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风物】小金沃日土司官寨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7-14 14:11:52 浏览次数: 【字体:

小金沃日土司官寨

“沃日”藏语意为“领地”,小金川支流沃日河流域是其世居之地。沃日官寨位于小金县沃日镇,始建于清代早期。整个官寨依山傍水,由主楼、经楼、碉楼等组成。南有雄峻险峰,北临陡峭悬崖,西边不远处是龙灯碉,沃日河自东向西流经脚下,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清乾隆年间,沃日土司因“一征金川”之役有功,受封“安抚司”。

官寨旧貌

沃日官寨最早的主人是沃日土司色达拉,沃日土司又称鄂克什土司。

公元1658年,色达拉的祖父巴碧太喇嘛归服清廷,被册封为“沃日贯顶净慈妙治国师”。

公元1750年,色达拉承袭时协助清廷征剿有功,清廷颁发其“沃日安抚司”印信号纸,并修建沃日官寨。沃日官寨碉楼共13层,高约36米,主体为石木结构。主要起防御作用,也是土司权力的象征。土司是世袭制,不光有权支配受封领地内的人口及自然资源,还掌握着所属居民的生杀大权。沃日官寨不仅见证了土司制度的兴衰,也是乾隆皇帝征战大、小金川古战场的重要历史遗址之一。

经楼

第一次金川之战

清·乾隆四年(1739年)

7月,小金川土司同沃日土司发生了边界纠纷,还与大金川土司争势,四川地方官府即谕令杂谷、梭磨、穆坪等土司发兵联攻小金川。

清·乾隆十年(1745年)

大金川土司莎罗奔侵犯小金川土司领地,夺其印。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

清政府为平息动乱,调云贵总督张广泗任四川总督,派兵三万对其进行围剿,起用岳钟琪并授提督衔随军征缴,失利后又派大学士讷亲任经略大臣,再次率兵围剿,平定了此次动乱,第一次金川之战结束。

第二次金川之战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

3月,鄂克什(沃日)土司色达拉因听信喇嘛所言,将小金川土司爷孙三代的年庚姓名写在咒经上,诅咒其家族。不久泽旺病倒、其孙夭亡,小金川土司泽旺之子僧格桑怒气难平,发兵攻打沃日土司官寨。此战成为二征金川的另一重大导火线。

位于沃日官寨西侧的龙灯碉

见证了乾隆“两征金川”战役

沃日土司官寨经楼及碉远景

这里地势险要,是昔日沃日官寨通往小金县城的必经之地,是乾隆征战大小金川战役中小金川土司修建的防御性工事,主要作用是阻挡清军进攻,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如今在龙灯碉的残垣断壁上,因战事留下的炮弹痕迹仍清晰可见。

沃日土司官寨碉及经楼全景

清·乾隆四十一年正月(1776年2月)

清军攻破索诺木最后的堡寨噶尔崖(噶拉依 ),索诺木(土司郎卡之子)率男女老幼2000余人出寨投降。清军将索诺木兄弟及头人等押解启程回京。四月,索诺木等被凌迟处死。

自明末起,为加强对土司治理地区的管理,明朝中央在西南民族地区有目的、有计划、分步骤实行小规模的改土归流。清朝政权巩固强大后,即开始在西南民族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

实施“改土归流”制度后,很多地区的土司都改为流官制,但沃日土司因协助朝廷有功依然保留世袭制,直至末代土司杨春普,共历二十三代。

土司制度消亡

1935年,懋功民众被一群头戴五角星、身穿灰色军装的红军唤醒。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冲破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于1935年6月在懋功胜利会师,举行同乐会,并在两河口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党中央、中革军委负责人途径沃日官寨时,受到了土司和各族群众的欢迎。

沃日土司官寨壁画

随着全国解放,盛行了几百年的土司制度就此消亡。土司制度虽然消亡,但沃日官寨依然矗立在沃日河畔,其建筑艺术风格和官寨内的各种雕塑、唐卡等是典型的嘉绒藏族土司文化的体现,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

沃日土司官寨经楼壁画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重灾区面积达6.5万平方公里,沃日官寨也受到不同程度损毁。小金县及时组织有关单位对其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和修复,百年官寨焕发新生,成为四川“藏羌彝走廊”的一颗耀眼明珠。

新修建的官寨村新貌

2013年5月,沃日土司官寨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小金县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