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名茶>详细内容

【川茶】川茶溯源——三千多年前川人已开始饮茶‖吴晓铃

作者:吴晓铃 来源:《四川日报》2023年2月17日第9版 发布时间:2023-05-05 14:42:44 浏览次数:1079 【字体:

川茶溯源

三千多年前川人已开始饮茶

编者按:茶,一片神奇的树叶。四川大地上,这片树叶从古至今一直熠熠生辉。回溯历史,四川为植茶、饮茶发源地之一,茶文化风气炽盛;聚焦当下,四川是茶产业大省。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四川的南路边茶制作技艺、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名列其中。

在进一步挖掘传承弘扬川茶文化、发展壮大川茶产业背景下,即日起,川观新闻人文频道,四川日报《天府周末》《人境》周刊等推出“问道川茶——品味川茶文化”系列报道,溯源川茶历史,挖掘川茶文化,寻访川茶遗迹、非遗项目,勾勒川茶地理版图……通过多重视角,带领读者品味飘散在历史与现实中的缕缕茶香,推动川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22年年底,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涉及福建、浙江、云南、四川等15个省、市、自治区的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涵盖了绿茶、红茶、黑茶等多项传统制茶技艺,充分展示了中国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很少有人知道,四川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最早饮茶、种茶的地方之一。这里还曾兴起了世界最早的茶叶交易市场,在唐代我国盛产茶叶的大背景下,四川名茶仍独占鳌头。时光流转,川茶的那一抹清香,至今萦绕。

茶之发现 最初当在蜀

饮茶,国人延续数千年的习俗。普洱、铁观音、龙井、雀舌……缕缕茶香味,抚慰凡人心。那中国人最早饮茶从何时开始?四川省社科院历史所副研究员苏东来曾参与主编过《四川茶文化史》一书,他表示,“从目前存世的古代文献记载来看,中国六朝以前所有关于茶的记载都出自巴蜀。因此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乃至世界最早发现并利用茶的习俗,从四川开始。”

蒙顶山茶园(雅安名山区非遗中心供图,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

早在3000多年前,巴蜀先民就已经发现野生茶树的叶子可以食用。

晋人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曾记载,巴被周王室册封为巴子国之后,向周王朝缴纳的贡物中除了桑、蚕、麻之外,茶亦位列其中。常璩还写道,巴国境内“园有芳蒻、香茗”。香茗,即茶叶。而巴族被西周王室册封,早在约公元前11世纪,距今超过了3000年。可见当时,茶叶已经属于珍贵的贡品。苏东来表示,虽然常璩并没有明确记载此时的茶究竟是用于泡饮还是入药,但从此后四川地区种茶饮茶的习俗来看,当时的巴人应该已发现了茶叶的泡饮功能。

历史上,和四川茶事有关的记载还有很多。司马相如在其《凡将篇》中记载,西汉前期蜀郡有茶;扬雄《方言》则说“蜀西南人谓茶曰蔎”,说明蜀地出产茶叶;《华阳国志》则更明确记载汉时广汉郡的什邡“山出好茶”;犍为郡“汉有盐井,南安(今乐山一带)、武阳(今彭山一带)皆出茗茶”;川滇黔边区的平夷郡“山出茶、蜜”……“历代学者对中国茶源地的考证也有很多,清代学者顾炎武考察‘茶’字的记载和演变后,认定‘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也就是他认为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以后,四川的饮茶习俗才传播到中原地区。”苏东来介绍,近代政治经济史家李剑农在《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中也曾认为“茶之发现,其最初当在蜀”。

当然,古人最早饮用的是野生茶。茶圣陆羽在我国第一部茶业专著《茶经》里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这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明确记载的秦汉以前的产茶地区。”苏东来介绍。

如果说古代文献记载可能存在谬误,那从植物学角度展开的系列研究和调查,则为中国茶源地在四川及其地处的西南地区提供了更多佐证。

目前全球发现的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属、380余种,而我国就有15属、260余种,且大多分布于云南、贵州和四川一带。该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生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茶树的生长。从植物学的角度,许多属的起源中心在某一个地区集中,即表明该地区是这一植物区系的发源中心。19世纪初,西方学者就在四川北部山区发现了高达3米的野生茶树。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科学工作者也在云、贵、川的山区密林中发现了很多野生大茶树,有的树龄距今已有1800年。“可以肯定的是,我国西南是野生茶树发展为栽培茶树的起源地。茶叶就是从这些地区走向世界的。”苏东来说。

皇茶园 (雅安名山区非遗中心供图,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西汉时 四川已有茶买卖

3000多年前,茶叶还只是王侯贵族才能享用的贡品。随着人工种茶的普及,饮茶之风在中产阶级甚至更普通大众中流传开来。有需求就有交易,西汉文学家王褒一则捉弄奴仆的《僮约》无意间记下了早在西汉时期,四川已经出现了茶叶市场。

王褒,四川资中人,西汉时与扬雄并称“渊云”的大才子。在这篇两百多字的《僮约》中,他不仅详细写下了要求奴仆每天完成的各种任务,还记下了僮约的出炉背景。原来,王褒因事要到今都江堰玉垒山,中途到好友遗孀家停留。对方有一奴仆叫“便了”,王褒让他去买酒,对方却冲到主人坟头哭诉不想给别人家的男子买酒。一怒之下王褒买下便了,立约管束。便了此时还要反抗,嚷嚷要使唤那就得把要做的事情白纸黑字写进券约。这可难不倒王褒,一份《僮约》,规定便了每天睁眼必须完成的事情,洋洋洒洒上百个工作要求,听得便了“仡仡叩头,两手自搏,目泪下落,鼻涕长一尺”,后悔还不如当时就给王褒买酒去。

这篇神作虽是戏谑之文,却留下了关于西汉时期诸多信息,其中最珍贵的便是“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表述,为中国茶叶史留下了重要一笔。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巴蜀文化研究学者谭继和曾专门就茶的历史做过相关考证。据他介绍,茶最早是原始的巢居人用于嚼食以调节肉食之味,最初不叫“茶”,而叫“萘、槚、蔎、茗、荈”,以形容茶叶苦涩味道。而“茶”字的使用,王褒的《僮约》是迄今发现的第一份古代文献。短短四字的“烹茶尽具”,可见西汉时的地主阶层,已经开始有饮茶的习惯,并且有了专门的饮茶器具;而“武阳买茶”,也说明武阳这里已经有了茶叶交易市场。

武阳是眉山市彭山一带的古称。西汉时期,武阳为何可以兴起可供买茶的市场?这里出产茶叶吗?

史料记载,四川出产茶叶之地包括了什邡等多处,其中也包括武阳。《华阳国志》中就曾记载“武阳出名茶”。王褒从老家资中到玉垒山,中途到故友家停留。据此路线,去武阳买茶或许因武阳出名茶而名声在外,要么就是这个市场恰好在故友家附近。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古代文献中提到的第一个茶叶交易市场。

武阳产茶,至今仍可见端倪。从成都沿成乐高速一路向南,高速路两侧至今仍可见片片茶园。不仅如此,武阳的江口镇还是延续2000多年的水码头。毗邻的蒙顶山等周边的茶叶要运往成都,就要经过此处,形成茶市也因此顺理成章。而一个小小武阳就已有茶市,由此可见其周边以及广大四川地区,饮茶之风已开始盛行。

手工制茶(曾朗 摄, 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盏盏香茗 最负盛名蒙顶茶

在中国数千年的茶叶史中,四川蒙顶山茶是令人瞩目的存在。2004年,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在雅安名山区举行,全世界25个产茶国共同发表了《世界茶文化蒙顶山宣言》,确立了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明发祥地的地位。这是因为蒙顶山是中国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最早人工植茶地。谭继和表示,巴蜀茶文化起源与发展的地理坐标,就是蒙顶山。

雅安市名山区,蒙顶山主峰的5个小山头形似莲花,位于“莲心”的山头,已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皇茶园就坐落于此。茶园以石栏围绕,正面双扇石门,两侧有“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石刻楹联。相传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茶祖”吴理真在此种下了7株仙茶,由此开启了中国人工植茶的先河。在历代古籍文献中,有不少关于吴理真蒙顶山植茶的记载,包括明代状元杨慎也曾写过“西汉理真,俗姓吴氏,修活民之行,种茶蒙顶。”清代《名山县志》也记载,这七株茶树“二千年不枯不长,其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

“吴理真究竟有无其人,学术界一直有不同争论。”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陈书谦介绍,但蒙顶山茶的久负盛名却绝对不容否认。

蒙顶盛产茶、产好茶。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琴茶》曾这样吟唱:“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陆羽《茶经》品评天下名茶曰:“蒙顶第一,顾渚第二。”自元代李德载的小曲《蒙山顶上春光早》中脱胎而出的一句“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更是广为传颂。此外,唐人李肇在《国史补》也曾对蒙顶山茶有相关记载,“(唐)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明代文学家张岱在《夜航船》中也写道:“蒙山茶,蜀蒙山顶上茶,多不能数,片极重,于唐以为仙品”……

“蒙顶山之所以盛产茶,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不无关系。”陈书谦对蒙顶山茶史有过深入研究,他表示,从地理环境看,名山属亚热带,年均温度在15℃—18℃之间,年降水量在1000 毫米—1600 毫米之间,相对湿度70%—80%,茶叶适宜于这样的温度和湿度。加之栽培历史悠久,品种不断得到改进,至唐代已成为贡品。《元和郡县图志》就记载:“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在已查证的史料中,至少记载了蒙顶山茶从唐宋至明清均为贡茶的地位。2022年,故宫博物院将现存的贡茶实物进行整理,发现来自11个省的50种贡茶中,四川的11种贡茶有8种就来自蒙顶山。

而时至今日,蒙顶山茶依然是川茶诸多品种中的金字招牌。纳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中,四川的蒙山茶和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双双入选,一代又一代制茶传承人仍在用勤劳和智慧,炮制出缕缕茶香。

来源:《四川日报》2023年2月17日第9版

作者:吴晓铃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来源: 《四川日报》2023年2月17日第9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