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名茶>详细内容

【川茶】犹爱家乡青城茶‖郑光福

作者:郑光福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4-13 14:13:36 浏览次数:1159 【字体:

犹爱家乡青城茶

郑光福

“西川新茗谁第一,蒙顶虽佳不多得,绿云初开翠若村,花瓷且饮青城色。”

这是茶马古道上清代诗人查礼《青城茶歌》中的诗句。这位老茶客足迹遍川,熟知川茶都是佳茗的情况,认为整个四川地区12个边茶基地县,青城新茶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是第一。

茶山(刘杰 摄,图片来源:又见都江堰)

青城山茶和蒙顶山茶一样,都是全国一流的佳茗。查礼认可蒙顶山贡茶为最佳,但他又叹道只有七株茶树最佳,“不多得”。诗人在这首《青城茶歌》中更多的是赞美了青城山的茶,不但数量第一,还是“花瓷且饮青城色”,其意说他在灌县青城山一带任何一个村落院坝饮茶,都是用的花色瓷器的茶杯子,即今天川西坝盛行的盖碗茶。

笔者自小在成都喝过不少茶,小时候随婆婆在府河边满春园茶铺去听评书喝加班茶,但少年的我认为茶味道都差不多。岁数越喝越大,各种美食也越吃越多,好茶孬茶上口就晓得。当衣带渐宽,悠闲自得,步入退休行列,依旧常与几位老茶客常聚常喝茶,退休后才品出人间许多甘甜香的茶味来。

茶叶(图片来源:每日都江堰)

2006年春,笔者55岁提前退休后住进青城山镇,常去爬山锻炼,转瞬十余年。而今随着年龄增高,不愿再上高山处品饮,常到青城山门处建福宫喝茶,到今年已喝青城山茶十四五年。八年前,笔者写了篇散文《住青城山·悟道人世间》,也写了首《青城山道歌》,喝青城山茶,真品出人生之味。

在青城山间,我又结识了不少茶客、文友,看了一些青城山地方志书,得知这青城山茶竟是历史悠久的茶。

青城山是道教盛行的山,东汉末年,张道陵入蜀在此山间讲法说道时间最长,此地便有了青城山道仙茶。

据《巴蜀茶文化》载,川茶起源早应在秦汉以前,西汉时就有茶盛行。1992年,成都日报社何承朴、何德明主编过一本《川西茶酒风情》,我也是该书编委之一。当时,我读了都江堰梅雨时、艾德勋、杨清平写的《花瓷且饮青城色》,便了解到青城山自古产好茶。唐代陆羽著《茶经》记载说:“蜀州青城县生丈人山,青城县有散茶,术茶”。“术茶”,即今天的素毛峰,恐怕是指道士们平时喝的茶。

茶叶(图片来源:每日都江堰)

道教在大邑鹤鸣山发源,在咫尺的青城山发祥起来。东汉时,道教在蜀地已广泛传播,成都青羊宫、洞子口、凤凰山、二仙桥等地,都是道士传教的地方。有道士便有道仙茶,因此,东汉年间青城山茶已在川西坝广泛流行。

宋淳化四年(公元993年)2月,世居青城后山的茶农王小波、李顺因交不起茶税,便起来造反,提出了“均贫富”“等贵贱”的农民革命口号。二位茶农领袖沿龙门山脉,发动所有茶农们一起起义造反,占领川西坝许多地方,大邑、崇州、邛崃等地成为其领地,不到两年时间便攻打下成都府,杀死了西川都巡检使,建立了以李顺为首的“大蜀政权”,年号为“应运”。

《川西茶洒风情》载:“宋初在今都江堰市境内就有蜀州永康军茶场,青城县茶场,味江寨茶场,导江县茶场,蒲村镇茶场等众多生产管理场所。”这些茶场的存在,显然是继承的青城山秦汉以前种茶、制茶传统、转运流通,发展到宋代也还有众多茶场。

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有名的词赋家王褒在《僮约》一文中提到“武阳买茶”,就这四字,后人便知那时蜀地已有茶市存在。据考证,《僮约》是一买身记,作者无意间却记载了蜀地两千多年前人们已开始广泛进行茶叶交易的情况。这古老茶市,就在今天眉山市彭山区。不难想到,蜀中彭山区有的茶叶交易市场,那里肯定应有青城山茶叶在此市场交易。

青城山茶源远流长,《花瓷且饮青城色》载:宋代灌县青城山就设有专门管理茶叶税政的机构,灌县也是生产、转运、交易的地方,“茶马互市”几字,便是指管家依赖税敛集聚茶叶用以易马:“凡上马给茶40斤,中马给茶30斤,下马给茶20笔。宋代蜀人用茶换阿坝州藏民羌民们下山牵的马群在玉垒山下灌县交易,40斤青城茶叶便可换一头上等马匹。元、明时期,茶由官方经营的禁令有所开放,清初便允许茶农们自由交易。据考证,今玉垒山下南桥旁就是古时著名的茶农贸市场。

今春,笔者再次游玉垒山,在那条玉垒山古道旁,见到一巨幅真人真马真茶交易画像悬挂墙上,路旁还有今人制作的铁人铜人石人以及老茶馆等众多反映清代、民国年间的各类塑像,包括汉民正与下山的藏民羌民进行茶马交易的塑像。听当地老人讲,清代青城山茶统称为边茶,专门用来在此地交易马匹。

青城山茶分西路边茶和南路边茶。西路边茶有三种:

一为方包茶,产于灌县,原有蒲阳镇的玉顺久记、裕川唐记、吉安芶记三家茶房,向峨乡的茸章茶房、任家茶房,中兴镇的上元宫裕和茶房,白沙的韩家坝、郑家茶房等。这些茶房每年春季采摘茶后,茶农们割下茶杆,晾晒干后加工,也有用火炕干的来加工,秋冬时节采制,炒筑成包,分别打印制作茶坊牌号等印记。

二为园包茶,又称木鱼子茶。所用茶杆,较方包茶更为粗老,但茶味大、味浓,山民非常喜欢。

三为砖茶,这种茶味更浓更大,也大有市场。到20世纪90年代后,都江堰市年产这种砖茶已达万担左右,出口远销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地方。

另有三种品质兼优享誉中外的茶:

第一为腹茶,腹茶即细茶,一般内地人饮用。

第二为贡茶:一是青城名茶,主产青城山前山后山之地,自古就是有名的贡茶。二是茅亭名茶,主产地在龙溪乡茅亭村,这里四面环山,云雾缭绕,阳光漫射,山沟间的坡地,泥层较厚,酸碱度适宜茶树生长。此地连同青城山茶在清代被列为上等贡茶。宋代永康军贡茶目录中记载为:紫背龙茶,白背龙茶,大鹤仙,小鹤仙等多种贡茶名称。清康熙年间还载说“青城山贡茶产区旧谓五庵一寺,即回龙庵,防泉庵,东进庵,本红庵,青山寺”。最有名当数回龙庵贡茶,产地有120亩,亩产细茶800斤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茶厂在吸取古时传统贡茶生产的工艺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如青城雪芽,更是芽叶壮丽,白毫显露,香高味爽,清汤清澈;都江茅亭,更是峰苗卷秀,芽叶嫩长,回味甘甜持久。这些青城贡茶的共同特点还有:形如眉秀,香味浓强,汤色明亮。

第三是普洱茶,该茶类似昔日砖茶。这项技术1978年由云南引入四川,1980年5月灌县茶厂派人去重庆茶厂学习制造,9月便在青城山试制成功。青城普洱茶以低档晒青毛茶、条茶为原料,加水堆积数十日,使之发酵,翻堆数次,至茶叶呈褐色,然后风晾至干,筛拣杂质,后用麻袋或尼龙线袋包装,主要销至港澳和东南亚各地。

改革开放以来,历史悠久的青城山茶又有了很大发展。1988年,灌县撤县建市,都江堰市成立了都江堰市茶叶联营公司,形成“四专一条龙”的经营方式,即专业基地,专业市场,专业公司,专业户,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融为一体。这样的经营理念,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发展,不但调动了茶农的积极性,也使茶园面积有所发展,茶的品种也有所增加,其品种立即发展至30多个,青城雪芽、青城贡茶获得国家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高级绿茶及其他各优特小包装香茶和溶苦丁,远销京、津等国内地区及欧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与中央政策研究室负责同志先后到都江堰茶厂视察,称赞“青城名茶名不虚传,联营公司,四专一条龙路子走对了。”

目前,都江堰市宜茶面积已达10.43万亩,绿茶种植面积1.8万亩,年产青城茶、雪芽等名茶达3600多吨,产值达1.17亿元。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郑光福(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退休干部)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