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旅游>详细内容

【美丽四川】阆中街巷里的故事‖叶延滨

作者:叶延滨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1-25 09:25:35 浏览次数: 【字体:

夕阳余晖再一次镀亮阆中古城。

阳春时节的嘉陵江水,安详地环抱古城。明代古塔高耸,阆中古城静默不语。暮色渐浓如帐,古城缓缓隐进残存的彩霞中。

此刻我站在阆中锦屏山。

阆中锦屏山,古称阆山、阆中山。位于阆中市城南的锦屏山,是观阆中全景的胜地。海拔四百八十米,东有状元山,西有马家山,北有牛家山,众山相连形成阆中古城的天然屏障。自古山上便建造楼阁亭榭,现在的锦屏山园林在1984年重建,虽是新建筑,却设计宜人,便于休息观景。

在阆中游走,看遍古城的古街小巷。阆中古民居,因地处川北蜀地与中原交通要冲,因此融合北方四合院和江南园林建筑的特点。这些民居由街巷相连,相得益彰,“多”字形的寓意多子多福,“串珠式”的暗喻珠玉满堂,长方形的体现长命富贵……让古城散发出浑厚的传统文化气息。白天在古城漫步,一个个雅静的庭院,一窗疏影,低墙回廊,酝酿别样生活的恬美。房屋上的吊檐、门楣,大多有雕饰镂刻。现在这些细节都渐被暮色抹去,越来越浓重的是盖在古城上的青灰色的屋顶,这些由一片片青色的瓦片铺就的屋顶,像一个古老寓言密封着古城的故事。

不要小看这些瓦片。这些泥土烧成的瓦片,薄脆弱小,黑不溜秋,但是它们排成一排,互相嵌合,放上屋顶,瓦片下的这方土地就叫家。此刻的古城褪去白天旅游风景区的商品色调,安静地栖息在这些青瓦的屋脊下。这些青瓦连成的街市,仿佛是天上游走的层层云朵,重重叠叠地聚成这青灰色的世界。青瓦之下的古城,让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童年,想到了家。

家就是最早的世界,最早这个世界就是由青瓦撑起的天地。那是另一个城市的一座老宅。老宅原来一定很气派,有天井,天井里有一个大水缸,站在缸边的石阶上,仰头能望见天。我和天之间就隔一片青瓦。最早的天籁之音是头上的青瓦留下的,雷声如鼓鸣,风声呼呼地拉着长音,急雨如马蹄,一片片青瓦让我听到苍天的声音。老城之魅力就在于这青瓦铺成的世界。区区一片瓦,让人天共处的理念在老百姓那里落地为安居乐业的一间瓦舍老家。

天色渐晚,云隙处星子闪烁,这时的古城亮起灯火,瓦檐下的世界一下子红火起来。细细清点走过的那些名宅大院,犹如回看一部部电视剧的章节:李家大院,始建于五百年前明正德年间,坐北朝南,房屋四十余间,是一部历史长剧。清代初年广东客商起建的马家大院,后转手给陕西马姓人,其建筑采取广东民居建筑形式,让人可以想见一幕近代商贾大戏。书香门第的蒲家大院,据说其祖入蜀经商,举家迁阆,开馆教学,县志记载其家族先后出现多位读书奇才,足写一本诗书传家的好戏。杜家大院建于清代,木质穿斗立房,串珠式四合院,房屋四十三间……一宅一故事,一院一出戏。世代聚居,风云聚会,从这块宝地上生长起不俗的人文气象。

走过阆中的这些宅第古屋,也引出童年在老公馆大院里的记忆。天井水缸里的金鱼,水草把石缸锈绿。漆水脱落的屋檐下的燕子窝,红条石的石阶上白色的燕子留下的斑迹。爬在灰墙上的壁虎,蜘蛛在镂空的窗花格间织网。这些细节从我的童年记忆里生长出来,正如这座古城是从这块土地上生长出来。没有细节,也许就讲不好故事,没有故事行吗?没有故事就只会留给儿孙一间空空的老宅……

此刻我在阆中,仿佛又回到童年,回到童年的老宅。我记得儿时最开心的一件事情,是放假从寄宿的学校回家。回家扔下书包,走出老宅的大门。对面是临街的铺子。前店用一条条木板做门。有一家经营小人书的租书店,用砖头支起卸下的门板,便成了供孩子坐着看书的长条凳。小书店的墙上挂满连环画的封面。扯下封面的连环画书,粘上牛皮纸包皮,装满靠墙的木匣。一分钱看一本。钱交在小店老板的手上,接过心仪的小人书,坐在门板搭成的长凳上,低头进入书中的故事。童年的快乐那么简单,一分钱,坐门板,手中一本小人书。

我坐在锦屏山亭子里,眼前的阆中古城,让我回到童年,只是手上少了那本小人书,此刻我正捧着夕照读阆中……

(原载2019年7月14日《人民日报》)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叶延滨

供稿: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

图片来源:阆中市人民政府网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