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美丽四川】嘉陵江黄金江岸:愿揽冬阳长照君||廖天元

作者:廖天元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5-07 14:37:27 浏览次数: 【字体:

嘉陵江黄金江岸

愿揽冬阳长照君

廖天元

蜀中常年云遮雾绕,有“蜀犬吠日”一说,四川民歌唱的也是《太阳出来喜洋洋》。晒太阳,在四川绝对是一道景观。那一份温暖与明亮,是四川人与阳光独有的浪漫。

冬天,在浅丘连绵、一江环绕的南充市嘉陵区湿地公园——黄金江岸晒晒太阳,实在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

远眺,浩浩荡荡的嘉陵江水撩动得人心旌摇曳。抬头,有燃烧着的枫叶;俯身,有傲然盛放的雏菊;不远处,伫立着古色古香的亭台……在初冬的黄金江岸上,眯着眼,伴随着暖阳而来的是杜甫“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的千古诗句,一不小心就与诗人撞个满怀。

这江,是嘉陵江,江水清澈得像一块碧玉。她从巍巍秦岭出发,一路纳溪成河、汇聚成川,最终把最柔美的身段展现在南充、留给嘉陵。这岸,原本是一片荒滩,一片沼泽,一堆乱石,而今,这岸,一亭一榭,一花一叶、一山一池,都让人误以为走进了春天,走进了苏州园林……

江南的苏州园林是什么模样?假山池沼、亭台轩榭吗?一步一景、曲径通幽吗?是,好像也不是。那年去苏州,急切想去拜访网师园,跟着导游穿过熙熙攘攘的十全街,走进一条已经忘记名字的小弄,再一拐弯,进入一条极窄的羊肠小巷。脚下的石子路有些叮叮当当,墙边长着斑斑驳驳的青苔,时不时还有几棵小草顽强地探出石缝,一阵拙朴的乡野气息迎面而来。在曲曲折折的小巷深处,我终于见到网师园三3个字。这与我天马行空的想象实在大相径庭,我以为的园林,位置一定依山傍水钟灵毓秀,处在红尘中一二等风流繁华之地,哪晓得竟在偏僻小巷深处、杂处于民居之间。我以为的大门一定是金碧辉煌、气势非凡,哪知道园门设计简朴无华,石库门低矮粗糙。疑惑之中,我不由想起陶渊明的一句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园林的主人,是不是特意在寻找一种“邻虽近俗,门掩无哗”的清净,一派高洁自乐的洒脱?

这样看来,黄金江岸与苏州园林的选址思路倒有天壤之别。黄金江岸北接西河长廊,西连南湖公园,东达猪山松林,南抵凤垭山景区,占地5500亩,江河沿线6.8公里,山峦江水、江滩湿地尽揽入怀。两者内涵也不一样。苏州园林本质上是私家园林,一草一木体现的是主人的情趣,而黄金江岸则是你的,我的,他的,一景一物都着眼百姓的幸福。

沿江岸缓缓前行,大美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大自然在初冬绘画的技艺炉火纯青。春天颜色太过娇嫩,夏天过于浓烈,秋天些许淡薄,只有在初冬,大自然泼洒的颜色,沉稳而大气,内敛而恢宏。看那枫叶,此时燃烧得璀璨夺目,一树红、一片红、一岸红,树木高低参差,火一般的颜色似乎有着奔跑的欲望,瞬间便烧到游人心尖。我是喜欢这江岸的树的,学建筑的儿子告诉我,这里面的树起码有百种,有观花类、观果类、观叶类、林木类、荫木类、藤蔓类、竹类、草本类。我听得云里雾里,不明所以,但我分明还是感受到各类花木的花容叶貌带来的宁静和愉悦。其色,其香,其姿,无一不让我满心欢喜。

园林中的石头,似乎就有真正苏州园林的风范了。那些石头鬼斧神工,巧趣天成,随地一放,便有无穷的神韵。人说苏州园林的石头,有着瘦、皱、漏、透之品格,顽、清、拙、丑之特征。我不知道黄金江岸的石头是否来自太湖,是否也具有这品格和特征。有一日,我围绕一处石峰仔细端详,我终于看到石峰透出的阳刚和阴柔之美,浑朴稳重和奇突多姿之态,瞬间懂得顽清拙丑的所指所代。曹雪芹说,石头变出贾宝玉,吴承恩说,石头变出孙悟空。石头真有灵的话,黄金江岸的石头又会带给我们什么惊喜?嗯嗯。

石头无语,却会说话。江岸有一块石头因刻有一首《采桑歌》,格外引人瞩目:

日出采榆桑,阡陌遍芬芳。天清地亦旷,荡荡复沧沧。一江水凝碧,两岸树生香。扁舟闲撒网,鸥鹭远成行。时见牛羊走,白云卧篱墙。……旧时农事苦,采桑换稻粱。生计多勤苦,艰难亦备尝。可叹无由说,黯然颜色伤。如今盛世里,绸都遍霓裳。采来好生活,织成锦绣章。果城绕玉带,丝路换新妆。一似嘉陵水,千年万年长。

嘉陵区是桑茶之乡,诗中描绘的采桑景象栩栩如生,可惜采桑的姑娘不在。如果在,被李白看见,又会写下“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的句子吧!

累了,在亭子里坐坐。亭,是苏州园林最不能缺少的角儿,黄金江岸也不例外。七八九座亭,座座重檐翘角,碧瓦红楹,雕梁画栋,饱含禅意。联是亭的眼,有联曰:

到此与青山对坐,看霞卷云飞,千帆过尽;

问谁是明月知音,任天荒地老,一念不生。

好一个一念不生!与青山对坐,其实是与自己对坐,真一念不生吗?在冬日暖阳下行走,不由自主想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富人问在沙滩上烤太阳的放羊娃,你为什么不努力?放羊娃反问,努力的意义不就是为了能自由地烤太阳吗?我曾经笑放羊娃,也笑富人。如今,好羡慕放羊娃,能在冬天拥有一身暖阳。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廖天元(四川南充人,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羊城晚报》《四川日报》《燕赵都市报》《华西都市报》《龙门阵》等20多家报刊发表作品10万余字,有作品被《杂文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并收入多种选集)

供稿:南充市嘉陵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