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美丽四川】田闻一:外公和他的赖汤圆

作者:田闻一 来源:红星新闻 发布时间:2023-08-04 15:05:29 浏览次数: 【字体:

外公和他的赖汤圆

田闻一

“吃遍世界上所有美食,我们中国最好;吃遍我们中国所有美食,成都最好;尤其是成都小吃。”这是外公告诉我的。外公名叫陈月舫,四川省蓬安县周口镇人,是“湖广填四川”中福建移民的后裔。他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手中有本前些年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的很中式很大气的民国著名书法家集,里面就收有他的行书轴。

陈月舫书法(图片来源:方志四川)

外公是民国时期四川第一批考取去日本留学的官费生,毕业于早稻田大学。他在顺庆(南充)联中读书时,同班同学有后来成为民国时期军政要人名人的广安杨森、西充王缵绪,外公与王关系尤好,因为他们同是清末最后一批秀才。

外公当年先后做过新都、内江县知事,自流井(现自贡市)盐运使署,是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省文史馆第一批馆员,这个馆员一直当到六十年代末期他生命的终结。

20世纪50年代,我母亲陈懋琼在新津县一所极具川西平原农村风韵的中心小学当校长,我跟在她身边读小学,时见外公在《四川日报》上发表古体诗文,我惊讶、惊喜得不行,疑为天人。

那个时期,母亲曾带我去成都窄巷子外公买的一座清幽小院看他。外公稍高的个子,寸头、面目清癯,身姿笔挺。可能都是留日生的原因,外公很有些像照片上的鲁迅,只是没有留胡子。外公博学,幽默,谈吐风趣,给我讲了不少故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特别让我惊讶不已的是,当留日归来的外公在自流井安下身来,在蓬安老家为他去日留学吃尽苦头的外婆,带着幼小的三女一儿去自流井团聚。其时是冬天,身体虚弱的外婆途中偶感风寒,到了自流井一病不起,又请错了医生,还年轻的外婆溘然而逝。在那个是不是个男人都可以三妻四妾的旧社会,要财有财,要貌有貌,刚届不惑之年的外公,却任媒人踏破门槛给他提亲,心如止水,在他心中“后娘的心,门斗钉”,书生一个的他,怕再娶的妻亏待他的孩子,这就终生不再娶。外公是那个时候的相当典型的一个例外。

如今的宽窄巷子(资料图片)

在外公的四个孩子中,我母亲行三;行二的我的舅舅陈懋鲲,早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当过当时的省政府主席邓锡侯秘书,后随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起义。他在公开出版发行的《成都掌故》第一期上发表的《我随邓锡侯在南京解职经过》,是研究那个时期的必读物。

我去外公家,总是见到作为著名书法家,已上了年龄的他在练字,写悬笔字(手握一支大毛笔,肘悬空)。不用说,他的字都是写得很好的,却不轻易外流,不像有些书法家,动辄写字换钱,他是一字不满意就立即销毁。他博学,成都春熙路就是他取的名。外公给我讲的故事很多,其中一个成都赖汤圆的故事,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内涵和外延都是有的,咀嚼至今,记忆优新。

成都春熙路(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外公家是蓬安街上开酱园房的。外公几兄弟中,只有他是读书的料。外公的父亲也是读过些书的,当然深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原是希望他这个会读书的儿子,通过科举爬上去,成为人上人。不意清廷倒塌,科举废止。外公的父亲失望之余,不要外公读书了,让他在家中学做生意。可是外公心不在此,人家上门打酱油,他打成醋,人家打醋,他打成酱油,一心向学。外公的父亲没有办法,让他转为西学,同时给儿子聚妻,为的是拴住儿子。可是我的外公就像读书读上了瘾,居然背着父亲考上了去日本的留学生。

蓬安县周子古镇(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外公的父亲保守,坚决不要儿子去。

最后,是深明大义的年轻外婆,将自己的几个私房钱给了丈夫。年轻的外公这才晓行夜宿,长途跋涉几日后到了省会成都。

囊中羞涩。外公暂住在城郊一家鸡毛小店里,每天一早就去城里学政衙门听消息:什么时候集中,什么时候才能动身起程赴日?而最为现实,也最为迫切的是,学政衙门要什么时候才能将他们“管”起来,就是说,管他们的吃和住。因为他身上不多几个钱,无论如何节省,总归撑持不了几多时日。

时序已是冬天。那日,忧心忡忡的外公早早起床,出了鸡毛小店,顶着寒雾,在暗夜氤氲交织的早晨,借着微茫的光线,沿着两边都是破旧房舍,狭长得犹如一条鸭肠子似的小街向前走去。就在快要走出窄巷,走上大街时,远方,雾海中有一盏灯笼,灯笼上有个“赖”字。很快就看清了,这是一个年轻妇女在卖汤圆。行头是一副担子,一头挑着碗什么的家什,一头是个炉子。炉火熊熊,舔着一口荥经砂锅,老远就闻到了在开水中沸腾跳跃的雪白的糯米汤圆发出的甜香味。在这样的早晨,一个年轻的妇人在卖汤圆,而且她坐在条凳上,还一手奶着孩子,想来家境相当宭迫艰难。外公向来富于同情心,况且肚子也饿了。一问价钱,一碗汤圆一文钱,没有什么早点比这赖汤圆更便宜的了。外公要了一碗,坐在炉火旁边的条凳上吃起来。四个汤圆四色心子:玫瑰、芝蔴、核桃、水晶,吃在嘴里,香甜进心。再看汤圆皮又白又细又嫩。汤圆是四川民间很普通的小吃,可这赖汤圆却是特别好吃。再一问及,人家是祖传手艺。奇的是,汤圆在锅里无论怎样煮,都不粘不赋不浑水。一碗汤圆吃下肚去,外公顿时感到周身上下热烘烘的,特别的舒适、韵贴、惬意。外公觉得,这赖汤圆是世间最好的美食,且价廉物美。

老成都劝业场(资料图片)

以后一连几天,外公都早早起床,在奔赴学府衙门打探消息时,第一个坐上赖汤圆那条条凳上,要上一碗汤圆,美美地吃下肚去。终于有了消息,学政衙门终于要管他们了。那夜外公非常兴奋,第二天起得更早,离开鸡毛小店,简直是摸黑而去。赖家那只红灯笼,漂浮在夜幕与寒雾笼罩的小巷尽头。在外公眼中,没有什么比这星灯光更令他感到温暖的了。

外公兴冲冲向那一星灯光走去。及至景象出现在眼前看清时,不禁驻下步来,惊讶得差点叫出声来。那年轻妇女将裤子褪齐腿根,亮出一只肥白的大腿,右腿架在左腿上,一边用手奶着孩子,一边在大腿上团着汤圆,再将汤圆一个个扔进沸腾的砂锅里。动作之麻利、娴熟、优美,可作单独的艺术欣赏。

我外公怕这时出现在她面前,让她不好意思,便绕了开去。

成都小吃( 陶轲 摄)

多少年过去了。我见多识广的外公不知吃过多少美味,但在他看来,都不如他当年留学日本前夕,在成都一连几日吃到的赖汤圆。而且,那个说起来让人发笑,却又让人在笑声中感到有几分苦涩味的赖汤圆艰苦创业的故事,让人永远铭记在心。

田闻一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迄今已出版《成都残梦》《川军出峡》《赵尔丰.雪域将星梦》《大西皇帝张献忠》《辛亥英雄尹昌衡》等30余部(本)长篇小说。其中《赵尔丰》先后入选《四川五十年文学作品精选》和《四川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学作品精选》。

来源: 红星新闻

作者:田闻一

来源: 红星新闻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