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情】这坝,那坝,马边的坝多得让人醉‖陈贵兵
这坝,那坝,
马边的坝多得让人醉
陈贵兵
你来,或者不来,“赶场坝”就在这里,有水,有桥。
你见,或者不见,“中坝”就在这里,不远,不近。
你爱,或者不爱,“夏坝”,就在这里,不来,不去。
夏坝、中坝、荍坝、靛兰坝、赶场坝、川星坝……这坝,那坝,马边的坝,多得也是让人醉了。
马边这么多个“坝”,让人傻傻分不清,但每一个坝都有别样风情,也有它的优美故事传说,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一起坝上坝下地走一走。
坝之美,一首优美的诗
坝,俗称沙滩、沙洲,是河水在流动过程中水流扩散,受河水冲击作用的影响,所携带的泥沙在主泓线两侧搁浅形成的堆积平地。坝也常用于地名。发源于大凉山腹地的马边河,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水文优势,缔造出这无数个“坝”。故人以此为名后缀,美其名曰“~坝”也。马边之坝是边河的赐予,云山环绕,玉树琼花,河坝之美,宛如一首优美的诗。
夏坝
旖旎瑰丽,云淡风轻
夏坝,位于劳动乡先锋村,因从前聚居此地的人大多为夏氏家族,故而有“夏坝”之名。夏坝是马边河的必流经之地。
一提夏坝,就不得不提起那浩瀚空灵的河谷芦苇荡,由河水堆积而成的河中谷,似一叶孤岛拔地而起,河水从两边分流而下,潺潺涓细,河谷芦苇荡是天公的赐予是造化的神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多姿多彩空灵飘渺的坝上风景。春季,这里云花清秀,野芳迷香;夏秋季,置身于草淡风清、风吹遍野的茫茫碧野中,微风轻抚过脸颊,芦苇飘荡,绝有一番“天空压落,云欲擦肩”之感。
随着城市发展,夏坝的芦苇荡已不复存在,幸得马边本土大摄影家何为女士留存此照,也算为马边人民弥补了一些些遗憾。
赶场坝
古桥摇曳着历史的韵味
赶场坝位于劳动乡金星村,毗邻夏坝,上与川星坝相接。“赶场”是民间对于赶集的俗称。“赶场坝”,顾名思义便是由于交易的需要而形成的集市聚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此处被称为“先锋乡”,新中国成立后成立“劳动公社”,20世纪70年代后才逐渐形成“赶场坝”,人们定期来此“赶场”,由此便有“赶场坝”之名。
赶场坝那一索故事悠长的铁索桥,摇曳着韵雅的气息,桥下流淌着汩汩边河水,近村住着古朴的人家,红砖绿瓦,别有一番“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
水碾坝
山水相间,避暑天堂
水碾坝位于民建镇水碾坝村,是一处山水相间的好地方。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 言:“水碾,水轮转碾也。”通俗言之便是利用水力带动旋转的碾子,多用以碾谷物。
相传以前水碾坝共设有五道“水碾”,为马边之最,故而有“水碾坝”之美名。沿着边河而上,往城西小道走,便能到水碾坝,体味坝内的宁静,远山近村,山水怡人,掩映于苍翠欲滴的浓荫之中,清澈的山水,温柔的山风,树梢飘逸着凉爽的气息,吹拂你流水一样自由的心情,感受这一坝的清凉。
中坝:坝里熙熙攘攘,坝外流水潺潺
中坝位于民建镇张坝社区,20世纪70年代前,这里是只是一片滩坝,无人居住。1971年马边大地震后,马边受灾严重,政府组织人们迁居至此,修缮河堤,人们聚居于此,由于交易的需要,从此便形成逐渐形成“中坝市场”。
说到这中坝的特色,那闹热的市场,熙熙攘攘的人流,琳琅满目的商品是绝对值得一提的。市场商铺林立、杂货水果比美街沿、游人过客人潮生动、茶水算命点缀其间、还有那特色的彝人制造一条街,妆点出满街的缤纷,附着坝外潺潺的流水,宛如宋时《清明上河图》生动景象的鲜活再现。
荍坝
古镇幽深,茶韵流香
荍,一种花草,古同“荞”。“荍坝”之名自三国以来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荍坝乡距马边县城30余公里,历史沉淀出这古韵古香的古镇,境内三国遗迹比比皆是,堪称古巴蜀边塞。其古朴自然的生态环境,幽静神秘的山水人家,旖旎迷人的自然奇观,深重深沉的历史韵味,恍若现实版的“世外桃源”。境内有穿牛鼻景区、南古蜀道之一“新道”、诸葛亮十连败之地“石仗空”等多处名胜古迹可供游玩,还可品香茗“荞坝贡茶”、吃美食“包谷粑”。
当然,关于马边的“坝”还有很多,坝里的故事也无穷尽。“苏坝”的水文奇观,“川星坝”特色小吃,“涉水坝”的彝家风情……灵动的边河盛景,诱人的坝上风情,这一坝的风情,朋友们看“醉”了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陈贵兵
图片来源:今日马边
供稿:乐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