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风物】《木里藏族自治县风物志》第三章 直面灵魂的生活方式——民俗(五)
第五节 藏历新年
木里藏族的“新年”在藏语里叫“俄西”。由于木里藏族居住的地方不同,过年的时间也多有出入。在旧社会,木里藏族过年受封建统治制度的等级约束,时间有先有后。首先是土司衙门过年,藏语叫“亚马俄西”;其后是世袭贵族八尔家过年,藏语叫“八尔俄西”;最后是普通藏民家过年,叫“冲米俄西”。
“俄西”是木里藏族的古老节日,一般在农历腊月初七举行(有的地方在初九,有的在月末,日期不等)。建国前,八尔家族在腊月初七过年,百姓要在初七以后过。
过年前,藏民需要准备好松柴,因为过年时不得烧平时所用的青柴。松柴、松明要提前劈好,过年期间不得劈柴火,否则来年大小牲畜就有瘸脚、断腿等不吉利的事情发生。年前,各家还要用可装50斤粮食名叫“打鲁”的大土陶坛酿造黄酒。其所用粮食与平时不同,是用大麦、青稞、小米、稻谷、小麦五种粮食混合熬煮。此外,还要准备许多小麦、大米、小米煮制的饭团,在木里整个年间的主食是冷饭团。其间要捏制一个高约尺许的大饭团供奉家中菩萨。水洛乡的呷洛,东朗乡、麦日乡的藏族则是蒸下许多肉包子,过年几天都吃肉包子,佐以牦牛肉骨熬得雪白的浓汤,再加酥油用茶筒打制的骨头酥油茶。
初七那天人们要洒扫庭院、粉刷墙壁。家具、炊具则洗涮干净,地上遍铺松叶。伐小松树数株,一株放在屋脊正中与辟邪物“卡钟”相并,一株置于屋后平时烧香处,四小株捆扎在摆设贡品的方桌四脚。“卡钟”上悬挂的绸缎或布料,是由木质印经板,即“甲村增木”印刷的红、黄、绿、白、黑的五色嘛呢旗。屋后各树间用细绳拴挂大小不一,印有牦牛、山羊、绵羊、吉祥图案、小块藏经文的宗教饰品——“陇打”。家中主事长者或成年儿子要从储仓中割下猪膘头和一大圈猪膘肉,再配包括猪的各部位及各种内脏的供品敬献设在家中火塘上方神龛上的菩萨,神台上要点多盏酥油灯,置一排敬水碗。在插了松枝的小方桌上放簸箕,内装高约尺许的大饭团,献呈于名叫“俄西翁布里”的神前。屋后烧香祭神处准备燃烧松枝,大门口处平时用于炒糌粑的大铁炒瓢中,置放松枝、五谷、肉食等祭品供奉祖先。
藏家习俗:藏历年三十晚,点燃一盏盏酥油灯
团年饭前,家庭主妇揭开“打鲁”坛口,先舀一瓢黄酒,念诵祝福词后将酒倾倒在火塘内。继后才是家中长者以下按班辈长幼,依次饮用。年饭前,要将打扫的垃圾装入背篼,还由喇嘛或家中长者掐算方位、地点后到该处倾倒。倾倒前,要由男长者念念有词,表示一年所有晦气连同垃圾一道清扫出去,倒垃圾由老年男长者承担,届时要高声啊嗬,鸣放火枪。回来后,主妇即首先向他敬黄酒,给强丁等饮料食之。待初七日的各种礼仪进行完毕,吃团年饭已接近午夜。
木里藏族团年晚餐实行分餐制。在设有火塘的起居大屋里,全家老小按辈分大小、年龄长幼依次排列席地而坐,家庭主妇在每人面前放一盘装有猪各个部位、各部内脏的肉一份,汤一碗,饭团几个,席间又依次斟倒上品黄酒。
初八早晨,鸡鸣头遍,村中各家男长者即起床燃烧松柏,吹响海螺祭祖。村中最抢先者,该家当年则十分吉利。祭祖时要在进屋道路上排放十多把松明火把,为回来与亲人团聚的历代祖先的英灵指路照明。祭奠的人一边燃松柏,一边呼唤本家族历代祖宗的名字。在木里初八犹如敬老节,村上凑出各种食品,由一户村民承办,招待本村男女长者。餐宴仍如初七吃年饭一样,实行分餐制。赴宴人面前所剩食物,可自行带走。敬老宴席还提供高级“打鲁”——燕麦糌粑加猪板油舂成的糌粑坨。初八也是村中牧童们的郊游野餐日。当天,全村牧童要在放牧时集中在一起,燃上篝火,各自拿出家中为其准备的各种好吃的食物,大家共享,食后尽兴玩耍。
新年之火
初八、初九,村中亲戚邻里也会相互邀请到家中做客进餐。此风俗犹如汉区民间相邀轮流吃“春酒”。
初十是村民聚餐和举行娱乐会的日子。其费用一部分来自村中平时凑份子的公共粮仓(该仓的粮食平时可借贷,收回盈利粮专作过年煮黄酒用)。其余每户要出五斤猪膘、十斤大米的份子。聚会由村里伙头承办。相邻两村的每户人家从长者起至少三人赴会,赴会者要穿红戴绿、精心打扮。回家过年的衙门官人、寺庙喇嘛,也要赴会出席,并在尊贵席上就座。席间负责招待的人员一手端黄酒桶,手执用牦牛角染色上漆、做工精细的酒具斟倒黄酒,受饮者必须一口喝下。另外一只手端盘子,内装细荆条二根,活麻一束,表示惩戒之物。个别不胜酒力者,则要受到用活麻麻脖子的戏弄。此外,席间还有数名能说会道的人,手执牦牛角酒器,站在中间,边饮酒边说古论今,摆故事,讲笑话,此起彼落,不得停顿,以助兴致。聚会进餐仍然实行分餐制。散席时各自面前要略留一点食物,由一人集中,大家念诵祈祷后送到路外,其意义在于表示每家每户的晦气倒霉厄运连同残汤剩饭都远远离开,不再作祟。村民们聚会进餐结束时,善饮者且大醉之人即视为十分吉祥,又寓意来年收成看好、五谷丰登。散宴时,个人分内所剩猪膘、饭团,均可自己带走。
十一、十二两日又是村民间相互邀请做客。按藏族过年规矩,一是不杀鸡不吃鲜肉,二是都饮黄酒。而过了初十后,家中宴饮,款待亲朋,可用自己烤制的土酒(低度白酒)。
十四日全天不吃肉食、饭团,而吃用小麦粒和火麻子炒熟混合的干颗颗。据传说该天吃这种特殊食物,可保六畜兴旺,故尤以牧童们特别讲究。无论当天在家中或在野外放牧,全都只吃炒麦粒、火麻子。
十五日,是过年的最后一天,每村都要举行转山烧香仪式。每个村子都有一处作祭祀烧香敬神的山梁,俗名烧香梁子。每年届时都轮流由三户村民提前上山打扫场地、铺撒松叶,准备饮水。村民们精心穿着打扮,携带酒肉饭菜,跟随两名骑大马、吹唢呐的先导,扶老携幼到山梁烧香祭奠。在祭坛处,大家都要在树间悬挂“陇打”,呈献干鲜水果,贴饰了酥油花的糌粑团,遍撒炒熟的黄豆、小麦、青稞。吹响海螺,高声呼喊各路神灵,祈求保佑全村一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没有灾害战乱,万事顺遂。喇嘛们也在山上念经不止。祭毕,将供品分给众人,作为吉祥神物拿回家去供在神位前。喇嘛还将供品酥油在每人额前抹一小点,以保佑男女老少都平安健康,不遭瘟疫病痛。在转山烧香日,还要举行赛马、射箭等具有木里藏族特色的民间体育活动。
新年活动——赛马
及将傍晚,转山者们手扛旗面长约一尺五寸的彩色绸缎彩旗回家,一路要高声呼叫“央可哟!”,表示把财神迎回到家中。在路上遇见其他村落的显要山梁,人们又要再次烧香、鸣枪。凡带有枪支的人最少也要鸣枪一响。回到家时,又要在火塘和屋后祭神烧香处拜神。
神山
过年期间,凡是家中有男女小孩年满十三岁的,要举行穿裤穿裙成丁礼。举行礼仪时,回乡过年的衙门官人、寺庙喇嘛、村中诸多亲戚长辈,都要接受成丁少男少女的拜见,并赐赠各种礼物。在亲戚长辈中尤以舅父为尊,给成丁的侄男侄女回赠礼物最重。
过年期间,村中每户要交肉头较厚的约三斤重的猪膘项圈肉一圈、香肠两小串、猪肋骨肉一块,交给当地官人集中,由官人转交给木里所属的经院寺庙曲拉寺的众多喇嘛食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