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四川】同饮一江水 偶遇哪吒茶馆的“孪生兄弟”
同饮一江水
偶遇哪吒茶馆的“孪生兄弟”
席秦岭 梁成峰 刘琦
四川,乃千河之省,孕育了母亲河长江。
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是哪吒的故乡,宜宾叙州区泥溪镇,座落着一家哪吒主题茶馆(坤隆昌茶馆,以下简称“哪吒”茶馆)。
顺着长江逆流而上,到了上游岷江,在岷江的支流杨柳河畔,成都市双流区彭镇,孕育出一家百年老茶馆观音阁老茶馆。
哪吒主题茶馆与观音阁老茶馆,相距200余公里,同饮一江水,同泡一碗茶,很相似。它们都曾经历过磨难,也都因为川茶和服务本地人而获得重生。它们的老板,皆当地“土著”,有着浓厚家乡情结和传承川茶文化的情结,他们主打为当地人服务,坚持只收当地人一块钱一杯茶……
航拍成都市双流区观音阁老茶馆所在街道(朱建国 摄)
成都市双流区观音阁老茶馆外,一面旗就是茶馆的招牌(龚榜玉 摄)
杨柳河流经双流区彭镇,杨柳河水运繁忙时,来观音阁歇脚、喝茶的商人和小贩渐增。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了茶铺。何谓观音阁?采访中,记者听到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据《彭镇志》记载,清朝时期,彭家场曾发生过三次大火灾。大火几乎烧毁彭镇老街上所有的房屋,唯独观音阁幸存。当地老百姓认为是观音菩萨显灵,保佑了这里,便起名为“观音阁”。第二种说法,多年前,杨柳河屡发大水,洪水将下游新津的万亩良田淹没。当地人饱受其苦,决定从乐山请一尊观音像,安放到上游的柑梓树码头。谁知,观音像刚运到彭家场老桥处,突遇洪水,观音像沉底。洪水消退,人们将观音像从淤泥里捞出,供奉在了老桥旁的茶铺里,从此被叫作“观音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观音阁老茶铺曾由当地供销社统一管理。20世纪80年代,供销社允许承包经营茶铺,在二茶铺工作的李强姑姑成为茶馆负责人。
航拍宜宾市叙州区泥溪镇昌隆坤茶馆所在街道( 姚元全 供图)
宜宾市叙州区泥溪镇昌隆坤茶馆门口,老板姚元全正在请茶客吃粽子(姚元全 供图)
早前,泥溪镇的“哪吒”茶馆(昌隆坤茶馆)属于当地一个大地主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为公房,是当地的老年协会茶园。2020年,“8.18—8.19”洪峰过境宜宾,岷江干流洪峰水位达到或超过50年一遇洪水标准,当地共转移群众36173人。在这场洪灾中,茶馆受损严重,房子部分垮塌,茶馆荡然无存,老人没有喝茶的去处。见状,渡口签单员姚元全租下这间房,恢复院内天井,让茶馆回归、茶客回归。
观音阁老茶馆老板李强(钟树军 摄)
1995年,李强和母亲从姑姑手里接手茶馆时,成为茶馆老板儿,当时一杯茶钱3毛。多年与茶馆打交道,他练就了一门把玩茶水技术的好手艺,他用手腕控制水壶,将煮沸的水通过壶嘴泼洒成一个完美的水环。因为摄影师的介入,双流区观音阁老茶馆在老板李强手中走红网络,甚至传播到了海外。因为茶馆的走红,其所在的彭镇也越来越火,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李强的形象也变得潮起来,反扣鸭舌帽、头戴大耳机、架幅眼镜儿,仿佛成为他的标识。
“哪吒”茶馆老板姚元全(姚元全 供图)
姚元全小名叫姚三娃,小时候最喜欢看八仙过海、封神演义等故事,对哪吒和故事烂熟于心。与哪吒同为宜宾人,两人都有一身不认命的“反骨”,一个是“三太子”,一个是“姚三娃”,姚元全总觉得他就是哪吒,哪吒就是他。当他决定开茶馆时,就决定了将墙壁上绘满哪吒、他的父母、兄弟、师傅和他们的法器。与李强的现代气质相反,姚三娃回归传统,他身着红布长衫,戴上黑色毛线帽子,时光仿佛倒流到了从前。这天,他一手提着烧水的铜壶,一手用火钳夹出燃尽的夹蜂窝煤。不远处,烧的开水蒸腾起成片的水雾。
观音阁老茶馆里,演员正在表演川剧吐火,观众看得如痴如醉(刘伟 摄)
观音阁老茶馆里,票友们打起围鼓(张勇 摄)
“哪吒”茶馆,也时常有戏班前来表演,满足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冯浪 摄)
有一种说法,“川戏在川茶浸泡中沉淀”。无论是观音阁老茶馆,还是“哪吒”茶馆,都免不了川剧的身影,川剧成为四川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
在观音阁老茶馆,老茶客们喜欢聚在一起打牌,娱乐中交流,乡情在空气中流淌。放眼望去,老茶客中,几乎是清一色的男茶客,女性老茶客很少见(张勇 摄)
在“哪吒”茶馆,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也很像,聚在一起打打牌、吹吹牛。只是,与观音阁老茶馆里老茶客以男性为主不同,在这里坐茶馆的老茶客中,女性身影并不少见(李平 摄)
观音阁老茶馆,一块钱一杯茶,老板放一竹篮在灶台,茶客自觉投币,老伙计们争相开钱请客(张勇 摄)
在“哪吒”茶馆,老茶客们都习惯性地将一块茶钱压在茶杯下,这是他们的买单仪式。姚三娃对服务员讲,“有就收到,桌上没有也别问。”(姚元全 供图)
随着物价上涨,2000年,观音阁老茶馆茶钱涨到了5毛。2003年,涨到了1元。如今,茶馆针对当地老年人依然只收1元钱。
“哪吒”茶馆里,姚三娃有一个写满当地老人名字、联系方式的本子,针对这些老茶客,他也是坚持每人只收1元钱的茶钱。姚三娃说,每个月除去房租、水、电等费用,所剩无几,几乎不挣钱。但是,他觉得,茶馆已变成了当地老年人的精神家园,不能商业化,便继续将一元茶钱坚持下去。他说,“我也快退休了,就当是我养老的一个场所,有那么多人陪着一起变老。”
关于收费,他们也有共性:内外有别,对本地老茶客每座一元钱,但对于外地来的游客按市场价收费。
“哪吒”茶馆门口,有人正在拨火罐(姚元全 供图)
在观音阁老茶馆,有人正在采耳(廖铁军 供图)
在茶馆里,茶客还可以享受到不一样的服务。比如,在观音阁老茶馆,“一罐仙”为茶客提供采耳服务;在“哪吒”茶馆,传统的拨火罐也有人安排。
端午节,“哪吒”茶馆正在包粽子,请老人们吃(李平 摄)
端午节,“哪吒”茶馆正在包粽子,请老人们吃(李平 摄)
重阳节,观音阁老茶馆老板李强为老人们分发苹果和糕点等(张勇 摄)
无论是“哪吒”茶馆还是观音阁老茶馆,老板都珍视每一个老茶客。每逢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两个茶馆都会搞一些活动。比如,“哪吒”茶馆老板姚元全,在端午节那天与老人一起包粽子,请老人们吃;观音阁老茶馆老板李强则在重阳,为老人们分发苹果和糕点等。
在“哪吒”茶馆,老人们相互陪伴着,一起打牌,度过晚年时光。墙壁上,“哪吒”脚踩风火轮,似乎在为茶客打膀子、出主意(李平 摄)
姚三娃那个记录着老茶客信息的本子上,记者看到,有一茶客96岁。他说,“前年,老人家就去世了,享年97岁。”说到这里,姚三娃伤感了起来,“本子上已经有好几个永远都不会再来了。”他说,老人很喜欢这里,有人坐着轮椅都要来,不打牌,就坐在一边,喝一碗茶,听听,看看,然后满足地离开。有时老熟客会说:“要是几天没来了,那就是我以后都不会来了,糟了。”每听此言,姚元全心中一阵怅然。
“哪吒”茶馆,记录着本地老茶客的本子上,记者看见年龄最大的茶客96岁(姚元全 供图)
2023年11月24日,在观音阁老茶馆里,老茶客钟光群迎来了他的一百岁生日(丁平 摄)
观音阁老茶馆亦然,一些茶客永远都不会再上桌。2023年11月24日,在观音阁老茶馆里,老茶客钟光群迎来了他的一百岁生日。次年9月,老人永远闭上了双眼。每离开一个,李强就会伤感一次。
四川的茶馆,是一个小小的社会,是一个社会交往的舞台,是一个信息流动的公共空间,变的,是川流不息的人;不变的,是一方乡情,是一方水土的文化。
来源:云上双流
文/图:双流融媒全媒体记者 席秦岭 梁成峰 刘琦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