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名镇名村>详细内容

【乡村振兴】因地制宜走出致富路‖蒋小波

作者:蒋小波(四川省统计局综合处)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1-24 23:02:30 浏览次数: 【字体:

因地制宜走出致富路

蒋小波

背景:丹波村,位于阿坝州马尔康市,距县城19公里,平均海拔高度2760米。全村共有2个村民小组,65户24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64人,贫困发生率25.7%,是典型的“村穷、民贫、资源少”贫困村。长期以来,因病、因残、因学、缺技术与缺资金等原因交织,加之土地资源偏远、产业基础脆弱、宗教维稳压力等因素,丹波村脱贫任务重、压力大。2015年以来,四川省统计局定点帮扶村——丹波村,陆续分三批下派6人担任丹波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同时在资金、技术、渠道等多方面给予帮扶,从基层党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文化引领等全方位着力,力促脱贫奔康、致富向前。经过五年帮扶,丹波村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发展之路。全村初步形成了“以种养殖业为基础、文旅产业为引领、特色农产品销售为突破,农户经济多样化协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丹波村集体经济实现从零到有、壮大发展,2019年集体经济收入近10万元。随着村级产业不断向前发展,村民收入稳步增加,2019年村民在村务工收入达到35万元,全村居民人均收入突破1.3万元。

从落后到先进,从贫穷到致富,丹波村的嬗变之路,就是一条产业发展之路。

“村里要什么没什么,村集体还欠了一屁股债,这个怎么发展嘛?”这是五年前丹波村村干部的肺腑之言。丹波村具有高原藏区典型的地理气候特征,位置偏远、环境恶劣、土壤贫瘠,自然灾害频发,无霜期短、干旱少雨,生产建设周期短,适宜种养殖产品稀少。拦路虎一条又一条,产业发展看不到希望。

一、思变与思辨结合,统一发展思路

穷则思变,不变不通。丹波村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一道走村串户,摸清家底、分析形势,马不停蹄着手谋划思路、制定发展框架。“村里人心不齐,思路无法统一,以前有过一些尝试,一旦失败后就无人再去理会”村里的老党员齐美一边说一边摇头。统一思想,特别是再次统一“求变”的思想刻不容缓。接下来的时间里,丹波村驻村工作队从三个层面开展调研、宣传、引导。

一是深入了解村干部对发展的看法和设想,召开产业发展专题会议,理清村里主要矛盾,一同分析矛盾原因,为“求变”之路加油鼓劲。二是辐射全村党员和带头人,召开主题党日活动,听取党员们对产业发展的意见和看法,收集他们提出的各种思路,强调“求变”的现实性和必要性。三是覆盖全体村民,召开村民讨论会,重点了解每户需求,找准群众最关切的环节,把准他们的顾虑,宣传“求变”的好处和未来的发展蓝图,提振村民的信心。

经过前期这一系列工作,工作队切实摸清了群众所思所想,找到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和制约,最为重要的是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全村发展的矛盾问题,这些都为后续工作开展起到保障作用。

要统一思想,把“求变”挂在嘴上是不行的,必须拿出说服大家的理由。结合丹波村的实际情况,驻村工作队在“求变”的基础上也认真“思辨”,会同村两委共同制定了丹波村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了产业发展的四条基本原则:

一是必须立足当前实际,不能逾越当前发展阶段盲目大搞翻新,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一条改良发展、稳妥发展的产业之路。二是必须革故鼎新,打破原有的土地零散、各自为政、小农经营的限制,逐户做好工作,走集体发展、统一发展、抱团发展的产业之路。三是必须走出去与引进来一体,吸取先进经验,以市场合作机制为基础引进专业公司经营,走可持续发展、可壮大发展的产业之路。四是必须科学分配利益,共享发展红利,杜绝少部分人受益,走全体贡献、全体参与、全体共享的产业之路。

事实证明,这四条基本原则得到了老百姓支持,统一了大家思想,削减了工作难度,形成了向前发展合力,为树立产业壮大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91cd2eb7006b47eba82894fd969ff3cc.png

丹波村蔬菜种植

二、种植与养殖并进,奠定发展基础

方向既定,接下来就是想办法落实推进。从哪里寻求突破点?通过前期分析,驻村工作队确定了“高原藏区特色种养殖业为基础”的产业发展规划。村内种植业无法提升村民收益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技术缺乏、渠道闭塞、种植方式落后。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可通过设施农业建设来带动突破,逐步改变全村种植现状。

第一步,在村建设一个大棚蔬菜基地,努力向上级争取到产业发展资金100万元,修建了13亩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形成了全村发展种植业的策动点。第二步,选好合作公司抓好各项服务,通过规范程序引进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当地企业承包蔬菜生产基地,带动全村群众种植蔬菜,发展种植业。第三步,搞好村内土地流转。经过前期合作,企业在村与村民之间逐步形成互信关系,工作队会同村两委着手推进土地流转,组织公司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2017年流转土地220亩,2018年扩大到350亩,2020年村内流转土地达到400亩。

经过两年建设,“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业发展模式基本形成,效益逐步凸显。2019年,全村生产蔬菜突破100万斤,村民流转土地收益达到25万元,种植业在村务工收入31万多元,村集体大棚租赁收益8万元,种植业带来各项收入近65万元,实现户均增收10000元。

种植业的发展也充分调动了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破除了心理壁垒。与此同时,驻村工作队也着手谋划全村养殖方面的提质增效。

47502053448c40e3bba932784edba28b.png

丹波村是典型的高半山区村落,2016年存栏藏牧香猪300头左右,养猪全部在山上“散养”,猪肉质量特别好。但是除了自给自足消费外,没有统一的渠道销售生猪,也没有猪肉加工方面的经验和实力,不能体现藏牧香猪的价值。“传统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共性,种植业上的成功经验我们一定可以在养殖业复制出来。”驻村第一书记蒋小波在村民大会上号召大家勠力同心发展养殖业,要在村里再开辟一条致富“战线”。

说干就干,第一步,引进专业公司到村指导养殖业发展,对接崇州市专门从事腊肉生产销售的企业到村考察,签订腊肉生产协议,在不破坏现有藏牧香猪养殖模式情况下,实现“生猪变腊肉制品”,从而提高猪肉销售附加值。第二步,建设腊肉生产基地,四川省统计局投入30万元,在原来集体所属危旧房屋基础上建起了腊肉生产基地,购置生产设备,形成了每年1万斤以上的腊肉生产能力。第三步,培训腊肉生产人员,合作公司指派专门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专项培训,从猪肉分割、上料腌制、烘烤、晾晒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培训,为村内生产腊肉铺平道路。2018年,第一批38头猪“转变”成腊肉运送出去,扣除成本和务工费用,村集体收益1万多元,重要的是,实现了村民有意愿销售的生猪“全包”销售的良好局面。

2020年5月,村民喜气洋洋地领取了村内年度集体经济分红,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不但为村民自身带来收益,还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丹波村的产业发展面貌已然为之一新。

da9471d59f2f40aba373af8621af05e9.png

三、内力与外力共济,破解发展难题

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成功,奠定了全村的产业发展基调,实现了村级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的发展过程,也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但致富奔康之路不能裹足不前,摆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面前的还有两道难题:一是部分农户内生动力不强,家庭经济发展不起来,全村贫富两极分化有扩大趋势;二是马尔康市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丹波村没有准备好,空有资源和位置优势,不能转化成经济效益。这两个问题不解决,丹波村的长远发展必然受限制。

“村民示范带动是增强发展内力的主要途径”,只要有人带头示范成功,促进农户自主发展的措施就能有效推行。2018年以来,省统计局分3批次组织村内党员干部和致富带头人40余人次到崇州、彭山等地学习先进经验,驻村工作队还在村内对学习到的案例进行可行性分析,汲取养分,积累经验。2019年,落实产业扶持资金10万元,购进阿坝中蜂80余箱,分散在有意愿、有能力的农户家中饲养,并在当地聘请技术专家进行入户指导,大力扶持发展农户经济。2020年前期,中蜂养殖初步显现成效,全村三分之一农户开始饲养中蜂,15箱以上的养蜂大户达到6家。4户贫困户申请的中蜂也开始“摇糖”,其中捌尔青家蜂箱突破10箱,2020年养蜂增收超过1万元,王金秀家甚至开启了自主网销,成了养蜂户中的“小能手”。目前,全村阿坝中蜂存量超过200箱。

与此同时,驻村工作队重点扶持有一定技术基础的贫困户仁木初养殖土鸡,规模突破100余只,并且已提前落实好销路,预计年内销售收入达到1.7万元;扶持贫困户阿青种植花椒,规模近40亩,到了生产季节,每亩预计增收4000元以上。丹波村农户经济逐步呈现出“多点开花、全面结果”的良好局面。

在“旅游经济”发展方面,经前期不断对接努力,投资6000万元的“丹波·云舍”民宿项目确定落地丹波村。2020年5月,投资800余万元的旅游主干道已立项开建,随后云舍项目将正式开工建设。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着力打造的“云上·丹波”农产品品牌逐步有了成效,以前村内无法销售的山菌、核桃、土豆等土特产,在旅游经济带动下逐渐成为抢手货,2020年村内老树核桃销售额突破5万元。2018年以来,村内65户村民有近一半开展了房屋装修,村内新增小农家乐3家,拥有接待有游客能力的“示范户”9家,部分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流”谋划产业发展,未来丹波村的旅游创收之路将越走越宽。

82d6fac175c84d44844ee292693c4c24.png

丹波村先后获得阿坝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村”、四川省级“四好村”,丹波村党支部多次获得“五好党支部”、“先进集体”等荣誉。2019年,丹波村第一书记与党支部书记双双被授予阿坝州脱贫攻坚奉献奖、贡献奖。2020年6月14日,四川电视台、四川在线、阿坝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定点帮扶丹波村的脱贫攻坚成效;2020年8月26日、8月2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报道脱贫攻坚定点帮扶丹波村的工作成效。

伴随着“乡村振兴”的提升机遇和“全域旅游”的发展春风,丹波村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四、思考和启发

丹波村通过产业发展走出致富路,但其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充分凝聚了帮扶干部和当地干部群众的辛勤汗水,总结起来有几个方面比较重要:

一是因地制宜。不要盲从和冒进,认真从当地现有条件中挖掘适合自身的产业发展之路。这样既可在初始环节得到群众支持,又能寻求外部资源参与,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做到“当地资源的深度挖掘开发”,有效降低了风险和成本。

二是用“全员贡献、全员参与、全员受益”的理念引领村民思维,统一全村思想,形成团结一致向前发展的良好局面。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将产生各种矛盾,但大家有了一致向前发展的思想,许多矛盾就能得以解决,不致于阻碍发展。“思想在前、发展随后”的经验尤其宝贵。

三是以市场经济规律为纽带串联好“内力、外力”两个因素。丹波村发展引进的企业也是走市场化经营,企业也能从发展中获得经济效益,任何“只出不进”的发展行为都是饮鸩止渴,要获得稳定长效的发展,必须在市场规律下干事。同时,丹波村内的发展也是因势利导的结果,让老百姓看到成功的案例,充分调动自主发展的积极性,才能实现“以点带面”。

四是领头羊的作用不可忽视。丹波村驻村工作队3名成员全部是省统计局的副处级干部,都拥有基层工作经验。这种基层成长起来的干部“反哺”基层发展的模式在丹波村得以践行,他们从一直存在但无人发掘的现有资源中寻求突破,并且能带领基层干部群众一路向前,其所做工作就是丹波村快速发展的助推剂,就是基层“扶智”的生动实践。

贫困村发展任重道远,唯有上下一心,孜孜以求,才能迎来乡村全面发展、全面振兴的那一天。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蒋小波(四川省统计局综合处)

图片来源:马尔康在线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