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旅游>详细内容

大渡河秘史:一条河流不为人知的秘密

作者:李忠东 周江陵 邹蓉 来源:侠客地理 发布时间:2020-08-19 15:05:41 浏览次数: 【字体:

大渡河秘史:一条河流不为人知的秘密

李忠东 周江陵  邹蓉

编者按:2020年8月18日,青衣江流域出现100年一遇洪水,大渡河下游、岷江下游防汛形势严峻,四川首次启动I级防汛应急响应!据媒体报道,洪水淹至乐山大佛脚趾。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大渡河既指今天的大渡河,又指今天的青衣江,这两条毗邻而居,相伴而行的河流,在历史长河中总纠缠交织在一起。

当我们追溯文明的起源与演进时

最终我们都会追溯到

一座山 或者一条河

地理往往成为文明起源的初始点

人们结草而居

因地制宜筑城造廓,聚人成邑

然而

所有族群的生活习性、建筑风貌

以至于所有诗歌、戏曲等文学艺术

最终都会和这座山这江水捆绑緾绕在一起

与其说什么样的族群创造什么样的文明

还不如说什么的环境孕育什么样的文明

——引自《大河奇峡》序

大渡河安顺场(杨建 摄)

01 

混沌之河:名称之谜

大渡河之名的由来,总是与四川盆地西南缘的青衣江、岷江交织在一起,难以理清 

 大渡河,从古到今,先后使用过十多个名字。如北江、戢水、涐水、沫水、大渡水、阳山江、羊山江、鱼通河、金川、铜河。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沫水、阳山江和铜河。

“沫水”大概是大渡河最早的称谓,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沫水》中记载:“沫水出广柔徼外,东南过旄牛县北,又东到越巂灵道县出蒙山南,东北与青衣水合,东入于江”。《水经注・沫水》大致给我们勾勒出了大渡河流经的区域,和我们今天的大渡河基本吻合。

大渡河中游汉源段

而更早的记载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司马相如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沫若水”。汉武帝派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曾到达沫水和若水。沫水为大渡河,若水为青衣江,后来乐山籍的郭沫若,干脆以沫水和若水各取一字为名。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大渡河与青衣江毗邻,地理环境十分相似,古人常常将它们混淆,所以青衣江又有沫水之称,大渡河又常被称为青衣江。所以在古代,沫水、青衣水、大渡水,常常是大渡河和青衣江共同的称呼。

大渡河上游金川段(杨建 摄)

“阳山江”则可看作是大渡河的别称,也有人认为是唐朝时期大渡河的称谓,但奇怪的是在古籍经典文献中鲜有出现,而在地方志中却较为频繁。

 从乐山沿大渡河到灵关道上的汉源和甘洛的一条古道,在古时称为阳山江道,分水陆和陆路两线,是南方丝绸之路东西两路之间的横向连线。

 这条古道据说是秦时古蜀灭亡后,蜀人南迁的逃亡之路。有人考证在峨眉山符溪、金口河枕头坝、汉源小堡乡等地出土的大量蜀人墓葬和蜀式青铜器,便是史书所载“秦人迁蜀”事件证据,而史籍中“古泾口”后来演变为今天的金口河。

位于大渡河切沙湾河段的硝斗岩天坑(@周建军)

“铜河”是大渡河下游的别称,峨边以下即铜河。其名的得来有两种说法,其一因附近山中产铜,故名;其二,相传西汉人邓通在此开矿铸钱(史称邓通币)而得此名。出生于乐山市沙湾的郭沫若在著作中,经常以铜河来相称大渡河,可见铜河的称谓在民间很有基础。

“大渡河”一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什么时候开始专指眼前这条河的呢?“大渡河”一词来源于“大渡水”或“大度水”。但西汉时期编撰的《汉书・地理志》中,大渡水指的是青衣水,也就是青衣江。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大渡河就像“沫水”一样,既指今天的大渡河,又指今天的青衣江,这两条毗邻而居,相伴而行的河流,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青衣江洪雅段(李忠东 摄)

任乃强先生说:“查青衣江在汉曰大度水,汉以后即失此名。”但实际上,大渡河指青衣江并未消失,北宋时期的《资治通鉴》卷226注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大渡河,在雅州卢山县界”,一直到成书于明朝天顺五年(1461年)的《大明一统志》雅州条中还清晰地记载“大渡水,在芦山县北四十里,邛县、芦山往来必渡此水,故名‘大渡’,东南流入南安县界”。

 而从唐朝开始,大量史籍出现的大渡河,大多是指黎州飞越县的那条河,唐飞越县境相当于今汉源县宜东镇,今天的大渡河正好从其北侧和西侧通过。而在唐高宗仪凤二年(677),还曾在大渡河畔设立大渡县,据史实记载:于大渡河东岸置大渡县(今泸定县兴隆乡沈村),隶雅州,武后大足元年(701)年,大渡县连同三县重置黎州。次年,也就是武后长安二年(702)大渡县入飞越县。

 难道说历史上真的有两条名为“大渡河”的河流?有关大渡河的历史就象一团乱麻,它和四川盆地西南缘的青衣江、岷江交织在一起,越理越乱。

大渡河在乐山汇入岷江(李忠东 摄)

02 

蜿蜒之河:流向之谜

到底向南还是向东,这真是一个问题……

大渡河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阿尼玛卿山脉的果洛山南麓,上源足木足河(其上源为麻尔柯河、阿柯河,在久治县)经阿坝县于马尔康县境接纳梭磨河、绰斯甲河(杜柯河、多柯河)后称大金川,向南流经金川县、丹巴县,于丹巴县城东接纳小金川后始称大渡河,再经泸定县、石棉县转向东流,经汉源县、峨边县,于乐山市城南注入岷江,全长1062公里。

大渡河流域示意图(来源:《大河奇峡》)

 观察大渡河流域的水系图,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青海玉树的果洛山起源,整个水系大致由北向南流淌,但行至石棉一带时却突然来一个90度拐弯,折向东奔岷江而去,在地图上形成了“L”型直角拐弯。这是流水自然的选择结果呢?还是河流受到地质构造的控制呢?

 我们再把范围扩大,更为有趣现象出现了。

 我们发现,不止是大渡河,流淌在横断山区的其他几条河流,金沙江、雅砻江均在中下游形成了一个明显的拐弯。

 难道这也是巧合?

流淌在横断山区的其他几条河流,金沙江、雅砻江均在中下游形成了一个明显的拐弯

我们将三条河流第一次拐弯的点做一个连线,三个点居然几乎在一条直线上。

 它们就像三个跳芭蕾的演员,随着音乐节奏身体同时倾斜,大腿同时往一个方向弯曲。唯一有区别的是,金沙江和雅砻江向北东方向折转之后,最终再次折转重新回到南北流向,而大渡河折转后,就再也没有回头,径直东流,汇入岷江。

 地理常识告诉我们,大江大河的流向和拐弯大多与地质构造有关。穿行在青藏高原横断山区的系列南北向河流,正是受到近南北构造线的控制,同样这三条河流出现的协同拐弯,也受到一组北东-南西向断裂带的控制。

大渡河流经石棉,突然一个90度折转,向东切开大相岭,直奔四川盆地而去(来源:《大河奇峡》)

那么大渡河为什么向东折转之后,却并不像金沙江和雅砻江一样,再次折转回来,继续由北向南流淌呢?

 或者说有没有这种可能,大渡河本身已经折转回来向南流淌,但后来由于地壳变化等其他原因导致河水不能南流,这才被迫切穿大瓦山,奔向东侧的四川盆地呢?

 与大渡河南北对应的河流是位于攀西地区的安宁河。安宁河全长337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17立方米/秒,这个流量与相邻的金沙江(4750立方米/秒)和雅砻江(1860立方米/秒)相比,显得十分寒酸。安宁河的流量虽小,但其流淌的安宁河谷却十分宽阔,安宁河谷甚至还是仅次于成都平原的四川省第二大平原,这似乎与形成它的安宁河并不匹配。

 一条仅200余立方米/秒的河流能形成如此规模的冲积平原和河谷吗?

安宁河谷(杨建 摄)

这种疑问,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引起地理专家的关注。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的徐茂其教授在对大渡河支流南桠河考察后发现,南桠河存在大量广谷平川的残遗景观,而且尤其在菩萨岗垭口尤为壮观。

他认为,从野鸡洞一带,古河道的延伸方向来看,安宁河在上新世末更新世初,河道应是由南向北,流入大渡河的,后因菩萨岗东西向强烈隆起,强迫菩萨岗以南的安宁河水倒向南流入金沙江。

徐教授的发现让人耳目一新,但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呢?安宁河并非由南向北注入大渡河,而原本就与大渡河是同一条河流,安宁河谷是大渡河曾经的旧河道。

在地史的某个时期,大渡河由南桠河经菩萨岗沿安宁河谷向南流,最后汇入金沙江。但由于菩萨岗东西向强烈隆起,成为分水岭,将大渡河南北分开,北面的大渡河被迫向东切开大瓦山,流向四川盆地。而南边的安宁河,水量锐减,几乎成为断头河,只好重新一路纳聚细流,继续向南流淌。

这就是为什么安宁河水量较小,但安宁河谷却十分宽阔的原因。而出现在菩萨岗一带宽3∼4公里的所谓古安宁河谷遗迹,其实是大渡河的古河道遗迹。厚达数十米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也是大渡河的杰作。

红色箭头为可能大渡河古流向(来源:《大河奇峡》)

其实这绝非天方夜谭,科学家们早就在大渡河河谷和安宁河谷发现昔格达组湖相沉积,这些沉积物北始于大渡河的泸定一带,南至攀枝花,呈南北向线形串珠状分布,明显它们之间曾经是彼此贯通的湖泊。

因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孔屏博士在2009年便明显提出如下推断:“古大渡河的大致流径,它自丹巴以北向南,经泸定,在石棉附近连接南桠河谷,并越过拖乌山‘风口’,再接安宁河谷继续向南,最后汇入古金沙江水系。”

曾经一直向南流的大渡河,在环境的变迁下,被迫向东寻找出口拥抱四川盆地,正是这一次转折,这才切开大瓦山的屏障,将一段绝世峡谷留在这里,让我们惊叹不已。

橙色为大渡河河谷和安宁河谷发现昔格达组湖相沉积,这些沉积物北始于大渡河的泸定一带,南至攀枝花,呈南北向线形串珠状分布,明显它们之间曾经是彼此贯通的湖泊

03 

委屈之河:岷江正源之谜

大渡河与岷江,谁是干流,谁是支流?

穿行四川西部的几条大河,它们都有彼此相同的特点。比如,它们都几乎等间距平行从北向南流淌,然后在南端与干流汇合,最终入长江东流出四川盆地。

再比如,他们都完整地穿越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从上至下,经历了源头区高寒湿地,中上游深切峡谷。这几条河就像是芭蕾舞天鹅湖中的四小天鹅,在同一位置外开,同一位置伸展,同一位置绷直,同一位置旋转,整齐划一,令人惊叹。这种高度的协调性,恐怕是全球独一无二的。

大渡河上流的曲流(李忠东 摄)

构成四川西部的四条大河,大渡河汇入岷江,雅砻江汇入金沙江。河流越是往西,河流的长度越长。比如,岷江全长711公里(以东源为正源),大渡河全长1062公里,雅砻江全长1571公里,金沙江全长3481公里。

所以,当数据放在一起比较时,大渡河似乎就显得有些委屈,它作为岷江最大的支流,其长度远远大于岷江(以东源为正源),不仅是长度,从流量来看,岷江在乐山与大渡河会合之前的河口流量为485立方米/秒,而大渡河流入四川盆地之前的福禄镇,测得的多年平均流量为1490立方米/秒,差距相当悬殊。

大渡河大峡谷(杨建 摄)

而从流域面积看,大渡河的流域面积为9.2万平方公里,而岷江整个流域的面积13.6万平方公里,如果将大渡河流域的面积扣除,岷江流域的面积仅有4.4万平方公里。如果要给一个公正的说法,也许应当是这样:大渡河,长江的一级支流,全长1279公里,于宜宾汇入长江,岷江是其最大的支流。

长期以来,以岷江为长江一级支流,以大渡河为岷江支流,还真是委屈了大渡河。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也许是因为岷江形成并滋养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一直被视之为蜀地的母亲河,而居四川盆地西南一隅的大渡河无论从知名度还是滋养功能都无法与之相比,所以就习惯性将它当作岷江的支流了。

岷江不仅抢了大渡河的风头,而且在历史上还长期作为长江的正源,直到明代徐霞客通过实地踏查才纠正,长江的正源其实是金沙江。

大渡河(杨建 摄)

说到如何确定河流的源头,在河源学上一般从三个方面来看,从长度上看,“河源唯远”;从流量上看,“流量唯大”;从方向上看,以“与主流方向一致”。然后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又以“河源唯远”为重要标准。

以此为标准,又引出大渡河的另一段委屈来。

历史上长期将其作为岷江的一条支流,其实它至少应当是岷江的正源。

    岷江的正源,在传统是这样认为的:“岷江有东西二源:东源出自高程3727米的弓杠岭;西源出自高程4610米的朗架岭,一般以东源为正源,两源汇合于虹桥关上游川主寺后,自北向南流经茂汶、汶川、都江堰市;穿过成都平原的新津、彭山、眉山;再经青神、乐山、犍为;于宜宾市注入长江。”

岷江都江堰宝瓶口航拍,岷江长期被当成长江的源头,大概是因为它太重要了

这种说法完全无视了大渡河的存在,因为从河源学角度,无论是从长度,流量,还是流域面积,大渡河都要比发育于岷山南麓的岷江更有资格成为岷江的正源。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刘少创率领的团队开展了一项课题,他们依据国内外地理学界普遍采用的“河源唯远”的原则,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分析及源头地区的实地考察验证,确定大河源头和长度,其中便包括长江及其四条重要支流。

经过他们的研究,最终确定大渡河是岷江正源,其最上源流名为玛尔曲,源头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满掌乡境内的莫坝东山西麓,源头坐标为东经100度17分32秒,北纬33度23分16秒,源头海拔高程4579米。

这一结果最终于2013年由中国科学院予以确认。

大渡河切出来的绝世深峡(杨建 摄)

(本文文字源于李忠东、周江陵、邹蓉《大河奇峡—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2019年4月,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侠客地理(ID:xiakedili)

文字:李忠东 周江陵 邹蓉

图片:薛康 李忠东 张黄荣 杨健 周建军等

来源: 侠客地理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