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非遗>详细内容

广元市昭化区加强非遗保护 传承传统文化血脉

来源:广元市昭化区地方志编纂中心 发布时间:2023-03-02 17:30:36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广元市昭化区坚持“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前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名录1项、省级名录5项、县级名录8项。

高点规划,营造发展“软环境”。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邀请省市专家入驻蜀道文化研究中心,研制出台非遗专项保护规划,明确濒危戏剧保护、传统工艺振兴、传承人群可持续培养等重点领域和打造非遗产品、塑造非遗市场品牌等保护传承措施,并细化落实任务到部门、镇、村,确保非遗保护传承有序推进。

针对补短,增添保护“硬手段”。推行“财政挤+项目争+招商引”资金筹措模式,建立非遗保护专项资金池,每年动态补充,确保重点非遗项目每年保护经费不低于5万元,有效破解资金难题;坚持政府补助和支持就业政策,引导在外务工人员返乡稳定就业发展,拓宽非遗保护人才库,通过自我推荐+重点培养,稳定壮大非遗传承人队伍。

搭建基地,筑牢传承“防火墙”。建立非遗文化传习所,整合保护研究力量,对唱本、录音录像等珍贵资料进行抢救性保护,完整保存宣统元年手抄本剧目等剧目资料和道具、木偶等珍贵原始资料;定期组织非遗传承人集中登台展示交流,邀请非遗保护、戏剧研究专家学者现场指导,并推出研学组织现场教学活动,鼓励参与非遗产品制作、非遗曲目演奏,焕发非遗文化现实生命力。

万物互联,寻找非遗“存在感”。实施互联网+非遗文化活动,通过奖金奖励、表彰宣传等形式,鼓励非遗传承人和社会群体依托非遗文化创作流行歌曲、视频音频、手办等文娱产品,并利用“两微一抖”进行广泛宣传,对传播范围广、艺术成分高、社会影响大的由区委区政府利用融媒体、公众号等官媒进行二次推广,推动非遗文化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入人心。

供稿:广元市昭化区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广元市昭化区地方志编纂中心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