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旅游>详细内容

【美丽四川】会理的红‖袁征

作者:袁 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3-23 14:48:24 浏览次数: 【字体:

袁 征

惊蛰过后,大地回春。我们乘着和煦的春风,驱车来到位于四川省最南端的会理市。

头一次来会理,感觉一切都那样新奇。倘若让我用一个字来概括对会理的印象,那就是——红。

会理的来客(佚名 摄)

会理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县,古称会无、会川,因“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

2021年,会理撤县设市,由凉山彝族自治州代管。由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近代城市建设特色突出,会理成为四川省第8个、凉山州第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会理古城钟鼓楼(黄正伟 摄,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相比我和家人常年居住的成都市,会理显然受到了红日的特别关照。这里光源丰富,年均日照2400小时,年均气温15.1°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素有“小春城”之美称。

清晨,绚烂的朝霞布满天空,把山川大地映得通红。午间,似火的骄阳当头高照,给城市的大街小巷镀上一层金。黄昏时分,如血的残阳从容洒脱地落下起伏的山峦,倒映在金沙江和安宁河之中。这是大自然赋予会理的底色,它告诉我,会理是一个灿烂辉煌的地方!

会理仙人湖水利风景区(罗梅 摄)

我们来到矗立在会理古城十字大街中心的钟鼓楼前,好奇之心油然而生。经了解,这座钟鼓楼亦称凌霄楼,始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是会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咸丰十年(1860),凌霄楼毁于兵火。光绪六年(1880),凌霄楼重建竣工。全楼共3层,楼高15米,基座22米,宝顶3米。1992年,钟鼓楼按鸳鸯造型进行了扩建,改原来的砖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增加了一层外墙,将上楼的单梯道改为4梯道。钟鼓楼现在每天晨钟报晓,暮鼓定更,让这座城市既古朴雅致,又红火热闹!

会理古城钟鼓楼晨钟仪式(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会理古城曾有东南西北4座城门楼和完整的城墙,经历多次战火,现在只剩北门城楼和两侧约100米的城墙。

北门城楼又叫拱极楼,这是会理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拱极楼起初用作鼓楼,与钟楼相对,是会理交通和防御的重要设施。城垛上曾设有3门铸铁大炮,与四周城墙和护城河构成了会理古代完整的防御体系。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会理北门内民房失火,烧及北门城楼。重建的拱极楼高10余米,面积800余平方米。如今,拱极楼上开设了茶馆,人气旺盛,生意火爆。人们晚饭后登上城墙潇洒一走,品一盏清茶,耳听城楼下渐渐消停的市声,眼观取代落日余晖的一盏盏红灯笼,不失为一种享受!

会理古城拱极楼(黄正伟 摄,图片来源:掌上会理)

会理的小吃源出川味,兼有滇风,品种繁多,人称美食“小成都”。熨斗粑、抓酥包、锅盔、油茶、稀豆粉、黄花粑、柿花粑、薄皮儿、鸡纵菌、鸡火丝、羊肉粉、血豆腐等,无不让人垂涎欲滴。其中的血豆腐干香滋润、绵韧耐嚼,回味浓郁,食之唇齿留香。做血豆腐,不用任何工具,是纯手工的美食。捏碎豆腐,成了细细的豆腐泥。倒入鲜红的猪血、剁碎的猪肉,加八角粉、草果粉、盐,再搅拌均匀,揉捏而成,是一道有名的菜品。

会理血豆腐(罗梅 摄)

当地居民告诉我们,每逢端午节和冬至,会理都要在古城东城巷里举办坝坝宴。端午节吃药膳,冬至吃羊肉汤锅。300张大桌沿城门一字排开,红彤彤的桌布铺在面上,一口铜制火锅置放中间,各种药膳、羊肉沿火锅摆满一桌。3000人同时开饭,这火爆场景蔚为壮观,真可收录于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会理古城端午万人宴 (黄正伟 摄,图片来源:凉山日报)

在会理鹿厂老街上,有几十家专门制作红铜火锅的手工作坊。民国时期,这条老街得名“打铜街”。

会理自古盛产红铜,铜器加工制作行业自唐以来就十分发达。据文献载,早在东晋末年(400),会理就有了铜冶炼,唐宋以来铜开采与加工业兴盛。南诏时期,红铜火锅等铜制品就远销外地,清代尤其兴旺。从外形上看,会理红铜火锅中间高出锅面而立的圆柱形烟囱,被半圆形锅槽紧紧包围,底部圆柱形的支架撑起锅面,下设通风口,锅面加盖拱形锅盖。其工艺精湛,外形美观,光而不滑,不易粘锅,经久耐用。打制一件红铜火锅,至少需要6万锤。2009年7月,“红铜火锅制作技艺”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会理餐饮极具特色,图为会理铜火锅(会理市委宣传部 供图,图片来源:封面新闻)

距会理市区约80公里的凉山矿业落凼露天矿山,海拔约2030米,这是四川最大的露天铜矿矿山。远远看去,一层层折返式的道路延伸至底部,像一口巨大的铁锅,各种工程车辆有序作业。1平方公里的矿场采矿面积,折返式道路就有近6公里。火红的铜水流入模具,浇铸成一块块阳极板。在凉山矿业冶炼厂,每天有350吨阳极板在这里生产出来。

几个身着五颜六色彝族服饰的女青年出现在巷子里,为会理古城平添了一道抢眼风情。

在会理市境域内,彝族同胞占总人口13.5%,分布于小黑箐乡、关河乡、金雨乡、绿水乡、太平镇等地。他们能歌善舞,每当夜幕降临,村民们会围着红彤彤的篝火,伴随竹笛声欢快跳起蹢脚舞来。

会理蹢脚舞(图片来源:会理宣传)

蹢脚舞的舞蹈音乐是以每套不同动作的舞步配置的,有多少套舞动,就有多少个舞曲。舞蹈热烈欢快,节奏鲜明,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浓郁。舞蹈队形以众人为圆圈旋转,手上动作不多,脚下动作变化无穷,舞姿多种多样。“背榨把”“三道把”“搓脚”“三脚跷”“四脚二换腿”“撵麻雀”等各种奇妙的舞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2009年7月,蹢脚舞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进入会理现代农业园区,老远望见一个巨大的切开石榴造型的建筑屹立在山顶。在蓝天白云映衬下,这个建筑造型更显格外大气时尚。

会理现代农业园区展示中心(袁征 摄)

山坡上,“会理石榴 世界石榴”8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这几个字,彰显了会理人的雄心壮志,他们希望未来这里成为石榴世界交易中心。我憧憬着,到了秋天,挂满枝头的石榴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红得似火一般,那是多么美啊!

会理一隅(罗梅 摄)

当地居民告诉我们,早在唐朝时,会理石榴即为皇帝御定贡品,每年由南诏王送入皇宫。清朝时期,知州叶树东在前往会理赴任途中,看到漫山遍野的石榴花,不禁发出感叹:“一骑关山天际月,全家儿女岭头云,吏胥怕见先生面,万朵榴花照使君。”

率先绽放的会理石榴花(罗梅 摄)

1966年,关河乡将重达1公斤以上的菜籽园石榴,寄送给毛泽东主席。

1990年,北京亚运会采购了6000个会理精选石榴。

2017年,彰冠镇的一位果农培植出的石榴,单果重5.2斤,打破世界吉尼斯纪录。

会理石榴(会理市党史与地方志办公室 供图,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2020年9月7日,在农业农村部、拼多多、央视新闻联合举办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消费季直播带货活动中,95后女孩何爽作为会理石榴代言人,与央视主持人一起为会理石榴直播带货,当天直播期间单软籽石榴的销售就高达3万多单。

曾经的空姐何爽成了会理石榴的“代言人” (何浩 摄,图片来源:会理宣传)

2021年,园区果品产量46万吨,总产值35.8亿元,人均纯收入2.46万元。

目前,会理石榴在全国保持“五个第一”:种植规模全国第一、产量全国第一、产值全国第一、果农单户收入全国第一、石榴品种品质全国第一。

会理“中国石榴之乡”石碑(罗梅 摄)

我与半个世纪前一起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65军193师(前身为红一师)大功579团的同连队战友陈一农注意到,会理不仅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而且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由云南进入四川经过的第一个县城。如今,会理被誉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红色文化之城。

红军巧渡金沙江纪念碑前的游客(佚名 摄)

1935年5月初,毛泽东同志指挥中央红军四渡赤水,佯攻贵阳,近逼昆明,趁金沙江两岸敌军守备空虚,出敌不意,歼灭民团守敌,从水流相对平缓的皎平渡口巧渡金沙江,进入四川会理,摆脱数十万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皎平渡(陈一农 摄)

1935年5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会理城郊铁厂举行扩大会议。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在会上发言,批评少数年轻指挥员指责毛泽东让红军走了太多冤枉路、要求撤换军事指挥的错误意见,支持毛泽东的指挥,并决定立即北上,同红四方面军会合。这次会议充分肯定了遵义会议后实行的新战略方针和取得的巨大成绩,进一步明确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维护了党中央和红军领导层的团结。

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时毛泽东同志住过的山洞(袁征 摄)

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经通安、爱民、彰冠抵达会理城郊。一面以红三军团佯攻会理县城,一面休整主力部队。在此期间,红军的足迹遍及会理31个乡镇,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红军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政治主张,先后在安通、彰冠、南阁、东坝、积水、会理城北关、四宗村等地帮助群众建立贫农会、赤卫队等组织,广泛开展“打富济贫”斗争。短短几天,就有5000余名青年加入了红军。

中央红军长征过会理示意图(袁征 摄)

2016年12月,会理皎平渡红军渡江遗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皎平渡红军渡江遗址(罗梅 摄)

为推动四川省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工作落地落实,2022年6月20日,四川首批30个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名单首次对外公布,会理市通安镇中武山村(现皎平渡村)入围。

红军巧渡金沙江纪念碑(陈一农 摄)

68岁的村民胡开国先生告诉我们,中武山村现已改名为皎平渡村,国家决定投入巨资打造皎平渡风景区。

皎平渡村(原中武山村)村民胡开国先生(右)向游人介绍皎平渡景区建设情况(罗梅 摄)

胡开国先生还指着远方告诉我们,金沙江畔矗立一座神奇的山峰,酷似毛泽东同志侧面像,老百姓们称这座山为“毛公山”。

远眺“毛公山”(罗梅 摄)

近年来,当地投入超1000万元对会理会议纪念地进行升级打造。如今,这里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点和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2011年公布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风光秀丽的仙人湖畔,瞻仰了会理会议纪念地。

会理会议纪念地(佚名 摄)

在会理,现有长征革命遗址11处。2021年,会理市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50余万人,实现旅游收入近7000万元,同比增长24.8%。

会理会议遗址(罗梅 摄)

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馆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馆内有大量珍贵文史资料和革命文物,游客可聆听红色故事、游览历史场景、了解红色文化。

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馆(陈一农 摄)

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碑(会理市党史与地方志办公室 供图)

我们欣喜地得知,今天,在红军战斗过的这片热土上,勤劳勇敢智慧的会理儿女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发扬长征精神,踔厉奋发,开拓进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喜人成绩。

会理市2022年度国家级荣誉榜(图片来自“会理宣传”)

2023年,会理将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加快建设“州域经济文化副中心、川西南重要节点城市”。

会理市人民政府(袁征 摄)

在充分感受了“会理的红”之后,我们衷心祝愿会理父老乡亲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写于2023 年3 月15 日

参考资料

1.王云、何勤华、颜雨秋,《全力以赴拼经济丨会理:既要“开门红”更要“月月红”》,四川在线,2023年2月9日。

2.《会理特色美食,遍布古城大街小巷,可以从早吃到晚,游客赞不绝口》,搜狐网,2022年11月30日。

3.《走进大凉山第二站:千年古城 榴在会理》,凉山彝族自治州经济合作和外事局,2022年11月3日。

4.岳依桐、汤雁、陈选斌,《探访“中国石榴之乡”会理:在广袤大地上深耕甜蜜、红火、团圆的事业》,中国新闻网,2022年10月17日。

5.《会理会议纪念地》,旅游网,2022年9月30日。

6.《四川新闻联播丨凉山:用好资源禀赋写好文旅融合文章》,人民资讯,2022年7月10日。

7.尧禹,《大美凉山 见证巨变丨多元融合 会理古城尽显文化魅力》,四川新闻网,2022年7月3日。

8.周翼,《走进“中国石榴之乡”会理:打造百亿级石榴“红产业” 农文旅绘就乡村振兴“五彩画卷”》,封面新闻,2022年7月2日。

9.《我州两个村入围四川首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2年6月22日。

10.《皎平渡村》,乡村干部报网,2022年6月15日。

11.朱明远,《毛泽东与四川⑥:从金沙江到会理——激烈的会理攻坚战》,方志四川,2022年5月29日。

12.席秦岭、徐湘东、肖洋、王祥龙,《四川会理的雄心:全国石榴第一县要成为石榴世界交易中心》,封面新闻,2021年6月10日。

13.黄正伟,《会理:千锤百炼铸铜锅 千度高温烧绿陶》,凉山日报,2020年10月15日。

来源:四川省 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袁 征 (1955年生于北京,祖籍四川阆中,现居成都。退休前为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副巡视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