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名茶>详细内容

马边:茶叶村的幸福时光

作者:乐山日报 ​记者 甘国江 来源:四川在线 发布时间:2021-09-28 19:24:30 浏览次数: 【字体: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荒废了老天对我们的恩赐,只处于‘生于茶’的阶段,在最近几年脱贫攻坚的精准帮扶下,我们才逐步走上‘兴于茶’的发展道路。”49岁的马边彝族自治县荍坝镇茶叶村党支部书记黄平是土生土长的茶叶村人。在他看来,正是“第一书记”打破了山里人“求稳”的保守思想,开启了茶叶村“兴于茶”的新发展。

脱贫攻坚重在精准,贵在精准。依托悠久的种茶历史和制茶技艺,国家税务总局乐山市税务局职工赵鑫自2017年5月担任茶叶村“第一书记”以来,就将村里脱贫增收的重点放在了茶叶上,“扬己之长,才能事半功倍。”

如今的茶叶村,人均纯收入2019年已达到1.2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四好”村、省级文化扶贫示范村、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目前赵鑫正以“茶叶+旅游”为抓手,带领村民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因地制宜搞活茶经济

荍坝,自古产茶,茶叶村更是以茶叶为名。全村现有茶园面积7390亩,村民们主要种植茶叶和玉米,主要经济收入也是茶叶、林业和外出务工。

“以前村上制茶主要以小规模、家庭小作坊为主,一台烘干机、一台揉捻机就开干,不但产量小而且茶叶质量参差不齐,制约了整体的发展。”黄平自己以前也经营过茶叶小作坊,深知其中的弊端,“如果做得好可能就卖得好,但是如果做得不好,可能就砸在自己手上了。”

由于诸多不确定因素,很多人都不敢大量收购鲜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茶叶村茶叶产业的发展。

2017年5月,赵鑫担任茶叶村“第一书记”后,在前任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茶叶村的茶叶生产加工规模。在赵鑫看来,茶叶村种茶历史悠久,大家技术成熟、底子好,比其他产业更容易让老百姓接受。

几年来,赵鑫以发展茶叶为抓手,积极带领村干部致力于茶产业发展,打造茶叶村低产茶园改造项目,协调峨眉山市援彝项目资金252.9万元,改造茶园面积500亩,每亩增收2000元以上;协调帮扶单位国家税务总局乐山市税务局发放茶苗,投入资金10余万元,新种茶苗71亩。

“目前我们已拥有老川茶、马边绿1号、福选9号等多个茶树品种,形成绿茶、红茶两大类多个茶叶品牌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全村年产干茶290吨,产值超过2000万元。”赵鑫告诉记者。

产业发展,大户是关键。赵鑫和村干部一起深入“荞坝贡茶”“荍坝茶厂”“御牙天娇”“缘森绿雪”等几个当地大型茶厂,引导他们扩大产能规模、提升茶叶品牌,为村里的茶叶发展解决销售问题,让村民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

46岁的村民栗玉书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家里的七八亩茶园一直处于半荒废状态。这几年在赵鑫和驻村工作队的督促引导下,栗玉书开始打理自家的茶园。去年,他家的几亩茶卖了1万元,加上担任村里生态护林员每个月400元的收入,日子开始慢慢好起来。

茶旅融合做靠山吃山的“新山民”

在茶叶村路边的一棵大树上,一块简易的“住宿”广告显得格外醒目。

“这是我们村搞民宿的经营者挂的招牌。”赵鑫告诉记者,经营者叫喻志有,一共经营了两间房,目前价格每天每间80元,“去年他挣了7000多元,今年已经收入4000元了。”

在该村半山中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天宫庙聚集点,民宿兴起更早,10多户人家几乎每家都贴出“民宿对外”的标识,并留有电话。

记者在天宫庙聚集点看到,这里风景秀丽,前面青山环绕、背后茶树成林,加上当时修建该聚集点时的配套小景点、夏季宜人的气温,这里就成了理想的避暑地。

“我们这里住的都是贫困户,为了让他们能持续增收,我们修建的时候就专门为后期的发展做了铺垫,包括道路、景点这些基础设施都有考虑。”赵鑫告诉记者。

依托茶叶村的原始森林、较好的水资源,赵鑫计划发展乡村休闲观光度假游,让茶叶村走“茶叶+旅游”的道路,“我们要做新时代靠山吃山的‘新山民’。”

配合村里的发展规划,茶叶村的老牌茶企——四川马边荞坝贡茶有限公司已经在“茶旅融合”上先行一步。

今年8月,该公司在自家茶叶加工厂附近新建的商务楼正式营业,5000余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涵盖住宿餐饮、娱乐休闲、茶叶展示、加工体验和销售于一体,后期还将融入更多当地茶文化和茶元素。(乐山日报 记者 甘国江)

来源: 四川在线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