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冬奥会上“世界罕见的木偶艺术——川北大木偶
2018年2月25日晚8点18分,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八分钟”正式上演。2名“熊猫队长”蹦蹦跳跳登上舞台,在冰屏与智能机器人共舞,在互联网隧道中穿梭,并向全世界发出来自中国的邀请。
表演中,两只憨态可掬、出自四川省大木偶剧院工艺师之手的大熊猫让人印象深刻,它们既是文化使者,更代表着中国“国宝级”工艺的传承。
四川省大木偶剧院是世界上唯一制作并演出大木偶戏的剧院,该院工艺师始终致力于这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中国民间艺术的冠冕
川北大木偶,世界唯一的大木偶艺术,南充市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誉为“世界罕见的木偶艺术”“中国民间艺术的冠冕”。
2月25日晚,四川省大木偶剧院院长唐国良观看完平昌冬奥会闭幕式表演后自豪地说:“这是300多年来,川北大木偶最响亮的一次发声。”
川北大木偶最重要的特征是冬奥会闭幕式上出现的“外偶内人”形式。
川北大木偶一般身高1.5米,与真人相似,人物造型以写实为主,眼、眉、口、头、耳、鼻、手、腰以及指关节均可活动,表演时能取物握物、穿衣解带、带帽脱帽、穿靴脱靴、吹火点蜡、拂袖弹尘、变脸下腰、吐火喷烛,同时翎子功、扇子功、水袖功等能与人媲美。
悠久历史
大木偶艺术在川北南充地区活动频繁,妇孺皆知,人称“川北大木偶”。川北大木偶艺术历史悠久,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
据《南充市志》记载,清初,湖广人青发荣、青发旺将大木偶艺术带到川北仪陇县,后来青氏将技艺传给杨三合。1914年,仪陇县包包场(今石佛乡)木偶艺人李约之买下杨三合后代的木偶,并率其子李章福、李章祥创建“福祥班”,或称“李家班”。1941年,营山县回龙场办朝王会,三家木偶戏班会聚“打滚台”,福祥班演出《花仙剑》《别洞观景》《金孤配》三个剧目,赢得满堂彩,夺得头名,从此扬名川北。
民国时期,南充有木偶戏班20个。
20世纪40年代,由于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大多木偶戏班解散,仅有“福祥班”生存下来。
1950年,“福祥班”改名为仪陇木偶宣传组。
1956年,组建为仪陇县木偶剧团。
1987年1月,更名为南充木偶剧团。
1998年,更名为四川省大木偶剧院。
名扬海内外
20世纪50年代,苏联戏剧家、著名木偶大师奥布拉兹佐夫发表评论文章,称赞川北大木偶艺术是“世界罕见的木偶艺术”“中国民间艺术的冠冕”。
1953年,川北大木偶赴京演出,邓小平同志赠送了奖品,以资鼓励。
1975年,川北大木偶再度赴京,又一次受到高度评价。
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亚洲文化》、香港《大公报》刊登川北大木偶剧照,发表评论文章,高度评价和颂扬了世界稀有的川北大木偶艺术。
1987年,康克清同志亲自为“川北大木偶”题词。
2006年6月,川北大木偶戏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四川省大木偶剧院荣获文化部、人事部联合表彰的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四川省大木偶剧院作为中外文化交流使者,先后赴俄罗斯、新加坡、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智利、日本、比利时、香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访问演出。
1987年在前苏联莫斯科大剧院演出谢幕时与观众见面
1988年在新加坡新华书店门口演出
1989年在印度演出时与观众留影
2005年在新加坡演出
2006年在香港演出的海报
2009年在美国旧金山演出
2010年在菲律宾演出的海报
2011年参加智利国际艺术节演出
2011年在西班牙演出
2013年在法国演出
2015年在克罗地亚演出
2017年在马来西亚演出
2017年在日本演出
2018年2月在比利时演出
2018年2月在菲律宾演出
川北大木偶剧成为商务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审定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被四川省列入《“十三五”文化发展总体规划》。川北大木偶剧中的《玉莲花》《红宝石》《圣象峨眉》《彩蝶神话》《龙门传说》《千里共婵娟》及长绸舞、吐火变脸等剧目和独门绝技,令观众叹为观止。
川北大木偶剧目《圣象峨眉》
川北大木偶剧目《龙门传说》
川北大木偶剧目《彩蝶神话》
川北大木偶剧目《千里共婵娟》
撰稿: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
图片:新华网 四川省大木偶剧院 《南充市志》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