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王超:峨眉一树立于峰,一招一式,刚柔相济
峨眉一树立于峰
一招一式,刚柔相济
王超
四川省眉山市人,现任峨眉体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峨眉武术联合总会副会长兼总教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峨眉武术代表性传承人。他从小习武,得多位名师指点,擅长刀、枪、剑、棍、拳等多套峨眉武术,是当代“峨眉七雄”之一。
当武侠梦照进现实
峨眉武术,中华三大武术流派之一,是发祥于四川峨眉山并广泛流传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一种武术总称。峨眉武术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成峨眉武术,中华三大武术流派之一,是发祥形于南宋,成熟于明清,兼收并蓄佛教、道教、于四川峨眉山并广泛流传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一种儒学文化,讲究刚柔相济,内外兼修;动作似快而慢,快慢相间,似柔而刚,刚柔并济。
清初峨眉山白龙洞湛然法师所著《峨眉拳谱》中,有“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的描述,其中的“一树”即为峨眉武术,而“五花”和“八叶”则分别指代青城山青城派、金堂铁佛派、丰都青牛派、荣昌黄林派、涪陵点易派五个派别,以及赵、僧、岳、杜、洪、化、字、会八个门派,足见峨眉武术的繁荣盛景,其门派林立,异彩纷呈。
1962年,王超出生在四川省眉山县(现眉山市)。每个男孩心中都有个武侠梦,王超也不例外。读小学时,他有一次放学回家经过邻居院外,看到邻居叔叔脚下穿着白布鞋,屈膝半蹲着正在扎马步。这是王超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武术,而邻居叔叔威武轩昂的模样也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这之后,王超每天茶饭不思,一心想学习武术。幸运的是,他很快就得到一个机会。彼时,眉山师范学校的一位体育老师要组建一支武术队,到王超所在的小学挑选队员,站在前排领操的王超被老师一眼看中。王超虽然在一众同学中显得格外瘦小,但是动作标准、身体灵活,正是学武的好苗子。
就这样,年仅7岁的王超被招进了武术队,开启了他梦寐以求的“武侠生活”。
学武之路异常艰辛,常常要几个小时保持一个动作。站桩、压腿、劈叉、练拳都只是简单的基本功,更别说拿着十几斤重的兵器灵活挥舞。
其他小伙伴很快就受不了训练的艰辛与枯燥,而王超却学得津津有味。面对师傅的教导,他从不偷懒,一招一式均反复练习。夜以继日的刻苦训练终有回报,在代表队里参加的各类武术比赛上,王超捧回了一个又一个奖章。
王超并未满足于取得的成绩,为了提升自己,他向武术名家与拳师请教,先后跟随胡先荣、肖显容、邹德发、王树田、夏柏华等武术名师,熟练掌握多项民间传统武术。2007年,王超正式拜峨眉山佛教协会“峨眉猴拳”传人、武林高僧释通永为师。多方兼收并蓄,王超实力稳步增长,小时候的武侠梦日渐圆满。
王超曾在第四届和第七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上,两次荣获“峨眉剑”“峨眉拳”国际组双金牌,并成功摘得“四川武术名人”的至高荣誉。除此之外,王超还多次参加国际国内武术比赛并荣获金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峨眉武术的代表性传承人,他还多次出访其他国家和地区,带领峨眉武术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在内外兼合中探索发展
行云流水的峨眉武术动作令大多数人拍手叫好,但也有少数人认为不过是花拳绣腿。在王超看来,这是对峨眉武术的极大误解。因为大多数人对武术的认知来源于电视剧和电影,一些人被剧情打动,点燃了习武的兴趣,想系统学习却没有门道,只能跟着电视模仿,通过这样的方式习得的武术招式没有说服力。更何况,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成为影视剧中的武林高手,通过学习峨眉武术实现强身健体的目的,就已经足够好了。
王超一直想改变人们认为峨眉武术是花架子的刻板印象。有一天,他误打误撞进了一家艺术剧院,台上王超展示峨眉武术(王超/供图)有人正在舞剑。王超心想这和武术八竿子打不着,但他还是准备坐下来看看。台上演员将鼓点、剑招完美配合,一招一式都踩在点上,演出完毕后王超带头起身叫好。
这次经历让王超明白,舞台上供人娱乐的不一定就不是武术。追根溯源,在武术萌芽时期,武与舞本就是一家,武术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何不“武”“舞”融合呢?
然而不是每场武术表演都能令人拍手称赞,良莠不齐的现象也很严重。王超细心观察到,观众大多喜欢高难度表演,舞刀弄枪最受欢迎,而对拳脚方面的武术演出兴致不高。如何让武术充满趣味性?如何让更多的人看见并了解峨眉武术?这是王超思考已久的问题。
峨眉武术想要走出去,跨文化交流很重要。王超认识一位德国教练,这位教练在德国开设了一家武馆,每年都要带一批学生来峨眉山向王超学习峨眉武术。虽然在语言沟通上存在一定障碍,但大家对武学的敬畏之心是相通的,这让王超受到触动。他觉得,只有广泛地实践学习,才能感受到峨眉武术的博大精深,才能让更多人产生钻研兴趣和坚持下去的信念。王超认为,打造属于峨眉武术的品牌符号极其重要。提起咏春,大家能马上想到咏春拳,相对的,峨眉武术也要形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品牌符号。
峨眉武术的传承与弘扬
王超既自豪于峨眉武术的昔日辉煌,也为其如今的没落感到焦急和难过。他一心想要为峨眉武术传承做点什么。
通常,传统技艺在传承方式上都较为保守,更注重正统教学,故而很多武术都随着继承人的离世而消失,峨眉武术也是如此。一大批与峨眉武术武功绝学有关的书籍,或口口相授的招式,都因各种原因失传。再加上峨眉山山高路险,让不少想要学武的人望而却步,故而江湖上流传着“少林武功传天下,峨眉武术不出门”的说法。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注重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各部门开始收集、整理相关的传统技艺资料。王超当时在眉山的一所学校当教师,听到这个消息后,他认为这是一个复兴峨眉武术的好机会,于是兴冲冲地加入其中。
随后,王超四处打听哪里有老拳师,哪家是武术世家,并一一亲自登门拜访,虚心向其请教,还搜集到大量有关峨眉武术的文字资料。
2008年,王超调任峨眉武术发展中心(现峨眉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后当选为峨眉山市武术协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同年,王超创建集教育咨询、体育培训、赛事运营为一体的“峨眉武传”培训学校并出任总顾问。
2008年,峨眉武术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峨眉武术的代表性传承人,王超更加意识到传承这项珍贵技艺的责任。
王超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有关峨眉武术的传习活动,普及推广峨眉武术,让更多的人知晓它不仅是一门武林绝学,还可以强身健体。他还时常言传身教,带领民众练习武术健身,常有远道而来的人向他拜师学艺,感受峨眉武术的魅力,他均无私传授。此外,为更好地传承峨眉武术,王超参与和主编了多部有关峨眉武术的内部书籍,如《峨眉武术》《峨眉武术汇宗之峨眉武术传统套路集》《峨眉武术入门套路》等。他还将这些书作为宣传资料免费赠送给来峨眉山游玩的游客,借机宣传峨眉武术文化,提高其知名度。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超毫无怨言地奔走在教学一线,为峨眉武术传承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新生力量。他常常叮嘱徒弟们,要以传承峨眉武术为己任。
在王超看来,峨眉武术传承要抓好“一老一少”。一方面,学武要从娃娃抓起,吸引他们学习。另一方面,能坚持习武的人少之又少,因此留住学武多年的学生也很重要。
有生之年,尽毕生所能将峨眉武术的文化精髓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是王超最大的心愿。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刊 )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口述:王 超
整理:《巴蜀史志》编辑部 天下志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