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一个古镇的复活‖李德富
一个古镇的复活
李德富
临近春节,年味越来越浓。一踏上故乡的泥土,我的心情便激荡了起来。在这个独特古老的乡场,我从牙牙学语到读书从业,儿时的一切记忆,一切美好故事都是从这里开始的。每回一次故乡,我那浓浓的乡愁就会得到一次释放,无比的舒心和惬意。而这一次,更有别样的感受。
隆冬腊月的一天,我应射洪市武安镇党委书记钟思翰之约,参加“振兴乡村,相约武安”的主题活动,再次回到了久别的故乡——川中美丽古镇文聚场。
文聚场,原又叫高房嘴。她古老而沧桑,风霜雨雪的旧时光,曾记得它是古老的官道驿站。那高低起伏磨得像镜面圆滑的街头石梯,记下了它悠远的历史。她有过辉煌,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它不期而遇,邂逅在这里的人,都被它刻下过很深的痕迹:一线天的狭窄街面,青瓦白墙的穿枓建筑,宽窄有致的凉衣柱街阳,清一色的木板铺面,都倾诉着它古老的传说;攀着悬岩而建的吊脚楼,突显出它岁月的久远和沧桑;位于街中部的李氏祠堂,古朴飘逸,额扁高悬,气势磅礴,彰显出宗祠旺族之气派;驰名川中的“谌牛肉”,更像舌尖上绽开的花蕾,让人味觉偾张,欲罢不能;只要你来过这里,便会留下美好的记忆。
进入场口,一步一梯,慢走于千年古道石梯上,我仿佛走在了那弯弯曲曲,蜿蜒延伸的古栈道上,穿越了时空,进入了那幽深的岁月。在我的记忆里,每逢农历腊月,便是农闲时节,也是置办年货的大好时光。相亲会友的,缝制过年新衣的,购百货干杂的,添置锅碗瓢盆的,人群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但随着撤乡并镇,政府搬迁,像是没了主心骨,加之现在交通便利,周边场镇也兴起,外出打工人员增多,它昔日的芳容像是人老珠黄,渐渐冷冷清清。武安镇为抓乡村振兴,今天在这里举行“游古街,观吊脚楼,购农产品,吃谌牛肉”活动,以此作为节点,唤醒文聚场昔日的芳华,吸引八方游客,激活场镇经济,引领群众致富。
这天正值逢场。我走进一线天似的清洁明亮的街道,仿佛又回到了那年少时代,看到了场镇的繁荣和兴旺。长长的独街上人声鼎沸,人来人往,大红灯笼挂满了街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浓浓的年味喜庆迎面扑来。一缕阳光从街道两旁的房檐下洒落到街面,映红了大爷大妈喜庆的笑脸。宽窄的凉衣柱街沿上,两边摆满了各种蔬菜、水果,全是货真价实的绿色产品。场镇的中部是繁华地段,来自白鹿幼儿园的孩子们,穿着红红的服装,正在街阳上演出少儿节目“中国红”,那一团团火焰,让我想起了盛开的牡丹花,她们是乡村振兴的未来,火红的希望啊。少儿刚下场,涂脂抹粉的老年歌舞队又吆吆伙伙上场了。
让人惊喜的是,射洪市音乐家协会的王老师也来为乡村振兴助兴,她亮开金嗓子,一曲《龙抬头》,唱亮满街,响彻山谷,赢得群众雷鸣般的掌声。我正听得如醉如痴,一群闹闹嚷嚷,吹吹打打的人群过来了,原来是表演的传统文化“车车灯”。“车幺妹”在轿里喜剧幽默的动作,风趣的说唱,让人忍俊不禁,开怀大笑,增添了许多年味喜气。来自《西部射洪》几位穿着古装汉服的姑娘,在李氏祠堂宽宽的街阳边,玩着游戏套圈。她们嬉戏打闹,婀娜多姿,犹似仙女下凡,来到这山野乡场,引来了群众的围观。在她们的旁边摊位前,人群攒动。原来这里摆有武安镇的特色农产品:有来自千家村“生态采摘园”的粑粑柑、绿壳鸡蛋、自养的蜂蜜、文武村的糖心柚、跑山鸡,有石河村“德建粉丝厂”生产的粉丝、粉条、欠粉,还有特色小吃“德建酸辣粉”。
品尝了酸辣粉,再来到闻名遐迩的谌牛肉摊前,这里有“谌记牛肉”的系列产品:新鲜黄牛肉、卤香牛肉、袋装麻辣牛肉、手撕牛肉。早年我就知道,谌牛肉的父辈就是文聚场有名的“牛贩子”,好多的生产队要买耕牛都得找他,因为市场里交易的牛经他仔细观察,再用手在一些部位摸摸,便知这牛耕田能耐如何,能做耕牛还是肉牛,十拿九稳。“谌牛肉”继承祖传,自繁自养自销,采用祖传秘方腌制,味香色正,入口化渣。产品已远销川中及周边市县。
沉寂多年的文聚古镇,在“乡村振兴”的战鼓声中醒来,令我十分欣喜。钟书记对我说,青春武安赋予了古镇新的生命力。我们要抓住契机,重树古镇雄风,把文聚古街打造成网红打卡地,使场镇热闹起来,让更多的城里人来“游古街,观吊脚楼,购农产品,吃谌牛肉。”搞活场镇经济。钟书记还讲,为群众增收,他毛遂自荐,作为“乡村振兴”直播带货形象代言人。
我注意到,昔日破烂的青石板街面,已改造成了光洁平坦的水泥街道,几处狭窄地段的街面已加宽,街道现已能畅通小车。在一家街阳前,水泥地上伸出一截封头的胶管,我觉得奇怪,在旁的社区王书记说,这是预留的自来水管头,方便外出打工回家的人安装自来水。我突然想起,小时候每天放学后,到一华里多路程的山脚下挑水的情形,一挑特制的小桶,经坑坑洼洼的崎岖小路,梯坎的颠簸,挑回到家的水就只剩下小半桶了,全街人早晚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山脚下挑吃水,那是多么的艰难呀。现在家家户户安装上了卫生达标的自来水,这是一件民生大事,真是好事办在了群众心坎上啊。
一处街阳屋檐下的柱子上伸出了一块小板,我有些好奇,王书记继续说,“你们那时街上黑灯瞎火,晚上玩耍藏猫猫钻黑角,现在安的太阳能路灯,全街夜晚亮如白昼了,再来藏猫猫就藏不住啰。”我说,“昔非今比,时代变迁,赶上好时代了嘛。”
我们一同来到街后李氏祠堂吊脚楼下,看着古老沧桑的吊脚楼,不远处的山旮里,一株小黄葛树正向上生长,几株藤蔓悄悄爬上了风歺露宿地保坎,自然古朴中又显出几分生机盎然。王书记讲,吊脚楼也焕发了青春,为吸引人气,镇上给它安装上了光彩照明系统,每到夜幕降临,楼阁便会发出金色光辉,照亮山谷,给山村带来了光明,同时也给古老的文聚场带来了希望!
逛完古场镇,我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古老的文聚场,在乡村振兴中复活,它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
李德富,四川省射洪市人,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射洪市作家协会理事。作品散见《中国建设报》《四川农村日报》《华西都市报》《海口日报》《海华都市报》《三江都市报》《四川散文》《西部散文选刊》《川中文学》《义务商报》《武陵都市报》《河南科技报》等报刊。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李德富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