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名茶>详细内容

千秋蒙顶 茶香天下

作者:高殿懋 发布时间:2015-06-01 15:55:00 浏览次数: 【字体: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雅安境内蒙顶山,北接莲花山,南面隔江与周公山对峙。三十八峰,峰峰拥翠。常年云雾茫茫,烟雨濛濛,形成独特的生态环境。

蒙山种茶历史

蒙顶山亦名蒙山,是我国历史地理文献中最早出现的山名之一。据《尚书·禹贡》载:4000多年前的尧舜时期,中华大地洪水泛滥。鲧受命治水,九年不见成效。舜命鲧的儿子禹继承父志,疏浚洪水。禹吸取父亲筑坝堵截洪水失败的教训,采取引流办法疏通河道,使洪水顺畅流泄,入江河,归大海。治水成功后,即在蒙山举行庆贺大典。蒙山因此称为“禹贡蒙山”。蒙山顶有1456级石梯,相传是夏禹登山祭祀的古道,后成为历代地方官为天子摘取“皇茶”必由之路,因名“天梯”。

“高山云雾出好茶”。蒙山,素有“仙茶故乡”之美名,“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千古流传。前蜀司徒毛文锡《茶谱》记载:“蜀之雅州有蒙山,上有五顶,其中顶曰上清峰。有僧病冷且久,尝遇一父老,谓曰:‘蒙之中顶有茶,倘以春分之先后,多构人力,候雷发声,并手采摘,三日而止。若获一两,以本处水煎服,即能祛宿病;二两当眼前无疾;三两固以换骨;四两即成地仙矣。’……服未竟而病瘳。时到城市,人见容貌,常若三十余。”因此,传言饮蒙山茶可以返老还童,可以成仙。故蒙山茶,亦称为“仙茶”。

蒙山种茶历史悠久。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4—前50年),蒙山人吴理真母亲生病,久治不愈。理真上山砍柴,偶然见一受伤野鹿啃食野生茶树叶。于是,摘取树叶回家,为母煎服。母亲喝下茶汤后,身体日渐康复,终得痊愈。因怕母亲再次发病,理真走遍蒙山,先后找到七株野生茶树,亲手植于蒙顶五峰莲花座心。其茶树“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其叶细长,叶脉对分”。吴理真,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种茶人,被誉为“中国植茶始祖”。唐天宝元年(742),蒙山茶列为贡品,入贡皇室。宋时,边茶兴旺。明代,蒙山所产名茶成为全国名茶之精品。清代,创制边销细茶。

解放后,蒙山茶产业不断发展。1958年,成都会议召开,在省委办公厅积极推荐下,中央领导喝到了蒙山茶。毛主席指示:“蒙山茶要发展,要和群众见面”。是年,800多人上蒙山开荒种茶,移栽和播种300多亩。并恢复蒙顶石花、甘露、万春银叶和玉叶长春传统名茶生产。2001年,蒙山茶成为全国第一批原产地域保护产品。2012年12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蒙顶山茶MDSC及图”为中国驰名商标。2013年,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蒙顶山茶”区域品牌评估价值13.49亿元。2014年,全市茶业解决就业20万人以上。

去蒙顶山.............

蒙山茶的“三大产业”

如今,蒙山茶已经形成鲜叶、茶苗、成品“三大产业”。

从20世纪90年代起,茶厂、茶场直接从农户手中收购鲜叶,并在鲜叶产区设立收购点,后逐渐形成鲜叶市场。至2015年初,全市有大型鲜叶交易市场26个,最大的为双河扎营、中峰大冲。除本地企业外,吸引川西茶区的蒲江、成都、邛崃、峨眉山、乐山、洪雅、夹江以及浙江、江苏等地企业采购鲜叶。从立春后开始,到晚秋季节,茶农一直在茶地忙碌。清明前后采摘的“芽苞”,用于制作甘露、黄芽、雀舌等顶级名茶。随季节变化,鲜叶从“芽苞”、毛峰叶、夏茶叶直至老茶梗,均能卖得好价钱。管理到位、采摘及时的,甚至一年有10个月在采摘“芽苞”,收入更是可观。2014年,仅名山区采摘茶叶鲜叶超过15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9772元中,至少有4100元以上属于鲜叶收入。解决就业12万人以上,长期在名山采摘鲜叶的外来务工人员2万余人。每到采茶季节,茶农们每天都在卖钱,家家户户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雅安是全国有名的茶苗基地。主要销售福鼎大白、福选九号、蒙山白毫131、名选213等优良品种。名山茅河乡为中心基地,全乡从事茶苗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6个,农户1200余户。茶苗产业获利超百万元达500余户,香水村达到家家逾百万。按每亩6000株计算,在全国推广面积达120余万亩。2008-2012年,年均销售8亿株,最高单株0.26元,全乡销售总值逾2.4亿元。

蒙山成品茶主要有黄茶、绿茶、青茶、黑茶、红茶、白茶以及再加工而成的各种花茶。1994年,建成“川西茶叶市场”。2003年11月,蒙顶山智矩寺“智矩贡茗”在广州国际茶文化节上,一斤售价2500元。2004年4月,在成都万人品蒙山春茶活动中,蒙顶皇茶茶叶公司一斤“禹贡”名茶拍价16890元。2005年4月,在成都蒙山茶拍卖会上,25克蒙顶山极品皇茶拍价6000元。2011年,新开“蒙都茶叶市场”。2014年,新开“茶马古城茶叶市场”。2015年春,新茶上市,黄芽、甘露、雀舌等每斤均价超过520元。全市从事成品茶制作、运输、销售人员超过5万人。

蒙顶茶历来以贡茶著称。名茶石花、黄芽,在唐朝已驰名全国。天宝元年(742),蒙山茶列为贡品,入贡皇室。到宋代,上清峰茶被列为正贡茶,建石栏维护,塑白虎巡视。清代中叶,“皇茶园”茶被视为“圣物”,皇室用之祭祀太庙。民国时期,仍照旧珍采,作为重大祭祀之用。

蒙山边茶,自东汉始,名扬四海。唐代,因文成公主进藏,蒙山茶大规模传入少数民族地区,很快成为藏民日常生活必需品,“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宋代,“专以雅州名山茶为易马用”,形成严格的“以茶治边”制度,并沿袭至明清两代。将蒙山茶运往藏区,经“打箭炉”(今康定),远达西藏、青海、新疆、锡金、尼泊尔,沿途高山峻岭,大河交叉,崇山密林,道路艰险,半年以上都是积雪期,运输十分艰难。从东汉至名山解放前的近2000年间,蒙山边茶均是用脚夫、驮马接力运送。每年,数以千计的农村青壮男女领背茶包,运到康定、甘孜等地。平凡的背夫们,过险山、涉湍江,用马帮的马蹄和背夫的脚步走出一条著名的茶马古道。2013年3月,“名山茶马古道”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蒙山茶文化

蒙山茶文化博大精深,是雅安地域文化之精髓。

民俗茶。雅安人自古爱喝茶,早起一碗润喉茶,酒后一碗醒酒茶,饭后一碗消食茶,劳动后一碗解乏茶。亲朋好友相见,一碗友谊茶;文人雅士相聚,一碗情趣茶。茶馆里,四方木桌,茶客围坐,品茶、清谈、聊天、吹牛。“家事国事天下事”尽在茶饮中。客人到,亲捧茶水,或引至茶馆,品茗、休闲,乐在其中。

文士茶。以“廉和清敬”为主题。十六招式为:焚香浴室、引宾入座、丝竹齐鸣、三星迎宾、初展仙容、荡涤茶具、纤手投茶、玉液凌空、春风拂面、摩顶闻香、碗中春色、细啜佳茗、再冲玉液、赏心悦目、自斟自饮、盏尽谢客。

禅茶。东汉时期,佛教传入蒙山,并逐渐与蒙山茶文化融为一体。佛教仪轨“蒙山食施”,用蒙山茶作为祭佛品。天盖寺“蒙山茶佛石”,刻吴理真佛像。宋代,创蒙山禅茶茶技,至今流传。表演时,配佛教梵音音乐。十二招式为:高山流水、回头是岸、梵我一如、止观双修、佛祖拈花、漫天法雨、法海听潮、普降甘霖、醍醐灌顶、涵盖乾坤、达摩面壁、万流归宗。

茶技。蒙山茶技“龙行十八式”,相传是北宋高僧禅惠大师所创,被称为“千年活化石”。原只在蒙山僧人中流传,直到清末才逐渐传入民间。铜质、壶嘴直长达85公分的专用提梁壶中,满盛沸水。表演者手提茶壶,站在一米开外,用武术动作准确无误地将沸水斟入茶碗中,每一式均仿龙的动作,融茶道、武术、舞蹈、禅学、易理于一炉,刚劲有力,一气呵成。表演时配雄浑、狂放音乐。十八招式为:吉龙献瑞、玉龙扣月、惊龙回首、乌龙摆尾、祥龙行雨、白龙过江、潜龙腾渊、威龙出水、青龙入海、异龙行天、战龙在野、神龙抢珠、飞龙在天、亢龙有悔、龙咏天外、猛龙越海、龙转乾坤、游龙戏水。

茶艺。蒙山茶艺“天风十二品”,相传为吴理真夫人蒙茶仙姑首创,本来用于祭祀女娲,后经历代演变。茶艺表演通常在山顶进行,表演者需沐浴焚香。表演过程气氛优雅庄重,每一个细小环节均一丝不苟。表演时配悠美、轻松音乐。十二招式为:焚香祀茶祖、圣水涤凡尘、玉壶蓄清泉、碧玉落清江、清宫迎佳人、甘露润仙茶、迎客凤点头、玉女献香茗、绿波荡雀舌、茶香沁心脾、色淡味悠长、茶融宾主情。

蒙山旅游文化集茶文化、祭祀文化、汉文化、儒佛道文化、红军文化之大成。1993年起,一年一度召开“名茶节”或“国际茶文化旅游节”。会节期间,举行皇茶采制大典、茶祖祭祀、采茶女能手大赛等活动。2004年,在茶坛建世界茶文化博物馆,馆内陈列着从远古至今4000多件代表世界茶文化发展历程的文物史料。位于成雅高速公路名山出口处的吴理真广场,以蒙山茶文化为主题,有吴理真雕像、茶文化浮雕、音乐喷泉、茶文化柱等人文景观。2005年12月22日,蒙顶山经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区。永兴寺、千佛寺、智矩寺、净居寺等禅茶遗迹香火旺盛,茶马司、皇茶园、天盖寺、甘露井、甘露石室、碑廊、灵泉院牌坊、天梯、千米茶文化景观长廊等茶史胜迹游人如织……

美丽的蒙山,是茶山,是圣山,是佛山,是仙山。

千秋蒙顶,香满人间。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