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身毒道“活化石——荥经黑砂器
2018年7月27日,四川雅安荥经,黑砂艺术村。一场签约仪式即将开始,47岁的曾庆红来得很早,因为这次签约,将是影响他和当地发展的大事儿。
传人曾庆红制作砂器(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为四川省级非遗传承人、荥经黑砂器制作老师傅,曾庆红打小就知晓南方丝绸之路,听说过先祖们曾借助这条通道,让当地砂器名扬海内外。但在当下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名满天下的黑砂器反倒“偏安一隅”了。
同比人才济济、产业化发展的国内外陶瓷行业,荥经乃至全国传统砂器的出路在何方?
在各方努力与尝试下,荥经砂器发展是否迎来东风?传统技艺与智能化工业能否融合发展?更多年轻人才是否会被古老文化所吸引?……这是荥经黑砂之问,也是变革时代之问。
“南丝路•黑砂都”的核心,是坐落于荥经县六合乡古城村的108黑砂艺术村(图片来源:四川在线)
传统之憾 黑砂无法量产放弃“两火车皮”大单
蜀身毒道的故事与黑砂器的辉煌,都是荥经人最熟悉的谈资。
馒头窑,因窑炉像馒头笼而得名,火熊熊燃烧着,窑工们将要焙烧的半成品一件件在窑上码放好,然后用铁杆将巨大的铁盖子移来盖上。约1小时后,砂器就出窑了。轻烟腾空而起,红红的火苗蹿出地坑,场面甚是热烈而壮观(图片来自网络)
40年前,曾庆红便听记过这些往事,但与故事相比,他对爷爷手上的黑泥更感兴趣。“我们祖上就是做砂器的,到我爷爷那辈都有十几代了。”回忆里的荥经县六合乡,遍布砂器作坊,从砂锅、脸盆、茶具等生活用品,再到后来兴起的“兔碗”,品种繁多。
“当时养兔割毛卖的人很多,兔碗(黑砂烧制,用于饲喂)销量很好。”但没过几年,随着养兔产业下滑,兔碗销量就大不如前了。上世纪90年代,兰草风靡,曾庆红又改做兰草(花盆)。兰草行业下滑后,他又回到做生活用品上。
荥经黑砂(图片来自网络)
7月26日下午,曾庆红家的土窑里,红彤彤的火舌窜动,一批新的砂器即将出炉。但他却叹了口气,“传统黑砂器制作很有讲究,这也注定了量产不高。”
几年前,一位香港大老板找到当地政府,希望采购两火车皮砂器,总共3万件。政府赶紧把荥经县各大砂器厂老板找来商量,打算敲定这笔超级大单。但这事儿却因人手和量产问题打了水漂,“那位老板要一个月内交货,我们是纯手工,别说一个月,半年都做不出来啊。”
非遗传人曾庆红为德国顾客制作的茶壶(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时光之叹 南丝路与黑砂器 俱从辉煌到没落
说到黑砂器,便绕不开蜀身毒道。
2004年,国宝级摩崖石刻——《何君阁道碑》的发现,让国内外不少专家重新审视蜀身毒道,也让荥经这个雅安市的小县城再受关注。
著名的“何君阁道碑”是在2004年3月14日荥经县民建小学老师刘大锦、牟建在荥经县烈士乡冯家村时发现。“何君阁道碑”系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所刻。这是史有记载,未曾见物的国宝,历朝历代的考古工作者、史学家、书法家梦寐以求的古代文物。说它是碑,是因为史书中记载为碑,实际上是摩崖石刻。刻石镌于高约350厘米、宽约150厘米的页岩自然断面上。全文共52字,其铭曰:“蜀郡太守平陵何君,遣掾临邛舒鲔,将徒治道,造尊楗阁,袤五十五丈,用功千一百九十八日。建武中元二年六月就。道史任云、陈春主。” 2006年,何君尊楗阁刻石被纳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片来自网络)
7月25日,雅西高速上,私家车、货车来往不息。沿蜿蜒的相岭河一路向上,就是隐于山林的安靖乡:木制瓦房,雕花门窗,这里还保留着部分明清时期的建筑。这里是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大通桥,古时候这里还有驿站,往来于南北的商人、马帮必经过这里,热闹的场景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中叶。
而据史料记载,大通桥是明朝洪武年间,朝廷派兵平定云南叛乱时初建,后被洪水冲毁,便由木桥重修成石板桥。值得注意的是,据传该桥每块石板重达10余吨——在当时条件下如何建桥,至今仍是个谜。
荥经县安靖乡大通桥遗址。大通桥是茶马古道在荥经县内的必经之路。据《荥经县工交志》载,此桥为“成康驿道之要渡”,明洪武十年,朝廷派大军平定云南叛乱时初建,最早为木结构笮桥,清朝乾隆三年,改建为廊桥,唤作大东桥。到清同治八年,大东桥毁于洪水,在一位名叫夏沛田的县令倡议下,重修为石板平桥,历时三载方竣工,桥名也更改为“大通”。此桥建成后,就成为南路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的官方干线,昔日的马帮商旅在这桥上来来往往,热闹非凡(图片来源:北纬网)
“小时候看到背夫、马帮把茶包、砂器运出去,又从外面运回盐等物品。”74岁的村民郭垂强记得,直到汽车出现,修了更多路,这些场景便逐渐消失了。
大通桥头老街一隅(图片来源:北纬网)
与蜀身毒道一样,曾与宜兴紫砂齐名,以实用著称的荥经黑砂器,也因新事物的出现而岌岌可危。“电饭煲、电水壶用起来的确方便。”曾庆红说,新电器、新材质生活用品给传统砂器带来不小的影响,“很多人转行了,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砂器,到最困难时候就只剩几家还在坚持。”
艺术家在创作黑砂作品(图片来源:四川在线)
复兴之策 穷则变 黑砂器产业欲借“东风”
受高科技产品、新材料影响的,并不只荥经黑砂器,它的“近亲”——陶瓷行业同样受到波及。
不同的是,在经历黑夜过后,陶瓷行业迎来黎明。
“我们在也思考和探索。”从2000年左右,曾庆红等老手艺人便在琢磨如何让砂器“复兴”。在当地政府牵线下,他们曾前往景德镇等地学习,“但最大的问题还是缺人。”
荥经砂器(图片来自网络)
“黑砂的独特在于纯手工。”荥经县砂器办综合部部长周林表示,政府肯定会保护并继承好传统文化。据了解,除了与美术院校开展合作,引进创意与人才外,2016年,当地政府决定依托黑砂文化,打造黑砂旅游、体验、康养等产业,达到充分保护、良好发展并实现经济变现的目标。
荥经黑砂艺术摆件。荥经砂器的制作基本沿用历史遗留下来的汉族传统手工作坊生产方式。故产品可能件件不雷同,件件是绝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图片来自网络)
“荥经砂器的转型,也受到国外友人的关注。”曾庆红说,越来越多的黑砂艺术品,开始受到市场青睐,一些茶具、摆件甚至卖到德国、美国、加拿大和日本,“但这些还是少量,砂器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荥经黑砂艺术摆件(图片来自网络)
荥经严道古城 秦、楚移民的最南界
严道古城遗址是现今保存完整的汉代古城遗址,位于荥经县六合乡古城村(古城坪),也是目前所发现秦、楚移民的最南界。
荥经严道古城遗址(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其地处中峻山下荥河南岸的第三阶地上,濒临荥河陡坎。城西南方的高山与经河之间的狭窄的隘口是严道与外部联系的唯一通道(今川滇公路仍从此经过),地理形势十分险要。
荥经县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周路说,严道古城是战国晚期至西汉分割汉文化与西南夷地区的界限,处于汉文化向西南地区扩张的前沿,是古代汉人与少数民族的分界岭。
荥经严道古城遗址,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片来自网络)
同时,严道古城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个边徼重镇和贸易集散地,又是抵御“西南夷”的军事要塞,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因此而建的“何君尊楗阁栈道”才有了“开道、治边、略边”的政治意义。
2006年,严道古城遗址和何君尊楗阁刻石被纳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严道古城旧时风貌.(图片来自网络)
文字来源:华西都市报 除注明外其余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杨力 刁明康 李强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