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隐藏在大山深处的清代牌坊

作者:杨刚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11-01 21:48:00 浏览次数: 【字体:


根据旺苍县地方志办公室杨老师提供的信息,之后又在牌坊村支书梁书记和村民康大爷热情邀请下,周末,正好是白露微凉的节气,我们一行从广元市旺苍县城出发,沿018县道北上,在距国华镇6公里的麻柳沟口,开始步行上山。

这里和其他米仓山区一样,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大沟深,坡陡弯急,但风光秀丽,空气清新,让人心旷神怡。在身体和心灵双重的慰藉中,沿着玉带般缠来绕去的公路,哼着小调,缓慢爬升。



旺苍县福庆乡牌坊村2组

一小时后就到了旺苍县福庆乡牌坊村2组,康大爷那红瓦绿墙的新房格外引人注目。见到我们,他饱经风霜的脸上绽出笑容,连忙招呼我们进屋落座。沏茶倒水间,关于牌坊的传奇故事,也就开始弥漫起来。

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初,18岁唐氏嫁与康家美,但命途多舛,不久康家美病故。同年秋,唐氏产下遗腹子康良萱,在唐氏含辛茹苦抚养下,康良萱终于长大成人,因刻苦勤奋,正直善良,终成为一方乡绅名流。母亲刚烈忠贞,聪明贤惠,儿子恭良孝顺,乐善好施,四邻乡亲,无不敬仰,一时被传为佳话。母子二人事迹被地方衙门逐级推荐上报朝廷,得皇帝圣旨旌表,敕建节孝牌坊。



节孝牌坊

相传康良萱在建造牌坊时,开始一切还算顺利,但在收尾给牌坊戴帽子时,怎么也戴不上。其母唐氏得知后,若有所思,轻声念道:莫非是看到过鸡公采鸡母。此话一出,牌坊帽子应声落扣,严丝合缝。

又传修建牌坊时,共有120个工匠参加。一日,领头管事的掌墨师傅对唐氏说:你给我们烧一个馍,若我们这120个人一顿吃不完,当天工钱就分文不收。唐氏便叫人收集木块和谷壳加锯木面烧了一大堆灰,另外在一个大簸箕上,用水调好200多斤包谷面,请了四个壮劳力抬进灰堆,于是就烧了簸箕大一个馍,那120个匠人,敞开肚皮,硬是一顿没有吃完。

一阵山风把我们从那神奇的传说中清醒过来,这里南有笔架山,北有王帽山,奇峰竞秀,怪石嶙峋。一条溪流终年不竭,清澈欢快,顺着山脚由西向东,在麻柳沟口汇入西河。当地有:“吉地虎踞似龙盘,朱雀玄武长齐全。罗林山前四王帽,王家坡是笔架山”和“长江之水如玉带,松桠文笔点状元”等诗句流传,稍为年长的村民都能带着自豪的表情,指点着四周的山水背诵几句。



来不及细细欣赏风景,我们一行迫不及待地簇拥着康大爷要去见识那传说中的清朝节孝牌坊。出门往西几百步就见到了牌坊。牌坊正中那高高的檐帽骄傲冷峻地伫立在蓝天下,山风从翘檐间穿过,发出呜呜的声音,仿佛也在讲述这大山里的传说。

该节孝牌坊,坐北向南,三门四柱五楼庑殿顶,层层上收,全石料构成。四柱底部南北各施抱鼓加固,鼓约1人高,鼓面刻花开富贵和四季平安图案;一层额枋南面阴刻有皇帝御赐“冰清玉洁”四个楷书大字;二层额枋刻有主人生平,但图案斑驳脱落,模糊不清;三层额枋上为镂空的九龙捧圣图案,从上往下有“圣旨旌表”四字;五楼底坐四檐飞起,上为镂空宝塔造型牌坊石帽;牌坊通高6.7米,宽6.6米,占地约20平方米。



正门柱体内侧有密密麻麻细小难辩的“节孝序”文,柱体南面还刻有“行道何因停步武,达人到此玩青修”和“抚子成人表志操,事亲修养方贤孝”等楹联,枋梁上有“节著松筠”和“中流砥柱”等额题,南北两面还刻有众多人物戏剧和吉祥花卉禽兽图案。花卉线条流畅,人物栩栩如生,雕琢精细,构思精巧,技艺精湛,其精美程度和艺术价值,毫不逊色于旺广线元坝段旁的孝节牌坊,是研究川北地区牌坊和石刻艺术的宝贵实物教材。



牌坊两侧,有木质结构的民居。底层用立木支撑,部分悬空,称为吊脚楼。楼上通铺木板,走廊里有带曲型栏杆的橙板,可座可靠,观山望景,当地人给它取了一个浪漫温馨的名字叫“美人靠”。牌坊北面堡坎上,有专供烧纸祭祀石塔,塔高约2.8米,宽约1米的正方型底座,二层翘角球型顶。底层西侧有长方型塔孔,专供投放祭祀纸钱。塔孔两侧刻有一联:“良孝铬金府,萱贞贯玉炉”,巧妙地将康良萱的名字节孝品德嵌在了联中。



抬头仰望牌坊,虽然斑剥沧桑,却依旧庄重肃穆。山高皇帝未必就远。谁能想到在这深山之中,区区一介布衣,也能得到朝廷敕建牌坊,旌表褒扬,沐浩荡皇恩而流芳百世呢?大山深处的这座牌坊,用今天的话说,唐氏母子毫无疑问属于国家级的道德模范,而这座牌坊就是古代“精神文明”建设在这一地区留下的珍贵历史文物。

静卧在这大山褶皱中的牌坊村,民风淳朴,不但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有旺苍地区绝无仅有、保存完好的清朝节孝牌坊。牌坊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虽然它是封建社会所谓伦理道德的产物,但却也是这一方山水人民纯朴善良的见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隐藏在福庆乡牌坊村莽莽大山中的清代节孝牌坊,必将吸引社会各界人士的更多关注。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杨刚(笔名:东河西流,四川旺苍人)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