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方志四川•风物】《木里藏族自治县风物志》第一章:“世外桃源”的形成史——地理历史

作者:木里藏族自治县党史与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木里藏族自治县风物志》 发布时间:2019-04-06 22:20:55 浏览次数:897 【字体:

编者按

《木里藏族自治县风物志》简略版共五章,以木里山水开篇,继之展现其民族历史、宗教信仰、风俗人情和迷人风光。在具体章节里插入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再现木里人民认识世界、艰苦创业的心路历程。所选图片呈现了木里藏区净如明镜的天空、金碧辉煌的庙宇、茫茫林海、林间飞瀑、幽深峡谷、圣山圣湖、丰富多彩的风俗人情和文化艺术.....带读者领略那片天地的神奇与美丽,希望能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与心中的香格里拉和世外桃源形成共鸣。

第一章“世外桃源”的形成史——地理历史

木里藏族自治县,全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 ,四川唯一的藏族自治县,坐落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西北,境内重峦叠嶂、河流环绕,杂拉山、棉垭山屏于前,肃鲁贡嘎(恰朗多吉雪山)、麦地贡嘎峙于左右,旁绕金沙、雅砻两江,中贯木里、冲天二河。境内生活着藏、彝、汉、蒙古、苗、纳西、布依、壮、僳僳、白、回、土家、满、黎、傣、羌、朝鲜族等21个民族。

木里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境内整体地势的南倾,主要河流断层由北向南流入金沙江。并与三条南北向的山脉相间排列,构成木里典型的高山、山原、峡谷地貌。其中中部宁朗山脉最长,西部贡嘎山脉最宽,东部太阳山脉最大,山原地貌在木里境内保持比较完整。

木里地貌大致可分为平坝 、台地、低中山、中山、高山、极高山、山原、高平原、丘状高原九类。

木里县境内河流属金沙江水系,分别有雅砻江、木里河和水洛河自东而西排列,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境内32条大小河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县境内大小湖泊210个。总面积0.9万亩,湖泊边缘有着大片沼泽地,面积5.03万亩。

木里全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但由于地势高、地形复杂、海拔高低悬殊极大等诸多因素影响,形成木里多样变化的气候类型。木里县最高、最低海拔分别为5958米、1470米,巨大的海拔高差使木里气候呈立体分布。所以木里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

木里干湿分明,雨季集中。冬半年(上一年11月至次年4月)天空晴朗,气候干燥,降雨极少,形成明显干季。夏半年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86%。

木里四季变化不明显,平均气温1月最低(多年平均气温4.2℃),2月开始上升,至7月达最高(多年平均气温16.9℃)七月后逐渐下降,所以木里只有春秋季和冬季,无夏季。

木里地域辽阔,生物地理群落丰富多样。木里境内天然草地总面积563.78万亩,占辖区面积28.63%;森林覆盖率47%,居四川各县之首。有不少属于国家保护的“珍惜濒危”树种,其中有一级保护树种银杉。林内盛产食用菌品种繁多。木里境内动物种类繁多,有“天然动物园”美誉。陆生野生动物有353种,一级保护动物有白唇鹿、牛羚、云豹等6种。此外,木里还是各种名贵药用动植物资源产地。

木里境内矿产地45处,其中金矿储量巨大,有“黄金王国”之称。

木里山河壮丽,气势雄伟,风光秀丽,最色迷人,素有“绿色宝库”“天然动物园” “黄全世界”“最后的香格里拉” 之美称。县境内巍巍群山,起伏连绵;原始森林,遮天蔽日,碧波万顷,远接天际;高山草原,绿草如茵,牛羊成群;山花烂漫,杜鹃竞放,百花争艳;民俗淳厚,民风古朴。雪山、林海、奇峰、异水、溶洞、飞瀑、古寺广布其间,使木里成为集登山、探险、观光、考察为-体的旅游胜地和国家级攀西、滇西北、康南“香格里拉”和“亚丁”风景名胜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木里长海

木里名称由来及建制沿革

“木里”来源说法多样,大概有如下说法:

一是以木里大寺之名为全境之名;二是因木里为丽江纳西族吐司木天王所据,木里即为木氏之地;三是木里地名源于清末皇朝舆地图四川分图“米里贡巴”;四是木里意为宽广美丽的地方;五是木里之称源于元朝,原为“木龙”,至今木里蒙古族、纳西族尤称木里为“木龙”或“木笼”;六是木里原名“米里”,附近有山水酷似西藏米里亭圣湖,成为第二个米里亭圣湖,意为女神(巴丁拉姆)居住的圣地。

木里来源的不确定性,反映了木里地区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设置定笮县,隶属越嶲郡。

后汉、蜀国、两晋、南朝宋,定笮县仍隶属越巂郡。 南朝齐(479~502),合沈黎、越巂两郡为獠郡,定笮隶属獠郡。 后周天和三年(568),北周武帝改置定笮镇,隶属严州。 隋开皇六年(586),改严州为西宁州,十一年又改为巂州,定笮属之。此时木里地区主要居住着笮人、徙人、冉人、陇人,他们主要是由北往南迁徙的羌人部落,这些人形成了木里有史以来的土著先民。

麦地龙泥里铁索桥(“笮”,竹索也,反映木里当地人通过竹索达到不同地方的交流)

公元7世纪至公元9世纪,吐蕃兴起后与唐王朝不断交战,南征军民与木里当地居民逐渐融合,形成了木里藏族。

1580年,西藏第三世达赖喇嘛亲临康区理塘,木里百姓请求在木里修建藏传佛教寺院,黄教在木里兴起发展。

1604年,云南丽江土司“木天王”占据木里,统治长达43年,1647年,汉人贾卢乍摧毁木氏政权。

1648年,木里百姓拥护降央桑布为木里第一代大喇嘛,规定木里土司世代由降央桑布家(木里贵族八尔家)担任,至此,木里形成政教合一的统治局面。

新中国成立后,木里属盐源县管辖。

1953年2月19日,木里藏族自治区正式成立,1955年5月,改为木里藏族自治县,同年12月13日,撤西康省,木里归属四川省西昌专区管辖,1978年10月,木里并入凉山彝族自治州。

木里藏族

来源:《木里藏族自治县风物志》(2017年7月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


编著:木里藏族自治县党史与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木里藏族自治县风物志》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