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方志四川•康巴风情】田闻一 ‖ 川藏线上的树

作者:田闻一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1-18 23:09:00 浏览次数: 【字体:

车到康定,翻越海拔四千多米的折多山,就到了习惯意义上的关外。

康定白杨林(图片来自网络)

我惊讶得差点叫出声来。没有想到公路两边夹道的绿树,绿荫荫一片水一般泼来,一下子驶进了翠云廊中。这些树,都是白扬,一律粗壮需两人合抱高大挺拨,头顶硕大无朋的绿色树冠,大有气冲霄汉的意味。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密密簇簇,沿千里川藏线延伸。金阳在密密簇簇的绿色树冠上闪灼游移,金箔般投射到柏油路上晃荡、跳跃,编织出一个个梦幻般的图案。开车的熊师傅告诉我,这些树,是当年十八军进藏时栽下的。

康定之秋(图片来自网络)

遥想当初十八军进藏,是多么艰苦卓绝?他们又要修路又要同残余的敌对势力作战,还不忘前人栽树,让后人息凉,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气度!

川藏线上稻城县境内万亩青杨林(蓬州闲士 摄

印象中,白杨树似乎是北方特有的树。茅盾先生在他的名篇《白杨礼赞》中,以饱蘸感情的艺术笔触,将北方的白杨树比喻为抗战期间北方坚持抗战的人民群众。先生笔下的白杨树高高挺挺,决不旁逸斜出,像是一把把利剑直指云天……而川藏线上的白杨树却是高大茁壮,头顶绿荫,高擎云天。康地辽阔人少,车行翠云廊中,没有人车参照,时时疑为时间停止,恍然穿行于时光隧道中。

盛夏雨后的康定新都桥(图片来自网络)

熊师傅母亲是当地藏人,父亲是当年十八军进藏的战士,湖北人。熊师傅四十来岁,结实粗壮,肤色黑红,话不多却富有表现力。他一路上为我们放着悠扬的藏歌。歌手亚东和好些歌手都是他们德格的,而且有些歌词就是他们的县委书记、县长写的,颇有诗情画意。我惊异于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康地,一路上,从州到县,几乎所有的干部群众都对文化、文学有一种天然的亲近和重视。

 歌手亚东(图片来自网络)

内地已是翻滚热浪,而横亘于川藏线上的第一高山,海拔五千多米的雀儿山上仍然一派北国风光,云遮雾障,白雪皑皑。山高路险,眼前时时闪现出路边的万垮悬崖,让人心都捏紧了,熊师傅若无其事,将车子开得飞快,如履平地。他说现在雀儿山上的路比以往好过多了,再过段时间山底隧洞通了,更是转眼即过。车到山顶,他情不自禁唱起一首藏歌,唱得挺不错的。是仑央嘉措情歌。看到雪线稍下的全国劳动模范陈德华的养路班了,我们问长问短。

 雀儿山(图片来自网络)

 熊师傅说,德华不会说,说不来啥子,他老婆与他同一道班,也是只会做不会说。有些记者就去这样问那样问,将德华俩口子的脑壳问来搭起…….熊师傅朴实的话语中,有种掩饰不了的对“德华俩口子”的亲近和亲切。 

新都桥风光(图片来源:甘孜州旅游信息网)

车下雀儿山,顿时天高地阔。公路两边的苍山,苍山下的平畴沃野,藏房点点,颇有塞外江南意味。河谷里吹来了温润的风,带来了一种温馨的气息。为了这难忘的翻越,我们在山下稍事休息。我这才发现,公路边,一株高擎云天的白杨树旁茵茵草地上,有一个普通的坟墓。墓碑上镌刻着一个在中国随处可见、普通至极的名字:“张福林烈士之墓”――这是当年修路牺牲的烈士之墓。在夕阳血红的光照中,这座执拗地向着西藏方向的墓碑上那红色的字迹,像血一样在流淌,像火一样在燃烧。

川藏线上(图片来自网络)

这时,像有一道帘钩轻轻一勾,勾开了我思维上记忆的屏幕,闪现出我一路上所见到的许多墓碑。是的,千里川藏线上,这翠云廊般绵延葱翠一路而去的白杨树啊,守护着一个个战士的英灵。

康定新都桥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田闻一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