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安岳石刻:石头的生命之歌

发布时间:2017-01-13 09:46:00 浏览次数: 【字体:

安岳,中国石刻之乡。2000年,2002年,2011年,安岳县三度荣获“中国民间石刻艺术之乡”的殊荣。

安岳石刻,始凿于南朝梁武帝时期,盛于唐宋两代,延续至明清直到民国,尤以“古、多、精、美”的石窟造像艺术闻名中外,堪称中国石窟艺术的明珠。在安岳,随处可见那些由石头化身而来的佛雕佛像,浓妆淡彩,栩栩如生。历经千百年风雨,仍然焕发出异彩,世人无不为之惊叹!

如今,置身于柠都安岳的石窟之间,凝神于叹为观止的佛像之下,除了对静谧时空的顶礼膜拜,仿佛还能听到那些石像的心跳。

应该说,安岳石刻是有生命的。那些气定神闲的众佛,那些袖带曼舞的飞天,那些气宇轩昂的金刚,那些千年不褪的墨彩,如果没有生命,安岳石刻怎会有了这般的绚丽?

安岳石刻生命档案

雕凿年代:南梁、隋、唐、宋、明、清、民国;

石刻大数据:230处10万余尊摩崖石刻造像,40万字石刻经文;

国家级文保单位:10处,卧佛院、毗卢洞、华严洞、木门寺、千佛寨、茗山寺、孔雀洞、玄妙观、圆觉洞、铁佛寺;

省级文保单位:29处,高升大佛、安岳文庙、贾岛墓、道林寺、西禅寺、庵堂寺、佛耳岩、上大佛、木鱼山等;

其它:市级文保单位3处,县级文保单位26处,文物保护点912处;馆藏文物:1154件,其中国家二级文物19件,三级文物337件。

……

安岳石刻,一首首用石头雕刻的生命之歌!

佛祖涅槃·卧佛院

卧佛院位于安岳县城北39公里的八庙乡卧佛村卧佛沟,地处安岳、遂宁、乐至三县交界。

现寺院已毁,长约1000米、高约50米的卧佛沟两边崖壁上,存留着大批盛唐时期的摩崖造像和石刻佛经,造像主要内容有释迦牟尼涅槃图、释迦说法图、弥勒佛、接引佛、药师佛、千佛、十一面千手观音、四菩萨等,尤以“释迦牟尼涅槃像”最为壮观。

释迦涅槃像雕刻在离地7米高的岩壁上,全长21.3米,头长3米,肩宽3.1米。造像背北面南,头东脚西,两手平伸,双目微闭,左侧面卧;头蓄高螺髻,双耳垂上各戴1副绽花耳环,头垫扁形荷花枕;身着u字形袈裟,身体修长;曲眉丰颐,慈祥端庄,嘴角微微上翘,略带微笑。这是一幅抛弃一切烦恼,静卧于极乐世界的写真照。

卧佛头顶和足部各站一个力士,上身裸露,攥拳劈掌,怒目环视,尽心尽职拱卫佛法圣地。佛腰部外侧向内禅坐一个弟子,弓背弯腰,面半侧向佛头。这是释迦牟尼佛圆寂时,以手拊贴身的大弟子阿难,以示永别的场景。

该造像不仅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尊唐代卧佛,而且也改变了“首北右侧枕手累足而卧”的佛教造像仪轨,采取头东脚西两手平伸左侧卧的造型,是对宗教文化的推陈出新。

卧佛后上方所刻的一组“释迦说法图”,是典型而颇具特色的盛唐造像。该图展示了佛祖在即将入灭时,与众弟子说“涅槃经”的神圣场景。

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正中,头饰螺髻,身着袒胸袈裟,左手平放膝上,右手上举胸前施说法印,神态庄严慈祥。佛两侧站立着贴身弟子阿难和迦叶,前排并列着佛另外七弟子和二菩萨。他们表情文静,庄严而虔诚,似乎在恭听佛祖的谆谆教导和临终嘱托。后排左右各站立着护法天神 — —“天龙八部”,个个面目狰狞,神态各异,尽心尽力护卫佛法圣地。

紫竹观音·毗卢洞


毗卢洞石刻,位于安岳县城东南50公里的石羊镇油坪村塔子山(清代称龙归山)腰。造像465尊,碑碣14通,题刻18件,古建筑1座。

毗卢洞摩崖石刻主要为密宗摩崖造像,是四川密宗(俗称“川密”)第五代祖师柳本尊行化的道场,柳本尊“十炼行化图”等造像至今保存完好。最著名的就是水月观音(又称紫竹观音)造像,堪称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紫竹观音”,是全国罕见的北宋石刻艺术珍品。像高3米,半镂雕悬坐在一突出岩石峭壁上,背倚浮雕紫竹和柳枝净瓶,头戴装饰华丽的宝冠,上身着披肩短袖薄裟,袒胸露臂,璎珞像虬曲而下的金色飘带,翠环网坠于胸腹,下身彩带结一绣花轻薄如蝉翼的长裙,裙角皱纹飘逸自然。其容貌风姿恰似出水芙蓉侧身跷足坐于蒲叶座上,左手下撑,右足上跷,赤足分别踏在蒲叶座和莲花蕊上,凤眼下视,巍峨庄重,柔和亲昵,如韶华绝伦的妙龄女郎。其世俗化风味很浓,具有人的美,神的仪,被称为美神,造像的设计和雕技达到了令人倾倒的程度,观赏后的专家、学者誉之为“东方维纳斯”。

尤其令人叫绝的是紫竹观音身躯侧坐和翘起右脚的形象,突破了佛像正襟危坐的宗教仪轨,也突破了千手千眼端坐莲台或持瓶渡海的观音造型定局,以富于动感的形态达到了美学与力学水乳交融的统一。加上注重自然采光,不论从那个角度观察,都能获得极佳的审美享受。

十二菩萨·圆觉洞

圆觉洞石刻,位于安岳县城东1公里的云居山。2012年,安岳石刻圆觉洞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圆觉洞只是圆觉洞景区的一个龛窟。其实,云居山上的众多摩崖造像应该称为“云居山石窟”,只是圆觉洞最为出名,于是便沿用此名称。景区造像主要是唐开元至北宋大观年间作品。其中,造像1933尊,佛经2座,碑碣、题刻25通(件),古遗迹6处,古建筑4座,名人墓1座,古墓群1处。

圆觉洞位于以大窟为主的北崖,多为北宋造像,以释迦牟尼佛、净瓶观音、莲花手观音、十二圆觉等为代表。

“圆觉洞”凿于北宋,高4.5米,宽4.75米,深10米,三面设坛,正壁佛坛上“三身佛”结跏趺坐, “法身”毗卢遮那佛居中,左为“报身”卢舍那佛,右为“应身”释迦牟尼佛。 “十二圆觉菩萨”结跏趺坐于左右两壁。由内向外左壁分别为普贤菩萨、金刚藏菩萨、清静慧菩萨、辨音菩萨、普觉菩萨、贤善首菩萨,右壁分别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威德自在菩萨、净诸业障菩萨、圆觉菩萨,壁上方镌有“圆觉洞”三字。

圆觉洞摩崖造像主要由唐代官吏黎令宾,五代前蜀王建部将、驻守普州的剌吏聂真和北宋普州大户杨正卿出资雕造。题材以禅宗为主,次为密宗和释道同龛造像,是中国石刻艺术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品,也是佛教文化艺术从神秘化走向民族化、世俗化的历史见证。

安岳石刻精品掠影

千佛寨,位于县城西2.5公里的大云山上,因寨下悬崖上有唐代雕刻的千佛而得名。隋名栖霞寺,唐名栖岩寺,清康熙时(公元1662—1722)更名千佛寺。

摩崖造像,分布于寨下南北两崖壁,造像3061尊,摩崖塔7座,唐碑3通,题刻26件,古遗迹1处。千佛寨摩崖石刻历经唐、五代、两宋、明、清,各代均有造像,被誉为“安岳石刻历史的长廊”、 “石刻艺术的博物馆”。

华严洞,位于县城东南56公里的石羊镇华严村箱盖山。有摩崖造像159尊,碑碣、题刻24通(件)。造像碑刻集中于华严洞和大般若洞两窟,绝大部分为两宋时期雕刻,少许明代补刻,其余皆为石牌坊和岩墓。

孔雀洞,位于县城东南55公里双龙街乡的孔雀山麓。石刻开凿于唐,有孔雀明王窟,北宋;释迦佛立像龛,清;道士站像龛,清;造像龛,宋;药师佛坐像龛,清;修路碑;经目塔,北宋。石刻造像75躯,经目塔1座,碑刻2块。

茗山寺,位于县城东南55公里的鼎新乡民乐村虎头山巅。有摩崖造像63尊,圆雕造像31尊,碑碣、题刻27通(件)。大部份摩崖造像为北宋时期作品,亦有少量的明清造像。

玄妙观,位于县城北20公里的鸳大镇玄妙村集圣山。道、佛联合造像,集中刻于山腰一高5.4米、周长40米的大石包周围。有摩崖造像1293尊,唐碑4通,碑刻经文1卷。以道教造像为主,也有一些佛道合龛造像。最具特色的是老君、三清、四御、天尊、护法神将与老君、释迦合龛造像。就其规模、数量、丰富的内容、反映的神系而言,为全国罕见。

铁佛寺,位于自治乡铁佛村,为东汉中晚期典型的崖墓群。距县城42公里,岩墓群中,有高浮雕伏羲、女娲、生殖器崇拜的石人、劳作的侍者、长袖舞伎等造像,证明安岳摩崖石刻之始应在东汉(公元25—220年)。

木门寺,位于安岳县石鼓乡木门村清泉山麓,距安岳县城北20公里,距八庙乡卧佛院4公里。始建于明洪熙元年(1425),是集古建筑景区和自然风景为一体的旅游区。

木门寺景区山峦起伏,古树参天,风景幽雅。原寺建有七重大殿,坐北朝南,规模宏大,盛极一时。现有无际禅师亭、大雄宝殿和祖师殿等景点。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