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中秋特辑】中秋节旧话│唐长寿‖碓窝与糍粑│张宗源

作者:唐长寿 张宗源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9-30 14:15:17 浏览次数: 【字体:

中秋节,是传统的节日之一。根据历史记载,中秋节的习俗非常丰富多彩,包括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玩花灯等等。其中最为重要的习俗就是赏月和吃月饼。

中秋节旧话

唐长寿

明《嘉定州志》载:“八月中秋,土人原不重此俗。唯士大夫家造月饼相馈遗,治具赏月。里中赛土神,扮杂剧,声乐文物亦各相竞,谓之看会。”明代中秋节,乐山老百姓和士大夫的过法是不同的。士大夫喜欢人际交往,重在“赏月”——很雅;老百姓则喜欢大家在一起凑热闹,重在“看会”,对标志性的“赏月”无所谓——很俗。很俗却传承展示了地方民俗文化,以今人的观点来看,更有价值。

中秋夜月(乐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供图)

到清代至民国,乐山沿袭明代中秋节俗而有所变化。民国《乐山县志》载:“八月中秋,士大夫家购月饼相馈遗,陈糕饼果饵作赏月宴。夜中男女遨游,亦如元宵送瓜之仪,亦如元夜送灯,而偷青则易为偷瓜矣。”依然各唱各的调,“雅”“俗”判然有别。

那时,“士大夫”家摆上桌子,供上月饼水果“作赏月宴”,或有三朋四友相聚,对着月亮吟诗作文。身处乐山的潘榕就作诗道:“中秋自古称佳节,玩月吟诗留翰墨。”马一浮抗战时在乐山,时不时邀上几个文友“共集濠上看月”。他在乐山7年,就有《乌尤中秋》《乌尤夜月》《中秋夜乌尤玩月》四首中秋诗。但乐山“有月时少,无月时多”,最扫兴的是“月不出而遇雨”,便只有叹息“人生百年驹过隙,几年能见中秋月”?

那时,也有些行伍出身的父母官,如民国时驻防乐山的“陈八师”师长陈洪范,也要“雅”一番,做做赏月诗——“秦时凿壁唐时寺,待我寻秋绝顶行。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吹下步虚声”。倒也像回事儿,还刻在了乌尤寺山上。但知情者说,此乃赵熙捉刀也。而“楼上远山楼下雨,秦时明月晋时圆”就真题赵熙之名。如此,中秋之“雅”就在似真似假间了。

罗目古镇手工月饼(乐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供图)

还是老百姓“俗”得真:吃就吃个饱,玩就玩个欢。除月饼、麻饼、水果外,还打糍粑、炒花生、锤核桃,自食其力,得其真味。管它月亮出不出来,大老粗都不会去吟诗作文,而去偷东偷西。所偷其实也只是南瓜、冬瓜等多籽菜瓜之类,偷了也不拿回家,而是送“无子之家”,求的是人家多子多福,终究是自娱娱他。

一个中秋节,“雅”的自雅,“俗”的自俗,只要觉得是在过节就行。

碓窝与糍粑

张宗源

碓窝,对于现代的年轻人来说,已经是古董了。广泛的电气化,以先进的粉碎机、磨面机代替了落后的磨子、碾子、碓窝。

你不认识碓窝吗?你到中药店去看那个舂中药的铁盔子就想象得到了。这种铁盔子现在好多家庭都还在用,以舂蒜泥、豆浆、花生浆之类,因而取名浆盔子,再配以铁杵,就是一套完整的工具。我们这个地方的碓窝是用石头打制的,形体是浆盔子的七、八倍。再配以碓窝棒,就构成一套完整的食品制作工具。碓窝棒是木制的,中间细以便于握手,两头粗且呈椭圆形,以增大与食物的接触面。这套工具,在央视的旅游节目或美食节目里常能看到,用碓窝舂糍粑,就是这套工具。

舂碓窝,是我们孩提时摆不脱的劳动。最累人的是八月十五舂糍粑。舂糍粑先要用清水把碓窝洗干净。用清水洗碓窝除了卫生要求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利于糍粑不粘碓窝。当糯米被舂烂后,黏性越来越强越费劲,往往累得你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这时就用清水把碓窝棒润湿了再舂。虽然累,但一想到又糯又香的糍粑味道,劲头又来了。如果嘴馋,还可以扯一块来吃,先品为快。

碓窝舂糍粑(图片来源:上游新闻)

舂碓窝最难受的是舂辣椒面。先要把辣椒炕脆,趁热马上舂。舂得越碎,辣味越强,呛得你鼻痒难赖,眼泪长流,呼吸困难。所以我舂辣椒就在嘴上围根毛巾闭着眼睛一阵乱舂。有一次舂辣椒面,我趁婆婆来检查舂细没有,一溜烟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最有趣的是舂雪碓窝。20世纪50年代初下了一场大雪,那是我儿时记忆中最大的一场雪。下雪的头一天傍晚,瓦房上就堆起了雪,但并不觉得很冷。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满院子房上地上都是雪,房上的雪起码有两寸厚。走出院子再一看,整个大地白茫茫一片,银装素裹,美丽极了。我们小孩子就捏雪坨坨打起雪仗来。父亲和二爹就用撮箕从房上刮下雪来倒在碓窝里舂,起码用了4、5撮箕雪才舂成一个碓窝形状。又抽出一片编晒簟的篾片圈成圈,放在舂紧的第一层雪上,又刮来雪倒上舂,一直到舂满为止。然后将这块雪碓窝取出来挂在厢房巷道口后的房檐上。雪停了,天晴了,我们每每放学回来,都要去看看这个雪碓窝。大人说,大雪兆丰年,这个雪碓窝就意味着来年有好收成。所以我们像爱护宝贝似的,总要去摸一摸,哪怕冰冷刺骨也觉得可爱。直到4、5天后这个宝贝才化完,我们还觉得蛮可惜的,总像失去了什么。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唐长寿(乐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供稿)

张宗源(盐亭县地方志办公室 供稿)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