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美丽四川】青林口采风‖赵平

作者:赵 平 来源:行脚成都 发布时间:2024-03-28 14:29:20 浏览次数: 【字体:

青林口采风

赵 平

对遍布在蜀地四方大大小小的古镇,我向来就抱有浓厚兴趣,那是历史的积淀、时光的定格、文化的闪烁。行走在古镇上,如同翻阅一份沉甸甸的人文档案,个中满是愉悦和充实。

这些年里,无论是宜宾李庄、泸州尧坝,还是资中罗泉、郫都唐昌,这样的感受总是随着我每一次在古镇的游历,越发地清晰和生动起来,以至于当我来到江油二郎庙镇的青林口,那古镇的魅力令我再一次深深地折服。

早晨从成都出发时,铅云密布,天气阴冷,车行两个多小时,刚下高速公路即是艳阳满天,暖意初起。天公作美,眼望四周的山林依旧青翠葱茏,生机盎然,全无冬日的萧瑟,倒透出来几分明媚的春意。

一行人沿着一条平坦的水泥路进到镇里,细窄狭长的石板路两边,建有不少雕刻着精美图案的木质结构建筑。据资料介绍,这多为清代及民国时期的民居老屋。来到古镇的第一印象,就让人感受到这里浓郁的人文自然景观、厚实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鸡鸣三县,古镇青林口”。被称作“蜀道第一古镇”的青林口始建于元末明初,兴盛于清代中期,由于地处江油、剑阁、梓潼三县交界的川北出口通道,历史上就曾是交通要地。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青林口逐渐成为了一个发达的商贸集散地,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商贾云集,会馆林立。如今,镇上的古建筑群已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火神庙、文昌宫、闽粤会馆等几处寺庙会所虽历经风霜雨雪,岁月流逝,但都保留得比较完整,依稀可见当年的神采风韵。

沿着镇口的潼会路走到尽头,便是年代久远的红军桥。同镇上的古建筑群一样,红军桥也入选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青林口悠久历史的标志之一。

红军桥原名“合益桥”,全长不过二十来米,始建于清乾隆辛亥年(1719年),后为解决场镇交通,繁荣商贸,当地商贾于清光绪20年(1894年)又集资修建了桥楼,按“同舟共济,大家受益”之意,这座小桥取名为“合益桥”。合益桥虽是短小,但由于横跨流经古镇的青云溪河,把小镇连接了起来,成了镇上一处必经的要道。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经青林口,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革命斗争,在此留下了很多革命遗址和石刻标语。红军撤离时,一位女红军因病不能随队撤退,留在当地一户老乡家休养,后遭反动武装还乡团搜捕,被绑在合益桥上严刑拷打,女红军坚贞不屈,被还乡团杀害于桥上,壮烈牺牲。新中国成立后,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人,当地政府顺应民意,将“合益桥”改名为“红军桥”,青林口因此也被称作“红色古镇”。

走上这座古朴的小桥,我在桥上缓缓走了几个来回,细细体味着个中那份厚重的历史烟云。明艳的阳光下,十多支暗朱色粗大廊柱默默地伫立着,有力地支撑起桥楼的飞檐屋顶,那些原本粗粝的石桥护栏和青石桥面,桥两侧刻有“红军是穷人的救星”“婚姻自由”鲜红字样的石碑,也都被覆盖上了闪烁的光影,这景象不禁让人有些思绪联翩。显然,经过岁月风雨的洗礼,这座小桥已经不再仅仅是一座桥了。

同大多数乡镇一样,青林口镇上也多见老人和小孩,人们都非常淳朴厚道,即便只是同他们简单交流,也能感受到浓浓的善意和温暖,如同头顶冬日里明媚的暖阳。这里不像很多古镇,充斥着喧嚣嘈杂的商业化气息,几条老街上,只有三三两两的当地人在出售黄豆、皮蛋、盐菜一类的土特产,做生意的几乎都是老人,似乎有没有买主并不重要,大家聚在暖烘烘的太阳下面摆龙门阵才是目的。

在红军桥一侧名为青云街的老巷子里,我遇见了做豆瓣酱的刘大爷。

青云街是河边一条逼仄的小巷,听闻镇上有一棵高达二十来米、树龄超过三百年的菩提树就长在巷口,这也是我来古镇想要去看看的地方。

我顺着小巷一直往前走,巷子里静静的,长长一溜木板门面大多关得严严实实,似乎很久没人居住了。一处厚实古拙、漆色斑驳的院门上方,“诚信赢天下”的牌匾被斜射过来的阳光映照着,明晃晃很是耀眼,一副“金玉满堂家宅旺 洪福齐天富贵长”的阳刻楹联,伴着威风凛凛的门神秦琼与尉迟恭分列左右。门庭的木头质地已经陈旧,曾经鲜艳的色彩也很黯淡了,想必多年前,这里也许住着镇上的大户人家,或者就是一家商号钱庄。

隔着老远,看见小巷深处对列摆放着几排黄褐色陶制大缸,走近细看,原来是一户制作豆瓣酱的作坊,二十来个硕大的陶缸里盛满了正在晾晒发酵的辣椒酱,鲜红夺目,煞是好看。一旁老屋门前,长椅上坐着晒太阳的两位老人,见我从面前经过,都抬起脸来对着我笑。

我停下脚步向他们打招呼,“大爷,今天天气好,出来晒太阳哇?”

“就是啊,前一阵子冷秋秋的,难得出太阳了,晒得安逸,你来坐一下嘛。”其中一位戴毡帽的老人挪挪身子,拍了拍空出来的位置对我说,笑意让他布满皱纹的脸像一朵盛开的花。

“不坐了,我还要去看你们镇上那棵菩提树,听说是几百年的老树了,都说是棵神树哩。”我笑着谢过他的好意。

“那是哦,祖辈上传下来的,不远了,再走几步路,前头就是。”老人指了指前方对我说。

我看着几排陶缸问他,“大爷,这是你做的豆瓣酱啊?”

“是噻,我都做了几十年咯,你买点回去不嘛,我的豆瓣酱炒菜好吃得很,比市面上这个那个豆瓣都巴适,连成都绵阳的都专门过来买。现在可以寄快递,每年我都要寄出去好多哦。”老人为自己的产品打起了广告。

我这才注意到,老屋外墙上端端正正贴着一大张喷绘条幅,在表现传统工艺制作豆瓣酱的木刻画底纹上,“百年老字号秘制豆瓣酱”的字样很是醒目,下面有一行小字“青林口古镇刘大爷”,后面还留有电话号码。时代不同了,这位刘大爷还挺有商业意识。

我很快来到了菩提树下。这里地处镇边一隅,少有行人经过,四周听不到一点声响,一棵高大的乔木在小路边岸然兀立。

菩提树被佛教视为圣树,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修成了正果,菩提一词即有觉悟、智慧之意,指人如梦初醒,顿悟真理,达到了豁然超脱之境界。

驻足树下,仰头望向树冠,但见一树枝叶嵌入天际,因为季节的原因,虽有凋敝黄叶间杂其中,却依旧枝繁叶茂,直耸蓝天。在路边写有“菩提神树”字样的石头上静坐片刻,时有和风阵阵,间闻鸟鸣啾啾,一时间,不觉气定神闲,宠辱皆安,颇有几分脱俗清心之快慰。

除去老街老屋凸显着浓郁的古镇风貌,青林口镇上的豆腐、豆腐干、糖心皮蛋也极有特色,而豆腐宴更是古镇的特色之最。李家豆腐、刘记豆腐庄、李氏豆腐庄都是镇上有名的豆腐餐馆,店里的怀胎豆腐、菊花豆腐、脆皮豆腐、酸菜豆腐,都采用当地山泉水点制的胆水豆腐烹制,酸辣甜香,一菜一味。

午饭时间到了,我们一行人选了一家豆腐餐馆坐下,店主人过来热情地为我们摆碗放碟、掺茶倒水。

按菜谱上的特色菜品,我们点了若干。写菜单的小伙子见我们十二个人挤坐在一张桌上,非常贴心地提示我们,像怀胎豆腐、脆皮豆腐这些特色豆腐菜都是十片一份,如果要保证桌上每位客人都能品尝得到,可以按人头再添加数量,当然,加几片另收几片的钱,这个先要给大家讲清楚。

菜一道道端了上来,大家举箸饕餮,大快朵颐,连声赞叹这豆腐宴确实美味,名不虚传。其中有一道形似李庄白肉的非豆腐菜品“大刀腊肉”,更是肥而不腻,香醇爽口,只可惜每人仅能吃到一片,不由得直呼口福难饱,太不过瘾。

离开青林口已近黄昏,冬日的暖阳依然还是那么明媚,清晰地映照出了镇外远山的轮廓。我在镇口公路边站定下来,回望着身后的古镇,竟有些流连忘返,依依不舍。

这个近乎原汁原味的小镇远离尘嚣,古韵犹存,真是一个寻找乡愁记忆的好地方,让我人还未离开,就已经期待着下次重游了。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行脚成都

文/图:赵 平

来源: 行脚成都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