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春节特辑】龙凤情缘‖何春奎

作者:何春奎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2-12 15:26:09 浏览次数: 【字体:

龙凤情缘

何春奎

“我有个发现,”莲花湖边慵懒的阳光下,朋友一边品茗,一边饶有兴致地说:“你们西充乡镇有叫车龙、祥龙、凤鸣的,村子有称回龙场、蟠龙村、凤头寺的,山有化凤山、凤凰山,水有青龙湖、九龙潭,就连一段水渠也要叫‘龙渠’,西充究竟有多喜欢龙和凤哟?”

西充县莲花湖(图片来源:南充微报)

朋友的话信息量大,让我在自豪间有些反应不过来。

先从化凤山的传说说起吧。

很久以前,一穷秀才来到西充,一边写字画画卖一边读书,与一位富家千金相识相恋。但因“门不当户不对”,招致父母强烈反对,最后深爱的两人来此山跳崖殉情,化为一对“龙凤”飞舞山间,此山得名“化凤山”。其实传说很多,但数这个最打动人心。化凤山公园以石刻形式,将这个传说图文并茂呈现在环山路的石壁上,生动表现西充人对忠贞爱情的赞美和愿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渴望。

“祥龙板凳龙”,一项传承三百余年的非遗。“板凳龙”源于传说,相传,东海有条龙因违反天条,为旱区播了场大雨而被斩,人们听闻后,悲痛不已,用板凳连接斩断的龙体,日夜祈祷它活过来。

水是农民的命根,自然对行云布雨的“龙”寄予厚望,“板凳龙”自此流传并成祈雨习俗,随“湖广填四川”来到西充。因西充常年干旱少雨,“板凳龙”历经洗礼,在祥龙这片土地扎下根来,成为生动的地域文化。“祥龙板凳龙”不仅舞动在乡间社火里,近年来频频登上城市春晚和各种表演舞台,祥龙乡也得名全省“板凳龙舞之乡”。

“我纠正一下你刚才的说法,是‘农渠’非‘龙渠’。”边鼻音不分的西充腔有碍表达,我蘸蘸茶水,在桌面手写二字区分。20世纪90年代,升钟水库灌区工程建成,一渠碧水逶迤来,西充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命运。

“我也曾误作‘龙渠’的。你看嘛,渠绕山间,渠网密布,不正似兴水之神的‘龙’吗?”我说。

龙凤文化是一种人文积淀,凝聚了对未来的善意和期许。作为神话中的灵兽,龙和凤被赋予众多灵性,龙“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凤“麟前鹿后,蛇头鱼尾,鹓文龟背,燕颌鸡喙”,表达了人们对成功、美好、圆满的希冀,也不断内化为生活元素,文化信仰。

老一辈心中,龙凤是最美组合。他们告诫年轻人,“一儿一女”才“好”,“一龙一凤”喜庆。西充崇教尚学,耕读传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朴素情怀,甚而附着在孩子的名上。少年时代,听闻一位乡村教师,育有一儿一女,取名文龙,文凤。一双儿女不负众望,一前一后考入中师,学成后发扬光大父辈事业。在那个车、马、邮件都慢的年代,这段佳话迅速从一个村子传到另一个村子,从一个乡传到另一个乡。各家各户纷纷“抄作业”,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供,就是期盼子女“成龙成凤”。

现在的化凤山,主打“龙凤文化”,以山建公园,人们徜徉其间。听听迎凤楼、栖凤楼、仪凤廊、鸣凤亭、鸾凤亭这些美丽的名字,看看照壁上精雕的姿态各异的龙凤图案,品品本土楹联家为楼、亭、廊上创作的对联:“凤集高岗鸣盛世、亭囊雅气涌和风”“鸾恋峻岭仰瑞气、凤栖梧桐叶为枝”……寄寓了西充对龙凤多少深情!半山腰有所“九龙艺术高中”,登山途经此处,时常可欣赏到陈列的不俗画作,细听悠扬琴声,不啻一种文化享受。

西充县化凤山公园(图片来源:微西充)

得到“龙凤”文化滋润的西充人,追求并实现着文化自由,饱满的心灵与“龙凤”互相赋能,演绎“龙凤”传说,以“龙凤”取名。县境西北一湖因丘山环抱,状似青龙腾舞而得名“青龙湖”,凤鸣,双凤,车龙,祥龙这片地域,流传着许多美好的“龙凤”故事,因此所得地名,大气又美感。城郊双龙桥,依托龙凤文化,打造成了四川最美文旅村庄。

西充青龙湖(张力 摄,图源:四川新闻网)

没人见过龙和凤的真身,但心中都有龙和凤的模样。说到底,龙凤是国人的共同图腾,不独西充人喜爱龙和凤,应说中国人有多爱龙和凤!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何春奎(四川省西充县人,教育工作者,作品见于《青年文学家》等报刊)

供稿: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