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非遗>详细内容

【非遗】纵横交织 千“编”万化||刘青青

作者:刘青青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12-28 15:10:56 浏览次数: 【字体:

纵横交织 千“编”万化

刘青青

左手拿30倍放大镜,右手握钳子,小心翼翼地钳住发丝,对照着画册上的图像编织。你能想象那些人物肖像、大熊猫、奔马、字画……都是用头发丝编织的微型画像吗?这就是成华区内,一张姓人家的家传手艺——毛发微编(以下简称“发编”)。

张德瑄向观众展示家传毛发微编绝活(图源:《成华史话》 )

毛发微编

用单根毛发丝和蚕丝,以独特的纯手工技法纵横编制而成的微型工艺品。它可以在方寸之间编出栩栩如生的人物或动物肖像、名家字画等各种精美细腻的图案。

耳濡目染

担起发编传承大梁

这项惊人的民间技艺,由于多种原因,一直鲜为人知,上百年来只在家族内部传承。全面掌握该项技艺者,就是张德瑄,1944年出生于四川富顺。张德瑄的父亲在当地以手巧闻名,是发编艺术的第二代传人。从小的耳濡目染,使张德瑄深深地爱上了发编,从12岁起就利用课余和假日跟父亲学习。可爱的老鼠、普通的花卉,都难不住这个心灵手巧的少年。

惟妙惟肖的《六骏图》 (刘青青 摄 )

毛发微编是多么精细的活啊。除了天分,那屏气凝神专注的毅力也是难能可贵,以致于张德瑄小小年纪就挑起传承大梁,成了毛发微编第三代传承人。

20年沉淀

发编技艺实现突破

1968年10月,张德瑄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成都石油总机厂,学习工作之余,他都会拾起自己的爱好。

毛发微编工具( 图源:方志成华 )

随着技艺的不断提高,张德瑄决定集中精力实现他一直以来的梦想:用头发编毛主席肖像。但人物画像和小动物的编法却截然不同,小动物只要能编个大概,就能认得出;但人物肖像万般精细,哪怕是松紧度、均匀度调节不好,人物的神态就会完全走样。张德瑄曾接受《华西都市报》采访时就说过:“发编是细活儿,要心静才能完成,一个眼皮就是一根头发,摆位稍微不同,人的眼神就完全不一样了。”30岁时,历经一个多月时间,他终于用头发编出了第一幅人物肖像作品——毛主席肖像,但他觉得不满意、人物不传神,还不适宜对外公布。

屏气凝神创作中的张德瑄 (图源:“发编张”微信公众号)

57岁时,张德瑄退休,专心致志搞发编。左手拿起放大镜,右手持一把镊子,头颅由双肘支撑着垂向桌面,眼睛几乎贴着手背……就这套“标准动作”,张德瑄在桌前一趴就是20多年。经过反复调整修改,终于,毛主席肖像发编作品能拿得出手了,这是他在发编技艺的一个巨大突破。可惜的是,目前这副有意义的作品已无法找到。

精密“布局”

成就旷世巨作

这种发编作品,看似简单其实难度极大:人的头发直径只有大约0.05毫米左右,用纯手工在一平方厘米内要编入大约200根头发细丝,纵向的每一根细丝的排列沉浮,以及发丝的松紧都要经过精确的测算和反复的调整。然而,完成一件成品,必须要经历4个步骤,包括:像稿、点稿、编稿和成品。

就拿仅4厘米×6.3厘米的作品《观音》为例,其中的点稿——需要在一张2米高的画纸上用素描笔一点一点的绘制出一个放大版的观音。没错!不是画出来,是点出来!一张观音的画或许只需要几千笔,而如果用点来替代需要多少个点呢?几十万点!而且点出来还必须精密细致,不能有半点差错!这门鬼斧神工根本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往往一件看起来小小的发编作品,却要耗费艺术家一月甚至数月的时间,才能最后完美亮相。

发编作品《观音》 (刘青青 摄)

“克隆国宝”

成为成华对外交流新名片

更为精湛的是,张德瑄在2011年6月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成华区配套活动中展出的佳作——大熊猫毛微编作品“毛编熊猫图”。

张德瑄在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成华区配套活动上展出面积仅2.1厘米见方的熊猫毛微编 ( 图源:方志成华)

微型发编作品“大熊猫” (图源:《成华史话》)

原材料大熊猫毛是通过大熊猫基地的工作人员得到的,大熊猫自然掉下来的珍贵毛发。大熊猫毛短、硬,卷曲且有锥度,头大尾小等不均匀的特点,张德瑄从中精选200根,反复琢磨,经过两个月的精细编制,才最终得到如今这3平方厘米,却纹理清晰、根根分明的“克隆”版国宝,也成为该次非遗展中极为珍贵的一幅作品,成为成华区对外交流的又一张新名片。

“基因”永存

用基因和形象延续家族情怀

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和中国孝道文化有着什么紧密联系呢?张德瑄说到:“先祖为什么要用头发入画这个原因已不可考证了,但作为我们家族的爱好,这门手艺不为谋生但不能断。而且以自己的头发入画,是科学的基因永存,更是浓浓的亲情常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现代人由于各种原因,难免离家四处发展,如若用父母的头发编成父母肖像,子女也可随身携带,见物如见人,寄托亲情。更可作为“传家宝”,“甚至形成基因家谱,有基因有形象,千年不朽,可代代相传。”

张德瑄明白,改变传统观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他的这个理念是立足于毛发微编这门民间绝技的,推行开来寸步难行,必须“从我做起”:“我已经告知后辈,以后我的骨灰就撒了,只保留我头发编成的肖像。”

张德瑄蓄发两年,用自己和老伴儿的头发,对比金婚时拍的照片,耗时两个月织就了这副4.8厘米×5.3厘米的《金婚“真身”像》 (刘青青 摄)

潜心“修炼”

艺无止境

据了解,张德瑄用十年时间,研究将实际编织和“坐标操作稿”之间进行磨合的编织手法,已经取得成功。而且按照“坐标操作稿”编出的发编图案,达到栩栩如生的境界。近几年,他仍然没有放慢前进的脚步,在风格中又融入现代素描的表现手法,使得作品更加惟妙惟肖。

毛发微编第三代传承人张德瑄 (图源:“发编张”微信公众号)

张德瑄本人肖像作品 (刘青青 摄)

手艺人的工作是机器所不能替代的,好的手艺人,需要长时间的修炼过程,没有捷径。张德瑄是个永不满足,不断追求完美的人。他说:“艺无止境。技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要不断地琢磨,不断地提升、完善,一直编到我编不动了为止。”他透露,自己除了在作品风格上求新,还将在原材料上进行创新,“目前,毛发微编的原材料还主要以天然蚕丝、头发、动物毛发为主。未来,我准备用黄金丝来入画。从工艺和技艺上,都将是一次全新的考验和突破。”

星火相传

迎来第五代传承人

为了让这门手艺继续传承下去,张德瑄陆续收了十多名徒弟,但多数忍受不了孤独无法继续坚持。对于收徒标准,张德瑄明确要有4大特点:“首先我看重的就是这个人的人品,其次才是对艺术创作和修养的悟性。第三,要眼好手巧,最后就需要极高的耐性,甘于寂寞。”

张德瑄与第五代传承人杜三竹(左)( 刘青青 摄)

通过对弟子的观察,张德瑄已从中挑选出“第五代传承人”,“随着观念的改变,我要让这门技艺‘走出家门’,从第五代传人开始,不再局限于家族内部。让年轻人用创新的方式,将这门技艺走遍全世界。”

目前第五代传人杜三竹已跟随师父学艺近4年,不过张德瑄认为这才仅仅是开始,“慢慢来,他目前还只能说是基本掌握了这门技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五代传承人杜三竹发编作品《星座》 (杜三竹供图 )

第五代传承人杜三竹发编作品《生肖》 (杜三竹供图)

第五代传承人杜三竹用宠物毛编制的作品《博美》 (杜三竹供图)

第五代传承人杜三竹根据漫画《七龙珠》编制的作品《悟空》 (杜三竹供图)

作品商业化

求“精”不重“量”

文化的传承,走出家门、走出国门,作为精品礼物,必然也会走上商业化的道路。张德瑄表示,“目前成立了成都方寸锦发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从6大方面推广商业,1、银发工程,就是老年人为后代留下实物念想;2、婴幼儿工程,父母为新生儿制作纪念品的又一新方式;3、宠物工程,用宠物毛发留住‘家人’相貌;4、结发夫妻,用夫妻头发编制结婚照,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另一体现;5、定情信物,情侣间互换信物,也有传统文化的含义;6、平安寓意,用头发为亲人祈福的象征。”尽管大致的方向已定,但张德瑄也绝不会以图利为目的,量产发编作品:“这本身就是纯手工的艺术品,所以就算走商业路线,但我只求精品。”

成就

1.2009年5月,“四川省工艺美术精品暨旅游纪念品汇报展”,《蒙娜丽莎》《观音》分别获得金奖和银奖。

微信发编金奖作品《蒙娜丽莎》 (刘青青 摄)

2.2011年3月,“首届四川民间工艺百家精品展”,《齐白石》被评为“十佳作品”。

微型发编作品《齐白石》 (刘青青 摄)

3.2011年10月,“第四届中国民间艺人节”,张德瑄被评为“最受欢迎民间艺术家”。

4.2012年9月,“四川工艺美术精品展”,大熊猫毛微编作品《友好使者》获得金奖。作品《八仙》获得银奖。

大熊猫毛微编作品《友好使者》 (刘青青 摄)

微信发编作品《八仙》 (图源:“发编张”微信公众号 )

5.2013年4月,微型发编被列入成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资料来源:

《成华史话》

《成都商报》2009年3月26日《六旬老汉用头发丝编织成名画蒙娜丽莎》

《华西都市报》2010年10月27日《老人用头发编齐白石肖像》

《天府早报》2011年6月4日《用200根熊猫毛 放大镜下织成一只大熊猫》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 刘青青

供稿:成都市成华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