈周围呈鳞片状地依次上草,直至完工,还要在龙身下面插上若干木棍或者竹竿作手柄,作为龙杖。

紧接着,编扎龙尾。待龙尾编扎好后,开始编龙筋,安装在龙背上。最后再将龙头、龙身、龙尾及龙筋组装好,一条草龙就做好了。

草龙编扎有自己的特点。普通的花灯龙、板凳龙,各节之间都分开,进行“软性连接”,所以每节都比较松动自在,而草龙则是浑然一体,前后节之间连接十分紧凑。因此,舞草龙时,每个舞龙者受前后两人影响极大,整条龙基本受龙头、龙尾两人操控。舞草龙对人的体力要求极强,一般都要找20名35岁到40岁之间的壮年男子。为了让“草龙”表演与环境协调,天人合一,还要为表演者制作草巾、草裙、草鞋等。

2006年,蓬安草龙被列为南充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蓬安草龙队受邀参加南充市举办的第19届西部交易会及全市庆祝“两会”胜利召开的特约剧目展演。2012年8月亮相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城市一对一—蓬安新竹对话非遗保护》节目现场。

祝世发是蓬安草龙编扎传人之一,蓬安县相如镇人,家住周子古镇劳动巷46号。他出生于1939年,曾在蓬安县文印社、蓬安县工艺美术厂、蓬安县城关镇运输队等地工作。由于他经历丰富、见多识广,且从事草龙编扎数十年,他编扎的草龙深受人们的喜爱。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曹中明(蓬安县文联、蓬安县社科联秘书长)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