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美丽四川】成都世园会,让世界看到中国魅力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10-15 14:14:23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4年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专刊

成都世园会

让世界看到中国魅力

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

2024年4月26日,春末夏初之际,成都这座千年古城继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之后,再次迎来一场为期186天的国际盛事——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2024成都世园会)。此次盛会不仅是对成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对全球园艺事业发展的一次重要推动。成都,以其独特的公园城市理念与绿色生态营造,为世界呈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一、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引领2024成都世园会

世界园艺博览会是由位于荷兰的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以下简称AIPH)批准举办的最高级别专业性国际园艺博览会,创办于1960年,是世界各国园林园艺精品、奇花异草的大联展,被誉为花卉园艺界的“奥林匹克盛会”。自1999年昆明首次举办世园会以来,中国已相继在沈阳、西安、北京、扬州等城市成功举办多届世园会,每一次都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2021年,AIPH致函成都,确认成都市正式获得202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权,标志着成都将在全球园艺舞台上再次绽放光彩,成为继昆明世园会之后,中国西南地区第二个举办世园会的城市,也是国内第10个举办世园会的城市。

成都在本届世园会筹备过程中,全面贯穿绿色发展主基调,以“绿色低碳、节约持续、共享包容”为办会理念,依托自然的山水资源、丰富的地形地貌,遵循自然肌理、顺势垒土理水、因地植树栽绿,通过一系列科学规划与精心筹备,充分体现成都公园城市特色。

“公园城市、美好人居”,这是2024成都世园会的主题,也是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重要理念。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并非简单的城市绿化或公园建设,而是将生态、生产、生活三者有机融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成都以“五绿润城”“百花美城”“千园融城”行动为牵引,持续推进环城生态区、锦江公园等重大生态工程和“回家的路”“口袋公园”等生态惠民工程,加快塑造城园相融、蓝绿交织的大美公园城市形态。

本届世园会会徽标志图形把大熊猫的头像元素和芙蓉花瓣的元素进行巧妙地融合。在熊猫头部上方,EXPO字体融入竹子的视觉元素,也隐喻着世园会蒸蒸日上、节节高之意,并彰显着中国文化底蕴和成都地域特色。

本届世园会的吉祥物取名“桐妹儿”,取意于成都人对小女孩的昵呼,亲切友好,朗朗上口。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桐妹儿的形象就是来源于古老东方文化中的“三星堆青铜鸟”和“中国鸽子树”珙桐为创意核心,蕴含了生态文明、古蜀文化和国际主义三大核心设计理念,同时参考和平鸽的形象设计,又体现出人们对和平、友好、平等、自由等共同价值观的追求,也寄托各国人民世代友好往来的美好愿景。

根据大众投票、专家意见,结合成都特色植物情况确定成都市花芙蓉花为2024成都世园会会花。芙蓉寓意高尚坚定、团圆美满,表达对2024成都世园会圆满举办的愿景和祝福。

二、“一主四辅”布局中的绿色发展理念

2024成都世园会首次创新采用“一主四辅”会场建设格局,除了在东部新区绛溪河生态走廊中部建设主会场外,同时增设了温江川派盆景、新津现代农艺、郫都花卉苗木、邛崃生物多样性保护4个主题分会场,形成“一主四辅”空间布局,以园艺为媒介,向世界人民传递绿色发展理念,展示诗意栖居的美好生活场景。

(一)主会场

2024成都世园会主会场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绛溪河生态绿廊中部,规划总面积达161公顷,依龙泉山而聚,傍三岔湖而栖,山水相融、丘田相连。园区设计充分保留了原有的绿色基底,将生态本底和规划景观有机结合,呈现出成都特色和未来之城的山水风貌。

主会场建设以“芙蓉花”为灵感,从空中俯瞰,整个园区如同一朵盛放的芙蓉花,迎接世界各方宾朋。园区内,林木葱郁、水系环绕,绛溪河蜿蜒而过,竹编桥、月漾桥、鱼凫桥等景观桥依次排开,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在建筑设计上,主会场内的重要场馆和建筑均遵循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使用环保材料和多种节能技术。例如,综合服务馆东西两侧的裙楼采用倾斜式幕墙设计,减少太阳直射并增加遮阳面积;零碳花园则采用低碳环保的现代木结构材质,顶部安装有光伏板以提供绿色能源。

(二)分会场

除了主会场外,2024成都世园会还设置了4个分会场,分别位于温江区、郫都区、新津区和邛崃市。每个分会场都根据属地特色进行了精心规划与设计,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图景。

温江分会场以川派盆景为主题,依托其“四河穿流、江水温润”的自然条件以及川派盆景的发源地优势,由“一园一馆一轴”组成,展示了传统园林艺术与现代花卉产业的融合。在一“园”展示花艺生活美学,展销花木盆景等,举办系列活动;在一“馆”展示川派盆景文化精粹,举办系列竞赛;在一“轴”打造集品质餐饮、旅游休闲、园艺观光为一体的特色消费带。展示新时代“在希望田野上”的“金温江”之美。

郫都分会场则以“现代花卉产业未来发展答卷”为主题定位,核心区1.8平方公里,示范片区16平方公里。升级锦绣花环慢行体系及周边景区花园,构建“一心、一片、一环、十二园、百点”空间布局,优化花卉产业链,突出花卉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增强当地企业和居民的花卉产业发展参与感和幸福感。

新津分会场以“美好乡村·多彩农艺”主题,依托天府农博园“一馆一轴、一环三区、N点协同”布局,打造“一田、两带、三馆、四片”,展示农艺与乡村四季特色风貌。通过农艺技术、生活、创意和文化四个维度开展活动,彰显农艺之美,推动生态价值转化。

邛崃分会场位于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现有超7000种植物和4000种动物。以生物多样性为主题,旨在打造集游憩、研学、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园区,展现和谐共生的公园城市绿色生态特色,成为成都主会场的生态支点。

三、世园会中的绿色生态营造

2024成都世园会全面贯穿绿色发展主基调,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展会全周期。以主会场为例,从园区规划到建筑设计再到日常运营维护等各个环节都充分体现了绿色生态的营造理念。

(一)因地制宜打造生态园林

在设计主会场时,积极保留原有的绿色基底,将生态本底和规划景观有机结合起来,依托园区内大部分山体丘陵,因地就势构成园区丰富的空间变化,将场馆和景观精心布置在起伏的丘陵之中。于是,枫杨、樟树、柏木等乡土树种得以保留,洼地、山林被尽量利用。绛霞湖畔,自然起伏的山坡挂着“保留林”的牌子,葱茏茂密的山树林花倒映在湖面,与周边景观和谐相融,共同组成主会场如诗如画的园林风貌。

此外,主会场在建设中也充分践行绿色低碳的办会宗旨,减少土方开挖,减少碳排放;就地利用原生态石材,降低环境负荷……比如,绛霞湖作为世园十景之一,建设时在现状两级台地地貌基础上,依山就势营造上下两湖,大大节约了工程挖方。在不改变原有地貌的基础上,园区巧妙利用湖间自然落差打造出“悬湖漱玉”瀑布景观,并设置了3种流量模式:重要活动时段,全流量开放,呈现宏伟气势;一般展出时段,瀑布分段流水形成潺潺流水景观;夜间或普通时段,流量关闭,展示崖壁自然生态景色。

(二)科技赋能建设低碳会场

在主会场入口处,矗立着三片巨大的“芙蓉花瓣”,其中最大一片高16米、最宽处53米。三片巨大的“芙蓉花瓣”不仅是风景更是实用的雨水收集器。这些“花瓣”将雨水汇聚到中心再通过管道引入地下的雨水过滤储存系统,预计年雨水收集量可达2500吨,满足园区部分绿地的日常浇灌需求。不仅如此,入口处综合服务馆东西两侧的裙楼采用倾斜式幕墙,可减少太阳对室内的直射,檐口外挑辅助增加遮阳面积,半透明屋顶提供自然采光,以被动式技术实现节能减排。

位于主会场东侧的零碳花园建筑采用低碳环保的现代木结构材质,由三个圆形展厅和一座观景云桥组成。展厅内,从严峻挑战、国际共识、大国担当、世园实践、碳排放和碳中和、节能减排等方面,深入浅出地展示“双碳”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展厅顶部,全部安装有光伏板,以取自自然的绿色能源,为建筑提供送风降温、手机充电等实用功能。

除此之外,2024成都世园会采用的绿色低碳举措还有很多。比如,主展馆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采光,让建筑兼顾夏季遮阳与冬季集热,减少运维能耗;园区内建有完善的海绵系统,通过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措施,高效利用雨水,减少自来水的使用;在市政设施设备、夜间场景营造及建筑中,均采用节能设备。

(三)产业融合打造永续盛会

世园盛会是展现城市生态文明和经济活力的窗口,作为成都世园会主会场,成都东部新区正在实现园与城在空间、功能、风貌上的有机融合,赋予区域经济发展新内涵,打造“永不落幕的世园盛会”。

以“营建一体”为目标,成都东部新区将统筹场馆会时会后功能转化利用,在展会结束后转变为城市功能项目永久保留,让建筑与完善城市功能、承载产业布局、创造消费场景有机结合,促进世园会生态价值向社会价值、人居价值、产业价值转化。据成都园博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锦云楼会后转化为西蜀古典园林博物馆;主展馆会后转换为新区文化艺术中心;天府人居馆会后转化为川蜀体验民宿群。

2024成都世园会不仅是一场视觉与感官的盛宴,更是一次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实践。通过这场盛会成都向世界展示了在公园城市建设和绿色生态营造方面的成就与决心。未来成都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4年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专刊)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