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旅游>详细内容

古蔺黄荆老林:休养度假避暑胜地

作者:蓬州闲士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8-10 14:13:16 浏览次数:3201 【字体:

古蔺黄荆老林

休养度假避暑胜地

蓬州闲士 

2020.8.9日14点四川各地气温分布图(图片来源:四川新闻网)

2020年8月9日,成都、德阳、绵阳、广元、乐山、宜宾、雅安、眉山等多地发布超30条高温预警。从四川新闻网发布的当日14:00四川气温分布图看,四川境内有一半都是红的,炎值爆表。

炎炎夏日,又正值雨季,外出避暑,安全第一,哪个地方雨少又清凉?地处川南、盛夏平均气温不到23℃、隶属“打不湿的古蔺”管辖的国家森林公园、省级旅游度假区——黄荆老林,可供您选择。 

黄荆老林八节洞景区三连滩瀑布(蓬州闲士 摄)

古蔺县黄荆老林景区面积433平方公里,是乾隆年间划定的官山,森林覆盖率99%,景区内拥有珙桐、红豆杉、桫椤等众多国家一、二类保护植物,脆蛇蜥、九节狸、高原蛙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集瀑布群落、原始森林、高山湖泊、丹霞绝壁、云海佛光于一体,是近年来崛起的集度假、休闲、观光、体验、探险、科考为一体的综合性新兴生态旅游景区。

黄荆老林景区年均气温17.8℃~13.1℃,盛夏平均气温不到23℃,空气中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高达8万个,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天堂”“天然氧吧”。

黄荆老林景区是地球同纬度(北纬28°)唯一保存完好的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区,被誉为“北纬28°线上最后的处女地”,是休养身心、探险度假的避暑胜地。 

黄荆老林八节洞景区黑龙潭瀑布(蓬州闲士 摄)

一、荣誉

近年,黄荆老林旅游景区先后获得以下荣誉:

国家森林公园(2017年)

国家AAAA级景区(2011年)

四川省级旅游度假区(2014年)

四川省级风景名胜区(2014年)

四川省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  

黄荆老林八节洞景区黑龙潭瀑布(蓬州闲士 摄)

二、得名由来

清朝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川黔两省边民因抢占林地经常发生争端。为解决边界纠纷,经四川永宁和贵州遵义、仁怀三府官员会堪,拟定地界,搬迁移民,实行封禁,将此处收作“官山”,并派出官兵镇守。迄今该地区已封禁两百多年,古树参天,环境幽深,“黄荆老林”因此得名。据考证,其原名为“皇禁老林”。  

黄荆老林八节洞景区矗立的嘉庆时期川黔界碑(蓬州闲士 摄)

三、位置境域

川黔滇交界地区地图(图片来源:慢游赤水)

黄荆老林景区,位于古蔺县川黔两省交界处,古蔺县西北部, 地理坐标为东经105°37′8″~105°53′0″,北纬28°6′8″~28°20′16″。

黄荆老林旅游景区北接贵州省赤水市,与国家级赤水风景名胜区连片,西接四川省叙永县,与国家级画稿溪生态自然保护区连片。

黄荆老林与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太平古镇——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地,二郎美酒河,构成出了古蔺旅游的主体,并充分体现出了古蔺旅游的自然生态、红色文化、美酒文化、民族风情。

古蔺县行政区划(图片来源:古蔺县人民政府网)  

四、地形地貌

黄荆老林旅游景区,属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带的赤水河流域,平均海拔1300多米,是典型的白垩系红色砂岩中山峡谷丹霞地貌区,成山于古代的燕山运动时期。

黄荆老林环岩飞瀑(余其松 摄,图片来源:古蔺旅游生活通)

五、主要景点

黄荆老林旅游景区,自然风光独特,文化底蕴深厚,主要分为八节洞(梁家山)和笋子山(红龙湖)两个片区,包含黄荆老林景观资源和森林资源精华部分。两个片区内,主要有八节洞瀑布群、环岩、普照山、红龙湖、官山、笋子山6个景点。  

黄荆老林八节洞景区入口处风光(蓬州闲士 摄)

1.八节洞瀑布群

洞,在当地人口中即“瀑布”的意思。八节洞,就是一段1500米长的河段跌落出八段瀑布。

蟒童河水破峰而出,急流飞泻,八节洞自上而下形成八级高滩,共有大小八个瀑布,故名八节洞,总落差达120米。

第一、二、三节瀑布为“三连滩瀑布”,河水倾泻而下,形成极为壮观的总高度近200米,宽约50米的三节瀑布,雨季时,水帘高挂,逐级下洞,极为美丽。

三连滩题刻(蓬州闲士 摄)

“三连滩瀑布”第一节瀑布(蓬州闲士 摄)

三连滩瀑布(蓬州闲士 摄)

在三连滩瀑布群中拍照的游客(蓬州闲士 摄)

第四节“大漩涡瀑布”,高约70米,宽约40米,水落地后不是沿河往下,而是全部流入瀑布下方的石洞,该洞深不可测,穿山而下,向下一瀑布汇聚,入洞水流形成旋涡并伴有轰鸣,故名大漩涡瀑布。

黄荆老林八节洞大漩涡瀑布(蓬州闲士 摄)

第五节“含羞瀑布”,仿似美貌少女,看见远方客人,用手捂嘴嗤嗤作笑,欲说还羞。

黄荆老林八节洞含羞瀑布(蓬州闲士 摄)

第六节“情人瀑布”,远离世间的尘嚣,两股水流悄悄从石后流过,无声无息,仿佛害羞的情人在此幽会,欲遮还羞。

黄荆老林八节洞含羞瀑布(上)与情人瀑布(下)(蓬州闲士 摄)

第七节“白云岩瀑布”,水流轻柔,飘飘洒洒,清泉流淌,空灵秀美,因流经陡峭的白云岩石刻文化长廊而得名。

黄荆老林八节洞白云瀑布与白云岩石刻文化长廊(蓬州闲士 摄)

第八节“黑龙潭瀑布”,蟒童河水从崖顶飞泻而下,落在岩滩之上,溅起水花片片,形成高约40米,宽约30米的瀑布,瀑水飞泻而下时,在此形成一道白色的纱帘,好似人间仙境。黑龙潭瀑布,被称之为“泸州的黄果树瀑布”。

黄荆老林八节洞黑龙潭瀑布(蓬州闲士 摄)

八节洞瀑布群景区,自上而下还有蟒童滩、珍珠滩、白云岩石刻、北纬28°线、情人桥等景点。  

蟒童滩

蟒童滩滩石呈红色,溪水自上轻缓而下,传说古代苗族少年阿黑在此力斩巨蟒,巨蟒血留河滩,故滩石呈红色,得名蟒童滩。

 黄荆老林八节洞蟒童滩(蓬州闲士 摄)

珍珠滩

因地势忽急忽缓,溪水流淌如珍珠翻滚,故名珍珠滩。

 黄荆老林八节洞珍珠滩(蓬州闲士 摄)

白云岩摩崖石刻

位于白云岩瀑布附近,白色的岩壁上雕刻保留了历代诗人游览留下的诗词歌赋,是珍贵的文物保护地。清代诗人梁春华在此留下著名诗句:“绝壑飞泉流暗壁,奇峰嶂日逗寒烟。雪消洞口云开处,信是人间别有天。”

黄荆老林八节洞白云岩摩崖石刻长廊(蓬州闲士 摄)

黄荆老林八节洞白云岩摩崖石刻(蓬州闲士 摄)

黄荆老林八节洞白云岩摩崖石刻(蓬州闲士 摄)

黄荆老林八节洞白云岩摩崖石刻(蓬州闲士 摄)

黄荆老林八节洞白云岩摩崖石刻(蓬州闲士 摄)

黄荆老林八节洞白云岩摩崖石刻(蓬州闲士 摄)

黄荆老林八节洞白云岩摩崖石刻(蓬州闲士 摄)

北纬28°线

八节洞情人桥下有一条自然形成的地线—北纬28°线。此处缝隙由地壳地质变化自然形成,是黄荆老林奇特景观之一。地质学家考证,此缝隙与北纬28度线基本重合,非常神奇。

八节洞情人桥下由地壳地质变化自然形成的缝隙,此缝隙与北纬28度线基本重合,非常神奇(柳红樱 摄)  

情人桥

情人桥原名白云桥,始建于南宋年间,后于1980年局部维修,桥体全为当地丹霞石材,横跨于地质奇观北纬28°线和八节洞瀑布群河谷。该桥本为方便川黔两省人民通商交往的“茶马古道”而建,见证了川黔两地人民交往的友谊之桥,后因当地少数民族散居较多,少数民族同胞在情人佳节时,隔河对唱情歌,有缘人相会于桥上,演绎了一段段跨越北纬28°线的爱恋,故得名情人桥。 

黄荆老林八节洞景区情人桥(蓬州闲士 摄)

2.环岩景区

环岩景区距黄荆林区中心地带约30公里,“环岩”即四周都是悬崖之意,环岩最上部是龙马潭瀑布,四华里内,双峰鼎立,称为“双猴峰”,岩上古树参天,独有一条羊肠小道可以上下,大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味。龙马潭瀑布近100米高,宽10多米。 

黄荆老林环岩景区飞瀑(蓬州闲士 摄)  

3.普照山景区

普照山,黄荆老林南大门,海拔1700米,山势雄奇,凌云屹立。普照山是南宋袁世盟入蜀平南、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之“奇兵暗道”主要路径。因历史上曾建有普照寺,故名普照山。  

黄荆老林普照山(图片来自网络)

4.红龙湖景区

红龙湖景区四周群山环抱,绿树掩映,与黄荆老林紧密相连,地质岩层是白垩系红色砂岩构成的中山峡谷丹霞地貌。

红龙湖景区方圆30多平方公里,蓄水量800多万立方米,水深25米。以面积最大的红龙湖为主,月儿湖、琴蛙湖、尾坝井等大小6个湖泊将红龙湖拱卫在中心,形成川南独有的高山人工湖泊群。   

黄荆老林红龙湖(图片来自网络)

5.官山景区

官山景区地处川黔两省交界处,八节洞景区的西面,海拔1200余米。面积19.54平方千米,得名于乾隆嘉庆年间。以封禁石碑、瞭望台、群山、林海为主要景观。官山有一望无际的“万亩人工林海”。  

黄荆老林官山(图片来自网络)

6.笋子山景区

笋子山是黄荆老林的主山脉,因其山势尖削盛产竹笋而得名。笋子山脉东西向横亘黄荆老林中部,主峰笋子山海拔1732米。这里原始林广布,古木参天,藤萝缠绕,多珍稀动植物。  

黄荆老林笋子山(图片来自网络)

7.红军树

1935年1月29日,中央红军在贵州土城青杠坡与敌激战伤亡太大,毛泽东等领导人审时度势,决定立即撤出战斗,从贵州土城元厚渡口一渡赤水进入四川古蔺,其中,右纵队(一、九兵团)经马鹿坝翻莲花山,分两路进入古蔺县北部的黄荆老林,并分别在桃子坝、店子坝埋锅造饭、住宿。

黄荆老林桃子坝红军树(蓬州闲士 摄)

桃子坝、店子坝分别保留了一棵当年红军在下面造饭,并书写标语的红军树。桃子坝红军树为酸枣树,树龄约150年,树高约50米;店子坝红军树为少见的常绿叶青果树,树冠约300平方米,树龄达150年之久。

黄荆老林原林村红军树(蓬州闲士 摄)  

8.汽车露营基地

黄荆老林汽车露营基地位于黄荆老林景区内。

以黄荆旅游“运动、健康、快乐”为主题,营区内拥有1.2公里长的原生态山谷自然景观,占地131亩,建筑面积5368平方米。有接待区、餐饮和民俗酒店区、帐篷露营区、运动休闲区、篷房和汽车露营区五大功能区。各区之间多使用桥梁、木栈道连接,营地突显沉稳而大气的现代中式风格。  

黄荆老林露营基地(图片来自网络)

9.恐龙足迹

近年来,古蔺黄荆老林附近连续多次发现恐龙足迹,而且种类繁多。对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邢立达表示,一个地方出现大量品种繁多的恐龙足迹,在国内也比较少见。这些恐龙足迹遗存,为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物学、古生态环境学等研究提供了绝好资料,弥足珍贵。

黄荆老林恐龙足迹(图片来自网络)

邢立达分析认为,根据这些恐龙足迹推测,一亿年前,古蔺黄荆一带都是湖泊河流,生态较好,成为恐龙常来的活动区域。当时,这里分布着蜥脚类、兽脚类、鸟脚类等恐龙。

黄荆老林恐龙足迹(蓬州闲士 摄)  

黄荆老林恐龙足迹发现历程(图片来源:泸州新闻网)

六、美食及特产

古蔺麻辣鸡:古蔺麻辣鸡是古蔺县的一道特色美食,古蔺人祖祖辈辈研究出来的卤制食品,以鲜、香、麻、辣著称,肉质细嫩、皮脆脱骨、咸蛋适宜、麻辣得当,享誉全川。

古蔺麻辣鸡(图片来源:古蔺广播电视台)

2014年5月,古蔺麻辣鸡在央视《舌尖上的中国2》中亮相。2016年7月,中央电视台军事农业频道《农广天地》摄制组走进古蔺县,专题采访土鸡养殖和麻辣鸡制作工艺。2019年3月,古蔺麻辣鸡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中国味道》播出。

古蔺麻辣鸡蘸料(图片来源:古蔺广播电视台)

古蔺手工面:享誉整个川南乃至整个四川。古蔺手工面以手工揉制,再经机械成型而成,其特点是耐煮、不浑水、有劲道。造就这一独特特点,与古蔺的地理、气候很有关系。同是一样的面粉,同是一样的制作者,在古蔺以外做的面和古蔺做的面口味相差极大。就其原因,在于古蔺非常干燥,俗称是“打不湿的古蔺”。空气质量非常好,面做出来不久就已晾干。加之手工揉制时,多有不可外传的经验,所以更是加进了神秘元素。

古蔺手工面(图片来自网络)

古蔺手工面曾登上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介绍它“耐煮润滑、口感细腻, 有很强的吸汤能力,是早餐首选”。

古蔺手工面(图片来自网络)

古蔺土腊肉: 选用本地猪,经土法饲养,宰杀后的肉用特殊方法腌制,柏香枝熏制而成,具有土香味浓,回味悠久,是城镇人民难以吃到的佳肴。  

古蔺土腊肉(蓬州闲士 摄)

赶黄草:学名扯根菜,始载于明代《救荒本草》,古蔺地道的中药材,主要分布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乌蒙山区,具有退黄疸、化湿热之功效,在苗族民间有上千年的用药史。苗族人世代沿用,流传至今,将其称为“神仙草”。

古蔺赶黄草(蓬州闲士 摄)

黄荆大竹笋:产自于黄荆老林,肉质肥厚,鲜嫩香脆,营养丰富,是食用和馈赠亲友的理想产品。  

黄荆大竹笋(图片来自网路)

七、旅游收入

2018年,黄荆老林景区年接待游客达1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6亿元。

黄荆老林原林村金鱼溪旅游小镇风光 (蓬州闲士 摄)

黄荆老林原林村金鱼溪旅游小镇风光 (蓬州闲士 摄)

黄荆老林原林村金鱼溪旅游小镇风光 (蓬州闲士 摄)

黄荆老林原林村村民老房子(蓬州闲士 摄)

 黄荆老林原林村金鱼溪旅游小镇村民在制作豆腐(蓬州闲士 摄)

黄荆老林原林村村民在山上挂的蜂箱,岩蜂之家(蓬州闲士 摄)

八、文旅融合

为加强旅游开发,推进文旅联合发展,提高旅游品质特别是旅游文化内涵,2020年4月,捻春小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并入驻黄荆镇原林村旅游小镇,主要从事森林公园管理、旅游项目开发、酒店管理、餐饮服务、住宿服务、会议服务等业务。  

捻春小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王建辉(右)介绍公司经营理念(蓬州闲士 摄)

捻春小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部分员工工作间歇留影(蓬州闲士 摄)

捻春小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布置的台面(捻春公司 王建辉 供图)

捻春小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菜谱(捻春公司 王建辉 供图)

捻春小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制作的菜品”一口平淡“(捻春公司 王建辉 供图)

捻春小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就餐环境一角(捻春公司 王建辉 供图)

捻春小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就餐环境一角(捻春公司 王建辉 供图)

扩展阅读1  

古蔺县情

古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地理坐标东经105°34′~106°20′,北纬27°41′~28°20′,全县地域面积3184平方公里,总人口87万人,境内居住有汉、苗、彝、回等26个民族,是全省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较多县之一。

红军长征在古蔺境内转战54天,毛泽东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指挥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取得了长征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古蔺境内太平渡、九溪口、二郎滩、草莲溪是红军四渡赤水第二、三、四渡的重要渡口;白沙、鱼岔、回龙场、太平渡曾是红军指挥机关所在地;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曾在白沙发出《告全体红色战士书》,古蔺数百名工农子弟和青年学生加入红军,投身中国革命的伟大斗争之中。  

古蔺县标准地图(图片来源: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古蔺得名

一、蔺境为唐代羁縻蔺州地。蔺州盛产蔺草(灯心草),唐宋之世地无珍重,每岁土人以草织花席,故名。

二、“古蔺”与“永宁”同义。民国余达父《且兰考》:“按蔺即宁之转。”  

古蔺县城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古蔺县历史沿革

汉代以前为西南夷城,系彝、苗、汉人等聚居地区,属夜郎国地。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213),唐蒙通夜郎,自苻关(今合江县)溯赤水河上行,穿过今古蔺县境进入今日贵州,劝说夜郎及其周边诸方国归附中央王朝,汉武帝分巴割蜀建置犍为郡,古蔺遂为犍为郡地。

唐代,在包括古蔺在内的泸州长江以南直至黔边的“泸南地区”,先后建置14个少数民族羁縻州。

唐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纳溪县以南设置羁縻蔺州,古蔺属羁縻蔺州地域。

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古蔺属潼川府泸州。

元代,古蔺先属四川行省永宁路,后属四川行省永宁宣抚司。

明代,古蔺先后属永宁长官司、永宁安抚司、永宁宣抚司和四川布政使司叙州府叙永军粮厅。

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裁叙永军粮厅并入永宁县,古蔺属永宁县。

光绪三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公元1908年2月26日),永宁县从叙永迁至古蔺场。

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改永宁县名为古蔺县。

民国二年(1913年),古蔺属下川南道。

民国十九年(1930年),古蔺属四川省政府。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古蔺属四川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10日,古蔺县解放,隶属川南行政区泸县专员公署。

1952年,古蔺县属四川省隆昌专员公署。

1960年,古蔺县随泸州专区并入宜宾专区。

1985年,省辖泸州市成立,古蔺县属泸州市。  

古蔺县风光(图片来源:泸州发布)

扩展阅读2

【历史文化】邱金国‖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穿越古蔺黄荆原始森林纪实 

【方志四川•红色记忆】邱金国 ‖ 红军古蔺桂花火烧寨之战 

 【参考资料】

1.《古蔺县地情》,四川省情网

2.《红色记忆激励一代代黄荆人新长征》,2019年7月4日《泸州日报》第2、3版合刊

3.《古蔺县旅游资源》,古蔺县人民政府网

4. 赵永康,《古蔺县历史大事记》,“古蔺同乡会”微信公众号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蓬州闲士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