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非遗>详细内容

【非遗】李锡全 ‖ 大竹县二郎竹席编织技艺

作者:李锡全(大竹县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1-29 21:07:11 浏览次数: 【字体:

大竹县二郎竹席编织技艺

李锡全

大竹县二郎乡生产竹席有数百年历史。《大竹县志》载:“早在清嘉庆年间二郎成立‘席子行’,通用竹疏而凉,每年发出千捆,行销川省内外”。民国时期,二郎乡编织竹席人数逐渐增多,以宋老大、宋老二、孟丙富、张显廷等为代表200余人,年产竹席上万床。

1949年10月后,竹席生产迅速发展,政府发动群众户户栽黄竹、慈竹,人人打席子。当时,《中国建设》杂志英文版载:“二郎竹席传播海外,竹席远销日本、韩国、北美等国家和地区。”

1979年,二郎竹编艺人张宗存编织1床“南京长江大桥”图案工艺竹席,在全国社队企业展销会获奖,后在广交会上展销受到外商好评。至1984年,全乡有6千多人从事竹席编织加工,占全乡总人口45%,年产量达20万余床,创产值100余万元,全乡人平增收70多元。到1986年,全乡新发展竹山10处,大小竹园500多个,零星竹笼3万多处,面积达3千余亩,全乡竹编加工户有2600多户,占总户数80%,男女老少从事竹编人数占总人口75%。当时流传竹编歌“农忙种田,农闲竹编;白天下田,晚上加班;家家不闲,人人能干”。是年,产竹席25万余床,创产值180万余元,上交税收6万余元。

二郎乡竹席加工工匠花名册统计表

姓 名

性别

年龄

家庭住址

张宗存

78

二郎乡街道

李言合

92

二郎村2组

刘必元

95

二郎村11组

冯齐华

88

二郎村1组

孟丙才

97

白羊村4组

冯裕明

85

新安村7组

赵绍富

64

青峰村2组

潘云华

68

青峰村2组

赵绍怀

68

二郎村1组

王守孝

81

二郎村1组

王国安

88

二郎村1组

周德丙

78

罗家村9组

李盛碧

62

二郎村2组

赵克孝

72

二郎村8组

沈孟翠

65

二郎村11组

赵绍清

66

二郎村2组

蒋名全

67

二郎村1组

张德清

57

二郎村11组

1991年1月20日,大竹县二郎股份合作竹席协会成立,二郎竹席品质大幅提升,其造型美观、工艺精湛、花纹多样、平整光洁、质地精细、经久耐用,夏温而不燥,冬寒而不凉,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

1996年6月9日,原二郎乡罗家村彭友今(第六届全国政协秘书长)回到家乡,看见家乡竹席产业蓬勃发展,浑然提笔“二郎竹席 誉满神州”。

1996年6月9日,第六届全国政协秘书长彭友今(大竹县二郎乡罗家村人)提笔“二郎竹席 誉满神州”

2000年后,由于市场发生变化,芦苇席、麻将席等出现,加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空调、电风扇大量使用,对二郎竹席产生巨大冲击,市场需求一落千丈。特别是大量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编织竹席人员更少,再上劳动力成本提高,织席算不过账,致使二郎竹席产量下滑。但好席子价格又高,一床全青篾2米长、1.8米宽,每寸11-12匹篾条,价格均在600元以上。

2008年7月,为保护竹席编织技艺,达州市人民政府特将二郎竹席编织技艺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12月,二郎乡竹席编织人张宗存被达州市文化和广播影视局命名为达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郎竹席编织技艺》代表传承人。

2012年,《二郎竹席制作技艺》电视片脚本被拍成电视片播出。

一 气候环境

大竹县以“竹多竹大”得名,系川东著名竹乡。其所辖二郎乡境内尤以慈竹(又名黄竹)为盛,地理位置偏僻闭塞,无厂矿,少污染。其柳成河横贯境内,滋润二郎乡肥沃黄沙泥土壤,其两岸及各户房前屋后,到处都种植慈竹林。加之天气温和、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日照适度的亚热带湿润气候,特别适应慈竹生长。其所生慈竹与其它地方相比,竹身大而结稀,结与结之间多逾二尺,最长者至公尺外,且竹质韧性强,特适于各类竹器编织加工。

二 竹席加工工序

竹子砍回家后,将竹子截去蔸蔸残余部分,把竹子锯成所需长短一致的筒筒。

1

选 竹

一般要选竹龄刚满一年的慈竹,要求竹直、节长、节巴小、色绿,这种竹柔性好,且不易生虫。

2

车节巴

将竹筒节巴,车光、车平,讲究一定手式,这是席子质量好坏关键的第一步。

3

划批子

车完节巴之后,将竹子划成宽窄一致的批子。

4

起篾条

批子划好后,就开始起篾条,将批子最底下一层即始篾起掉(始篾一般做柴烧,也可以打芭则,或可以用于造纸等)。起完始篾之后,就开始起三黄篾(称之为起“二刀”),一般用厚篾刀起,划篾刀也可以起,起掉三黄篾可以织斗笠。

5

过匀刀

起掉三黄篾之后,就开始过匀刀,将篾条过成宽窄均匀一致的标准篾条。

6

扯篾条

过匀刀之后,就开始扯篾条,将扯篾皮(一般是皮革、塑料皮、溥胶皮均可)夹在左手食指上和大拇指上,用嘴含住篾条头端,配合一致,用力轻轻拉扯篾条,这样篾条就变成青、黄两种篾条,将扯出的篾条二黄、刮光、刮平、刮溥、刮匀。

7

染 色

用染料将过匀刀后的竹篾染成不同色彩,以便编织各种花纹和图案。

8

煮 篾

将染过颜料的竹篾放在锅里加水煮上10至20分钟,如此染料才不致脱落。

9

晾 篾

将煮过竹篾晾干。

10

编 织

常编织的传统图案有滚龙抱柱、二龙抢宝、草内藏蛇、喜鹊闹枝,还有各种各样古锣钱等样式。

特色工艺

打席子分为排带、打包袱、尖篾、打彩子、打角、剪边、插边、包角等工序。

排带子

将划好青、黄二篾排成各种花样的带子,形如皮带,所以称之为排带子。

打包袱

将排好带用块块踩好,就开始打包袱,一般是检青篾,打二黄长篾,打完长篾就上包袱,上包袱马上就要出河。即是确定席宽、窄关键。

打尖篾

席子上包袱后,就打尖篾(尖篾是决定席长短),尖篾是决定席子大小规格。

打彩子

打彩子也称为打面子角,彩子角。角大,打起来比较难,且讲究质量,打上彩子,席子就变成四个角。

打 角

席子四角,分彩子角(面子角)、尾子角,青、黄篾各两个。打角越打越小,最后到八皮角收尾,席子就变成长方形。

插 边

将初步成功的篾席子,用剪刀剪出上、下边篾,下边剪篾时,一般留一至二匹篾条宽那么长,上边剪篾时一般所留出的河宽那么长,然后锁边,将上边的篾条一匹一匹的插入河内,包角、赶边,精美席子加工完成。

产品种类

二郎竹席按其工艺价值分,可分为两种:工艺席和大市席;按其篾条色彩种类分,可分为四种:夹二黄篾席、全青篾席、全黄篾席、染色席。

1

工艺席

工艺席是出于少数技术精湛者编织的上等席子,具有使用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这种席子篾条粗细、厚薄、宽窄均匀一致,席子细滑平整、美观大方。工艺席花样分为景段(如滚龙抱柱、二龙抢宝、草内藏蛇、松鹤遐岭、梅鹿御花等传统古色古香图案)、边花(如十字万、万不断、大捲草、小捲草、城墙垛子、斗套、锁子套、狗牙齿、夹梅花、八字联等数十种,常采用散点并列、或分组聚散平列法,内容丰富,和谐悦目,艺术效果极佳)、花卉、虫鸟、景物等图案。

2

大市席

大市席是二郎乡人民生产的主要品种。大市席篾条较粗、稍厚,一般7-8匹一寸,通称15-25个花,二郎绝大部分人都是打大市席。这种篾席工序简单、价格便宜、销路广阔,打席户不愁卖。80年代7-8元一床、90年代20-30元一床、2000年40-50元一床。大市席篾条较粗、稍厚,经过匀刀、刮刀等工序,席子板面平整、四角方正、无毛刺。盛夏时节,睡卧席上,使人感到凉爽舒适,且经久耐用,一床席子可用十多年不烂,深受用户喜爱。

3

夹二黄篾席

夹二黄席(即称:一青一黄),整个席面由青篾和二黄篾组合而成。席面光滑平整,经久耐用。二郎90%竹席都是夹二黄产品,每年可生产几十万床销往省内外,销路好,深受用户欢迎。

4

全青篾席

全青篾席(即整个席面全部由青篾编织而成)。全青篾席子优点是使用时间较长,凉爽、软绵、舒适,但是不足之处是不吸汗,篾条光滑,不好打,费时费工,颜色一块板,并且价格比夹二黄席高2-3倍。购买用户少,生产加工也少,一般都需用户订做。

5

二黄席子

二黄篾席(即整个席面由二黄篾条编织而成)。板面黄色一片,使用期较短,需者少,一般都是打全青篾席子剥下的二黄篾,打少部分低价销售或自用。

6

染篾席

染篾席是把二黄篾和青篾用颜料(分红、绿、黑、兰等染料),将篾条染成五颜六色,打出各种不同样席子,称之为染篾席,又称“花席子”。其价格昂贵,需者甚少,生产加工也少。

五 收 购

二郎乡竹席产品较多,数量大、质量好、销路广。

二郎竹席收购量占大竹县总收购量80℅,是大竹县生产竹席主要产地。早在清嘉庆时,二郎乡就成立二郎“席子行”,设立于二郎桥新街上。“席子行”是专门收购竹席,供外省客商调拔。

1950年后,二郎乡所生产竹席除农民自产自销外,供销社还专门设立竹席收购门市铺。

1955年,二郎供销社收购竹席1万余床。

农村合作化后,供销社为扶持竹席生产,采取订单加工收购竹席办法,推动竹席生产,1956年比1955年数量增加一倍多。

1984年,二郎乡收购竹席个体农户有18户,共有46人。每逢赶场天(3、6、9),二郎桥猪市坝,从早上8点钟到中午12点钟,人来人往,拥挤不通,全是执卷尺、肩扛竹席售卖农民,聚集在一起收购、出售。当时每个逢场日可收购竹席2000多床,约价1.4万多元,全年可收竹席20多万床,约价140多万元。

六 销 售

1950年后,政府指定由供销社收购竹席,再调往大竹县日杂公司、达县日杂公司。1950年销售1万余床,1956年销售5万余床,1983年销售8万余床,1984年销售10万余床,1988年销售25万床,1990年销售35万床。

1991年1月20日,成立大竹县二郎股份合作竹席协会后,最高年份收购竹席达45万床,主要销往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湖南、湖北、陕西、浙江等省市。

2000年后,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再加上市面麻将席、芦苇席等各种席子冲击,二郎竹席销售量逐渐下降。到2012年,只剩江水村的冯兵、朱全、冯宗武、冯裕其几人收购竹席,年收购量仅万余床。

七 濒危与保护

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市场上麻将席、芦苇席抢占市场,以及空调、电风扇普及冲击,加上特殊工艺的精品席成本价位高,一些老艺人身体年迈眼手不快不再编织,年青人外出务工,几乎没人继承这门技艺,织席面临濒危边缘。为保护这门技艺的继承和发展,大竹县人民政府积极采取以下几项保护措施:

一是建立管理机制,形成县、乡(镇)、村、社非物质文化工程保护网络。

二是建立投入机制,将二郎竹席编织技艺保护工程配套资金纳入县财政预算,建立保护二郎竹席编织技艺的长效机制,设立奖励基金。

三是将二郎竹席编织技艺与大竹旅游文化有机结合,进行开发和利用。

四是认定和命名若干二郎竹席编织技艺传承人,现已认定代表性传承人有:张宗存(男,1942年生,家住二郎乡街道)、蒋明权(男,1950年生,家住二郎乡街道)、赵朝山(男,1973年生,家住二郎乡街道)、张耀(男,1992年生,家住二郎乡江水村)、冯玲(女,1994年生,家住二郎乡二郎)。

达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郎竹席编织技艺》传承人张宗存

传承人简介

张宗存

张显廷

号张保东,曾叫张篾匠,二郎街道人,一生专门从事打席子,在二郎享盛名。他从小开始学打席子,他所打的主要是传统老花样席子—景段。尤其是滚龙抱柱、二龙抢宝、草内藏蛇、梅鹿御花等古色古香花席子。建国前,他专为富贵人家打花席子。晚年,70多岁还能打席子,由于门牙掉落,不能使用嘴扯篾条,他就用脚拇指夹着扯,其技能高超,让人惊叹。

冯达兴

二郎乡二郎村人,他以打花席子品种多、划篾条速度快,在二郎享有盛名。二郎村1组冯达兴的侄儿冯齐华说:叔叔冯达兴划篾条速度之快十分惊人,他每天从破竹划篾到扯篾条成功,可划100斤黄竹,即四床(4×6)席子篾条。其速度是较快划篾条2倍,普通划篾条4倍。织席子工艺也十分超群,会打各种景段、边花共几十种花席子。建国前,他与侄儿冯齐云到成都给富贵人家织花席子,编织30多床不同花样。篾条细小到卷曲,织席时只能将每匹篾条头穿上铜钱拉直,铺在桌上精心编织,完工后席可折叠,篾条都不会折断,软如布匹。他还为富贵人家编织了一床麻将垫席子,其图案精致、美观、柔软、舒适,众人见之,无不赞叹。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李锡全(大竹县地方志办公室)

供稿:大竹县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