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非遗>详细内容

羌族释比文化

作者:杨永富 来源:史志绵阳 发布时间:2020-07-22 16:09:57 浏览次数: 【字体:

羌族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自古就有自己独有的文化传承。今天,我们跟随北川县政协文史委杨永富收集整理的资料走进“羌族释比文化”——

北川非遗——羌族释比文化

杨永富

 远古时候,人类缺乏科技常识,认为是神秘的超自然力决定着人类的吉凶祸福。久而久之,这种认识便演变成神鬼的观念。执行与神鬼交往的人就是巫师,汉族叫端公,羌族称为释比。

 羌族“释比”又称“许”、“比”、“着”。羌族释比崇拜自然,尊重敬畏自然,尊崇祖先崇拜,信天地万物。释比文化包罗万象,包括诸多技艺,秉承前传后教,靠口传心授传承。涉及天文地理、风俗习惯、历史变迁、各类传说、祭祀、还愿、戏曲、婚殇、医药等等,用于袪病、除邪、书符、化水、求神、还愿。

羌族释比的巫术,除经、咒外,还有预卜(羊髀卜、白狗卜、鸡蛋卜)、送鬼(送茅人)、踩红锅(踩烧红的铁锅)、舔铧头(舔烧红的铁铧)、吐油火(喝烧烫的菜油吐火)、炭火洗脸等,“释比”活动时头戴三角法冠,身穿法衣,手执羊皮鼓,边打边唱,神秘莫测,深得信者尊敬。

法杖 皮鼓

赤脚踩烧红的铁铧

舌添烧红的铧铁

 北川“释比”主要流行于北川青片河、白草河流域及漩坪、陈家坝、曲山、擂鼓等乡镇。“释比”多在重大节假日、祭山时、赶庙会时或在信者家中表演。

片口乡民俗活动

祭祀仪式

 羌族因其特殊的历史生活变迁独特的居住环境,逐渐形成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信奉万物有灵的多神信仰。在此基础上产生了释比和以释比为代表的释比文化。

 相传部落时期就有释比,一直秉承前传后教流传至今。随着时代发展和科学知识的普及,“释比”从过去的袪病、除邪、书符、化水、求神、还愿逐渐演变为一种羌区民间的娱乐性活动,表演时以4人或16人进行,在政府的安排下,参加各种节庆活动。

 羌族释比在羌人生活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充当着重要角色。许愿还愿祭祀之类与神打交道的事,均由释比主持,这时的释比充当古代祭司的角色。村寨举行大型节日集会,释比不但要承担祭司任务,负责主持,还要演唱经典,其内容包罗万象,涵盖羌族的历史变迁、精神信仰、思想道德、文化心理、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堪称反映羌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这一古老朴素的释比活动起到了民族团结自信的作用,从而增强了精神凝聚力。其特别的鼓点打法和舞步,有较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为后人研究羌族古老的舞蹈提供了依据,为弘扬禹羌文化、振兴乡村旅游作出了贡献。

 羌族释比在北川的传承人有:

 第一代 梁玉平(青片乡人)、陈堂海(陈家坝镇人)

 第二代 唐应培(青片乡人)、母廷柏(陈家坝镇人)

 第三代 陈兴章、母玉恒(陈家坝镇人)

第四代 蒋国斌(陈家坝镇人)、刘良虎(片口乡人)。

皮鼓传承人蒋国斌

 “释比” 拥有系列庄重神圣的仪式,成套法事法术仪式,各种经文、系列口令、手诀、步伐。释比用羊皮作鼓,传说做法事敲打羊皮鼓时就会想起经文。作法事时所用之物,称为法器,又称为法宝,除了猴头帽、羊皮鼓以外,还有法印、符板、响盘、法铃、独角、法刀、神杖等。释比借这些法器的演示与神鬼发生关系。

 作法时,释比头戴猴皮三角帽,身穿短褂,腰围长裙,模拟猴的动作舞蹈,并念诵世代口传经典,一般三四字一句,音韵优美,手执羊皮鼓,边打边唱,神秘莫测,鼓点和舞步特别,唱腔变化复杂,咒语高深难懂,多用羌语演唱。释比有各类经书,有前传后教的各类法术,各类用途的口令、手诀和步法。

 由于多元文化的冲击和人们对各类事物的科学认知和理解而对释比不再过于依赖,释比文化逐渐淡化甚至消亡。除了生活中必须担当的角色外,其它已逐渐演变为表演性质。

 因释比带有较浓的迷信色彩,拜师学艺的人很少,加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多次运动,释比被批斗或隐姓埋名或不敢表演,随时间推移,身怀绝技的老释比不断去世,北川羌区的释比越来越少,面临失传的危险。

片口乡释比传承人刘良虎(一排右)

 释比的相关实物有法杖、法铃、法印、响盘、羊皮鼓、师刀、牛角、令牌、卦、释比衣服、猴头帽等,活动场所有祭祀塔、禹王庙及宗教庙宇,文化场所、自然古树、古迹、农村庭院、神龛、中堂、火堂等干净圣洁的地方。

 释比在各类旅游表演和服务社会活动中献舞于游客,给游客讲解羌族历史变迁和风俗习惯及各类传说,满足了游客的好奇心,促进了当地文化旅游发展,使人们更多地了解禹羌文化。释比在各类表演形式中给人一种特别神秘的感觉。

 羌族释比的法事活动都是业余的,平时从事农牧业生产,大型活动都是自愿参与。释比活动使人们对羌民族产生特别的认知和好感,使他们更加了解和热爱禹羌文化。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史志绵阳(据绵阳看点)

整理:杨永富(北川县政协文史委)

来源: 史志绵阳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