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全国罕见的 “一园三戏楼”

作者:冯荣光 来源:成都日报 发布时间:2018-08-24 15:02:00 浏览次数: 【字体:


山清水秀的洪雅县柳江镇,民国历史上曾有“曾、张、杨、何”四大家族,这四大家族财大气粗,赫赫有名,因而便有 “曾家的房子、杨家的顶子、张家的丫头子、何家的谷子”的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至今仍为当地人津津乐道。

柳江古镇

单说“曾家的房子”,是指坐落在杨村河畔与柳江古镇隔河相望的“曾家园”。曾家园始建于1927年,历时10年,于1937年全面竣工。园子原占地1162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02平方米,现存园林面积3270平方米。曾家园是由园主曾艺澄参与设计并主持修建的,整个园子的布局为“三院三戏台”,三个四合院平面构成“品”字。建筑的典雅、庭院的清幽、戏楼的古朴、古树的蓊郁,在我穿堂过院游览中西合璧的曾家园时,对曾家园昔日的豪华和气派,不免生出几分考究的兴趣。

主持设计和修建曾家园的主人曾艺澄,是位颇有几分传奇色彩的人物。据说,少年时的曾艺澄长得一表人才,风流倜傥。但曾艺澄从小贪玩成性,极不喜欢读书求学走仕途之路,人到三十连个秀才也没有考中。曾艺澄的父亲曾益寿花钱为他捐了个“等外秀才”。曾艺澄虽不是读书的料,闯江湖操社会却有过人之处,他善于交际、广结人缘,先后当过柳江乡团总、洪雅县征收局局长、救济院院长等,掌管着人财物大权,在为官期间聚敛了大量财富,很快就成了洪雅县的风云人物。曾艺澄见多识广,正值西风东渐,对中西合璧的房屋特别的钟情,他也处处留意别人建造的豪宅别院,抽空便去参观学习。1949年后,曾家家业从此衰落,一蹶不振。而他一生的得意之作,几十年后修葺一新,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前院为二层阁楼,上层可临水凭眺,下层为起居

从杨村河曾家园进去,就是前院罜(zhǔ)焘院,进院左侧就能看到一座典雅的戏楼,戏楼前台是一排“美人靠”,除了演戏,平时就是亲友、女眷们休息、聊天、观鱼的场所。戏台子下面是一个长方形鱼池, 几尾金鱼在水里优哉游哉,平添了庭院中几分闲适。戏楼两侧柱上挂有一对楹联,上联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登高可见”;下联为:“惊天动地悲欢离合转眼皆空”,此联颇有意蕴,似乎警示世人,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一切皆为过眼烟云。据介绍,这是曾艺澄专供曾家园的长工、短工、护院和周边群众看戏娱乐建的戏台。如此说法,总感觉不太靠谱。这座戏楼是曾家园娱乐氛围最好的院子,宽敞、大气、环境好,犹如曾家园对外的“会客厅”,曾艺澄不可能专门为下人们建造一个戏楼。按过去的习俗,乡间有什么农事重要节庆或家人什么庆典大事,大户人家那是要请戏班子唱大戏、摆大宴的,邀请亲朋好友四方邻人热闹一下。曾艺澄当然深知乡风民俗,借此机会,在大客厅里邀众欢乐,也与园里的下人和镇上的百姓同乐,以示亲和。

前院戏台

中院为罳(sī) 梼(táo) 院,以院中甬道为界,左边是戏台,戏台前为荔枝园。甬道右侧为牡丹园。因为戏台前种植花草,台前是无法看戏的。戏台左右延伸是一条风雨廊道,戏台居于正中,戏台前方是一排“美人靠”,供女眷看戏、休息、品茗、观花。戏楼横楣悬挂“壶天宣豫”匾,“壶天”何意?乃传说中神仙居住的蓬莱三神山,即方壶、蓬壶和瀛壶,后“壶天”引申为仙境。“宣豫”,有欢喜、快乐之意。悬挂“壶天宣豫”匾,也意指罳(sī) 梼(táo) 院里戏台犹如仙境,轻歌曼舞,霓裳弄影,处处充满人间欢乐。

中院的戏台,专供小姐和丫鬟看戏娱乐

内院(后院)为罾(zēng) 铸院,穿过欧式风格的主楼,正面就是一座大戏台,因为在内院,主要供老人、主人、儿媳等内眷看戏娱乐。这是曾家园里最大的戏台,戏台的后面有更衣室、化妆室、锣鼓演奏室。与前两座戏台不同的是,戏台正面没有“美人靠”,没有鱼池,也没有植种花草,不遮挡看戏人视线,纯粹演戏的台子。戏台不宽,两侧才设有供人休息的“美人靠”。戏台没有悬挂横匾。两边外柱和内柱各有两副楹联。外柱为 “方丈地万里江山,顷刻间千秋事业”。内柱为“管中曲颂颂升平,台上弦歌歌盛世”。外柱上的楹联高度概括了戏台的包容性功用以及戏剧演绎历史的艺术魅力。想当年,锣鼓铿锵,台上出将入相,台下醉倒多少看客。如今,站在空寂的戏台前,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内院(后院)的戏台,主要供老人、主人、儿媳等内眷看戏娱乐

游览完曾家园,总有些疑虑让人费解,曾艺澄在一个园子里为何要建三座戏楼?而且三座戏楼用途各有不同,个中有什么秘密可究?这些年,我一直在寻访川派古戏楼,走了巴蜀两地不少豪宅庄园,见到的都是“一宅院一戏楼”,曾家园“一园三戏楼”实属“孤例”,这在巴


来源: 成都日报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