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四川】九寨沟是怎样保护下来的?‖万晓玲
九寨沟是怎样保护下来的?
万晓玲
九寨沟长海(汪毅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九寨沟,位于川西北高原岷山山脉南段戛尔纳峰北麓,属阿坝州九寨沟县(原南坪县)境内,为长江水系嘉陵江上游白龙江的白河支流源头,昔日处在深山人未识的九寨沟,如今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绿色环保21”三项国际桂冠,是国家5A级风景区,方圆达700余平方公里,有“人间仙境”之称。
九寨沟是怎样被发现的,又是怎样保护下来的呢?
九寨沟,古称羊峒,在历史上先后为四川(广汉郡)、陕西(秦州阳平郡)、青海(吐谷浑)、西藏(吐蕃)所辖,明代以后归四川。1949年12月解放,属松潘县第二区。1953年成立南坪县,为白河区所辖,1998年更名为九寨沟县,1999年划归九寨沟管理局管理。
九寨沟是藏语意译,即有树正、盘信、彭部、尖盘、黑角、则查洼、故洼、本寨、盘亚九个寨子的山沟。据民国初年编纂的《南坪乡土志·翠海》记载:“羊峒番部内,海峡长数里,水光浮翠,倒影树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建立了树正、荷叶、扎如三个行政村。当地藏胞世世代代在原始森林和高山草甸中开辟耕地和草场,以种植粮食作物、喂养牲畜为业。
九寨沟诺日朗瀑布(何海洋 摄,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1956年,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派人到九寨沟勘察,发现了大量原始森林。工程技术人员王志强、付春华是第一个到九寨沟踏勘林业资源并宣传九寨森林资源的人。1960年,林业部又组织200多人的调查队,赴南坪开展森林资源调查。调查结果,南坪有林地面积21.7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5072.2万立方米,是四川主要林区之一。九寨沟有林地面积2.19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500万立方米。省林业厅在九寨沟建立了森林工业局,研究制定了开发森林计划。因道路不畅,运输困难而没有实施。
九寨沟风光(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随着国家“三线建设”上马,木材需求量日益增长。1966年,林业部拨专款组建了南坪林业局(森工企业),直属林业部白龙江林业管理局管理,1971年下放给四川省林业厅领导,1981年又下放给阿坝州管理。南坪林业局先后在沟内设立了124(诺日朗)和126(日则)两个林场,修通了沟口至林场的公路,对原始森林进行砍伐。
在“抓革命,促生产”的口号下,近千名森工工人向森林开战,一片片原始森林被砍成了光秃秃的山坡,一车车原木被运往内地,而南坪县林业局也在沟内开办了日则、哲泽、荷叶等林场,采伐森林,九寨沟内森林蓄积量不断减少。20世纪70年代后期,九寨沟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镜海淤塞一角,长海水位显著下降,五彩池濒临干涸。
九寨沟风光(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1973年,中科院院士、著名林学家吴仲伦教授及四川省林业厅李吉刚、张开齐一行到南坪林业局检查工作,为美丽的九寨沟风景所陶醉。吴老说:“我到过世界上许多国家,没有见过这样优美的自然景观,应该保护下来,我回去向林业部汇报。”当时他就向林业部提出保护九寨沟的建议。由于当时正处于“文革”动乱时期,这个建议没有引起足够重视。1978年,吴老又再次提出保护九寨沟的建议,并向四川省委第一书记赵紫阳打电话专门汇报此事。
1974年10月,四川省林业厅大熊猫考察队到九寨沟考察。考察队队长、省林业厅保护处处长胡铁卿、李德昕、陈克一行十多人走进九寨沟。过去,他们只是听别人讲九寨沟如何如何美,没亲眼见过。这一次身临其境。哎呀,一跨进沟口,大家就跑开了。看了“树正海”,又观“诺日朗”,看了瀑布,又看五彩池。那景致一个接着一个,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沟里的水特别清澈,树特别青,山特别美,简直是童话世界。当时正值秋天,正是气候宜人的好时光。大家像吃了兴奋剂,过了几天都还在留恋九寨沟,还在谈九寨沟的美景。
九寨沟犀牛海美如油画(何海洋 摄,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胡铁卿回蓉后,及时向厅长韩正夫(当时叫“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林业组组长”)作了汇报。不久,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林业组发出《关于日则、格则沿沟两百米以下禁止砍伐的通知》,禁伐九寨沟道路两旁200米以内的树木。但实际上,一树出林,百树受害。公路两边不砍,那么已经砍了的木头如何运出来呢?文件成了一张废纸。当时还有个客观情况,“文革”中,韩正夫说话没人听,做事也没人帮,事情就这样耽搁下来了。
1977年,省林业厅保护处决定对大熊猫做全面调查。胡铁卿带队再次进入九寨沟,一调查,发现沟里有大熊猫活动。一堆堆粪便,而且不是一只两只。人没办法保住九寨沟,大熊猫却能保住九寨沟。一听说九寨沟有大熊猫,领导慌了手脚,下了死命令“停砍!”
景区内从木材砍伐到林场撤出
1976年8月16日,松潘——平武发生7.2级地震,四川省革委会副主任蔡文彬〔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四川造反派“领袖”之一〕被任命为抗震救灾前线总指挥,于当晚率500辆军车、2000名解放军、近千名医生,星夜奔赴灾区。
经过20多天奋战,到9月8日,指挥部基本完成了救灾任务。南坪县委领导向蔡文彬建议,本县有条沟,沟里有九个寨子,四十多个梯级湖泊,取名“九寨沟”,风景优美,空气新鲜,鸟语花香,山花烂漫,湖水五彩缤纷,水清如镜,是个值得一游的好地方,希望大家到九寨沟玩两天。蔡文彬根据县委建议,安排了两天时间让全体救灾人员到九寨沟休整。
到了九寨沟,蔡文彬感到名不虚传,简直是个仙境般的旅游胜地,立即通知峨眉电影制片厂、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的随行记者,把主要景点全部拍摄下来。9月9日,抗震救灾前线总指挥部接到省委紧急电话通知,立即赶回成都参加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9月下旬,悼念活动结束后,蔡文彬向省委、省革委汇报了九寨沟的情况。紫阳同志认为很好,当即向国家旅游总局写报告,申请开发九寨沟。
九寨秋色(文士 摄,图片来源:阿坝日报)
当时,“文革”刚结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人们的思想是比较封闭的,紫阳同志提出开发旅游业的想法,不仅有前瞻性,而且还承担了巨大的风险。而且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木材采伐每年都有规定的指标和计划。以九寨沟为例,两个林场从停伐到搬迁,所需直接和间接费用高达数千万元。
在当时,人们的口粮和肉食都要凭票供应,紫阳同志能作出如此决定,没有极大胆识是做不到的。
1977年,国家旅游局局长韩克华带队到九寨沟考察,正式确定九寨沟为国家级旅游开发项目。1978年,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四川省建立包括九寨沟在内的4个自然保护区的建议,并由分院院长马识途将这份报告递交给了国务院副总理、中科院院长方毅。新华社记者贺晓林采写的《四川森林资源遭破坏》的内参也送到了中央领导办公桌上,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司长卿建华起草了《在四川建立九寨沟等四个保护区的报告》,由林业部上报国务院。
秋满九寨沟(九寨沟景区管理局 供图,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同年,中共南坪县委宣传部干事田树昌、县农技厂技术员邓一到九寨沟,见状十分痛心,两人合写了一封呼吁抢救九寨沟的信件,分投《四川日报》和各级有关领导。信中对九寨沟瑰丽绝伦的自然风景、丰富的珍稀生物资源都作了详细描述。此信在《四川日报内参》(〔1978〕40期)上刊登,题为《紧急呼吁保护九寨沟自然风景区》。同时,二人在县委支持下又深入九寨沟调查其风景资源,写成《童话世界九寨沟》一文,发表于《四川日报》1979年1月31日第3版,这是全国第一篇公开介绍九寨沟自然风光的文章。
紫阳同志对九寨沟的保护工作十分关心,立即在《内参》上作出批示:“请阿坝州和省林业厅采取措施保护。”同时,叮嘱省林业厅停止对驻九寨沟的林场下达伐木任务和指标。1978年,国务院先后下发234号和256号文件,将九寨沟列为自然保护区。省林业厅电令南坪林业局停止在九寨沟采伐。阿坝州委发出《关于保护南坪九寨沟风景区的紧急通知》,责成阿坝州林业指挥部、南坪县林业局采取果断措施,禁止在九寨沟内采伐森林。
南坪林业局局长段树林同志接到通知后,立即通知124(诺日朗)林场和126(日则)林场停伐,转而清理集运已伐木材。段树林在调离时说:“如果按当时的速度继续砍,九寨沟的森林到1985年就砍光了。”1978年11月30日,九寨沟正式停伐。
九寨沟原始森林(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九寨沟的森林,在紫阳等领导的亲切关怀下终于得到保护,许多专家学者和当地干部群众抢救保护九寨沟的愿望终于实现了。1979年,四川省委又拨款600万元,沟内的两个林场顺利搬出了林区,分别迁至绵阳专区的北川县小寨子沟和青川县唐家河,并将价值400万的资产无偿移交给九寨沟管理所。1984年,九寨沟与黄龙寺并列成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同时对外接待游客。
但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九寨沟又面临新的危机。
1986年1月7日,光明日报总编室编发《情况反映》第2期,刊载了特派记者王茂修撰写的《四川九寨沟自然保护区遭受严重破坏》的文章。该文披露,九寨沟自1982年后,旅游事业迅速发展,有13户社员在沟内办旅馆,未经批准就在湖边山坡上砍树建房(每户各砍50-60立方米,1985年又有34户要求砍1150立方米),同时大量废水废渣倾入湖内;有的单位在沟内建商店;沟内乱捕乱猎现象也很严重,1984年清收的猎套竟达8000个,平均每只大熊猫要受到400个猎套的威胁。紫阳同志很快作出批示,要求“予以充分的重视,研究制定确保自然保护区免遭破坏的措施,结果望告”。
九寨沟风光(冉奎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1983年10月19日至23日,在四川省委副书记蒋民宽、省委常委刘西尧、省林业厅副厅长唐书明陪同下,紫阳同志莅临四川,先后视察了南坪县九寨沟和松潘县黄龙自然保护区。视察中,他语重心长地说:“要千方百计地把这两个自然保护区保护好、建设好、管理得更好。不要把保护区的风景林砍伐了,保护好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资源,森工企业采伐后更新工作要跟上,不要欠账。”
针对当时实施包产到户过程中基层一些“极左”的做法,他又讲:“森林应该是国家的,我不主张把大量的国有原始森林划给群众,这样不好,为了林区群众得到保护的实惠,由国家开办采伐企业,可以委托或承包给社队采伐、运输、修路、造林等,换得劳动收入。”
紫阳同志在沿途看见不少陡坡还在种庄稼时指出,要把那些陡坡地逐步退耕还林、种草、植树、恢复植被。山区大量发展用材林、经济林和果林。临别之际,紫阳同志特别叮嘱四川同志说:“要抓好大熊猫的救灾工作。”
九寨沟风光(冉奎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1986年3月16日,省政府办公厅向国务院办公厅上报了《关于贯彻落实赵总理对四川九寨沟问题的重要批示的报告》。整改措施包括改造龙康电站实施“以电代柴”、发展农户旅游产品、制定旅游规划、冻结处理占地乱建房等问题,有效地减少了旅游业对九寨沟生态的破坏。
1990年,国家旅游局、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四川省旅游局、省建委、省林业厅共同投资约5000万元,修建九寨宾馆,修建旅游栈道40公里、观景台4个、步行木质架空栈道2.8公里、地面卫星接收站4个,开放景点29个。至此,九寨沟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
(本文根据《阿坝州志》有关资料整理)
纪录片《九寨沟》第1-5集(视频来源:九寨沟景区)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万晓玲(笔名:米青青,成都市金堂县人,中共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杂文学会副秘书长兼文友部部长,四川省嫘祖文化促进会副会长,《西部故人来》主编。曾担任四川新闻网阿坝频道历史人文栏目编辑)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