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名镇名村>详细内容

【乡村振兴】他爱上了乡村——访射洪市天仙镇玉贞观村第一书记刘杨‖李竹梅

作者:李竹梅(四川省射洪市)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1-11 19:56:29 浏览次数: 【字体:

他爱上了乡村

——访射洪市天仙镇玉贞观村第一书记刘杨

李竹梅

听说同学的儿子刘杨被派到农村去当第一书记,我有些诧异。一个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孩子,懂农活吗?不懂农活,也不是农校毕业,能当好村官?

带着一丝疑虑,我说:“刘杨,可以去你那里看看吗?”

刘杨随意说道:“有啥好看的嘛?欢迎你来耍。”

那时,我对“第一书记”的概念并不怎么清楚。2019年夏天,射洪市文联组织采风活动,我才明白了第一书记是从各市直机关安排到对口帮扶的贫困村去负责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工作的。射洪市就业局副书记刘杨,就在2018年6月,经县委组织部选派,被派到天仙镇玉贞观村担任第一书记。

前不久,我又提出想去农村看看。刘杨说:“你想看些啥?我骑车搭你去。”

同学说:“数九寒天,搭摩托车会把你吹感冒,叫他开车送你。”同学想得周到,我怕冷,那几天最低气温都在零下1、2度,在家里也要开空调。可是刘杨,不管严寒酷暑、日晒雨淋,他都骑着摩托车下村去,或在那里住下来。

2021年1月19日,暖阳驱散了寒霜,给大地镀上了一层金光。我提前吃过午饭,在同学陪同下,搭乘他儿子的小车,抄近路去到天仙镇玉贞观村。

玉贞观村,因当地有座玉贞观而得名,位于天仙镇东南部,距射洪市区35公里,属于丘陵地貌,山高沟夹,水源匮乏。全村18个社,农业人口497户1455人,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170人,属于典型的贫困村。2020年,全村实现脱贫摘帽。

山路崎岖,陡峭狭窄,水泥路面约有3米宽。车子时而在半山腰行驶,时而在山梁上飞奔,时而滑向山沟,时而冲向山顶。我担心,要是对面有车辆过来怎么办?刘杨说:“别担心,有错车道。”还好,一路畅通,没遇上车辆。倒是山乡的美景让我贪婪地看个够。在山顶,可以俯视山下,览尽山沟全貌;在山下,可以倾听流水细语,可以仰望青山白云……

刘杨动情地说:“早上太阳初升时,满山村笼罩着的‘白头霜’被阳光照得晶莹剔透,那景色美得没法形容!尤其是置身于那一场大雪中,你会感到特别的享受,甚至可以想象到丰收的喜悦。即使寒风刺骨,心底里也是暖呼呼的……”

玉贞观村雪景(照片来自刘杨QQ相册)

听他讲述着山村的美景,我想象着那白色的晶体被阳光化为水滴,似乎听到了水珠滴落的响声,仿乎看到了耷拉着脑袋的禾苗慢慢昂起了头,挺直了腰,也仿乎看到了第一书记带着他的团队在年初那场铺天盖地的大雪中走村串户、问寒问暖的场景。

“吔!刘杨,莫非你是爱上了这里吧?!冬天的乡村都被你说得那么美,那春天、秋天呢?”我知道,爱得深沉,才能感受到美的程度。

“是的,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世事的纷争;这里民风淳朴,村民视第一书记为亲人、恩人,无话不谈,无‘苦’不诉。”刘杨说,“我真的爱上了这里,如果工作需要,我愿留在这里干到底!”

他说的是真话。但我要实地考察,得到验证。

在易地搬迁安置点,我们下了车。两排崭新漂亮的安置房吸引了我的视线。一位老人坐在轮椅上晒太阳。趁着刘杨与村道上几位村民说话,我向老人直奔过去。

“老人家高寿?”看到他红光满面,我有些羡慕。

“咹?我听不见。”他把右手罩在耳朵上。

“老人家多大年纪了?”我大声问。

“92了。”老人说他腿有残疾,走不动路,这轮椅是刘书记送的。

2018年夏天,刘杨为残疾老人赵应全送轮椅(刘杨 供图)

“生活过得好吗?”

“好得很哟!”他滔滔不绝讲起来,“身后这间屋是政府给我修的,那边那间是给我大儿子修的,孙子赵明在住。何昶霖你晓得不?他是大学生,是我的帮扶人。县上刘书记调到我们村上来当第一书记,你认得到不哇?”老人还习惯地叫着“县”。

“刘书记好不好哇?”我装作不认识刘书记。

“当然好哟!他做事很认真。自从他来了,我们村就变了样。”

“哪里变了样嘛?”

“家里安上了自来水、天然气,不去担水了。不烧柴,屋里就干净了。以前要到山上山下很远的地方去担水,再忙都要去担,没办法呀!不担水吃啥子嘛。”老人讲起过去挑水的困难,就叹气。

“刘书记来给你们做了些啥子好事呢?”

“好事做得多哟,你去看嘛,以前路不通,过不到车,现在路修通了。村里的人个个都说刘书记对得很!”他把左手举起来罩着太阳光,往村道上看去,补充一句,“不信你去问他们嘛。”

正说着,刘杨走过来了,问他:“你认得到我不?”

“我眼睛看不见。”老人又把右手举起来,罩在额头上遮住太阳光,“有点像刘书记。”他又仔细瞧,“就是刘书记得嘛。”

刘杨看望贫困户赵应全(李竹梅 摄)

趁着刘杨与他拉家常,我走进他的住屋参观。屋子里家具家电崭新、暖气设备齐全,与城里人刚住进新楼房的装修设备没有差别。门外墙上贴着帮扶明白卡和收支明细账。我算了一下,户主赵明(老人的孙子)外出务工,年收入28000元(受疫情影响);祖父赵应全,全年收入7275.81元,其中包括农村养老保险、困难残疾、残疾人护理、耕地地力、农村低保、高龄等6项补贴,这些都是政府出钱。

我说:“老人家,你好享福哦!”

“就是嘛,党的政策好!我要争取活一百岁,好好享受幸福生活。”老人微笑着,脸上堆满了幸福感。

“老人家,这里山高沟夹,安置房坐落在半山腰,自来水从哪里来哇?”我有些疑惑。

老人伸手一指:“那边有个水库,你去看嘛。”

刘杨把我带到了一座堰塘边。这堰塘的堡坎是才砌起来的。堰塘旁边就是电机房,电机房背后接着软水管,把水抽到山上的水池里净化,然后通过自来水管道输送到村民家里。

刘杨说:健康乡村建设是振兴乡村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改善和提高农村供水条件,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他同村党委会、村民委员会和驻村工作队认真筹划,多方协调,向上级部门争取水利资金8万元,接入八一泵站自来水主管网,解决了玉贞观村14组、15组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安全饮水问题。

玉贞观村供水站建设社员会议(刘杨 供图)

解决了村民生活用水,还得解决农田灌溉用水。顺着村道走,路旁隔一段就有一座圆形蓄水池,那就是解决灌溉用水。有的刚修好,有的已投放使用。刘杨说:“修蓄水池,也是2020年的土地整治项目。”

在一家农户院子附近,有一座圆圆的蓄水池,盛着半池水。水池的围墙边有一道缺口,那是一扇铁网门。门里面有几级石梯通到水池底部,便于村民取水。

蓄水池(照片来自刘杨QQ相册)

玉贞观村2019年第三季度脱贫攻坚工作会(刘杨 供图)

为方便村民出行,这里的水泥乡村路修在二台土,也就是半山腰。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因此,整治土地就成了当务之急。经两年多的治理,路两旁的田地层层级级都码上了牢牢实实的堡坎。平平整整的土地,高高低低的堡坎,构成了玉贞观村的一道美丽独特的风景线。

牢实的堡坎(李竹梅 摄)

“刘杨,你有没有考虑整点让农民致富增收的产业呢?”

“当然有嘛!我上任首先就是找村民摸清家底,听取他们的建议,然后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状况,选取适合的种、养殖项目。种植业方面,除了主粮生产,还种植花椒、香桂、榨菜、瓜蒌(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养殖业方面,那就多了,根据村民自己的情况,主要是发展养猪,养鸡鸭,养鱼。鱼类以草鱼和江团为主……此外,还引进了藤编工艺等合作项目……”

“怎么拓展销售渠道呢?”我担心销售难。

“销售渠道多嘛!第一书记微信群、QQ群、西部射洪网、农商网……这些网络平台都是销售渠道。”刘杨说得很有信心。

因为天仙镇上有家榨菜厂,刘杨打听到了,就与榨菜厂联系承包榨菜收购。其他项目,也都帮他们联系了销售渠道,农民只管种、养,不愁销路。

为什么发动村民种榨菜呢?刘杨说,榨菜周期短,产量高,不是很费劳动力。头年九月种下,第二年2、3月份收获,亩产4千斤左右,每斤收购价0.25元到0.45元,一亩地就可收入1千余元。

我们来到了一大片榨菜地边。一个村民见刘书记到来,热情地迎上来,向我们拉起了家常,介绍起她的勤劳致富经历。

刘杨听村民拉家常(李竹梅 摄)

“刘书记,你看这路修起好方便哟!这段路1.7公里,以前我们五家人投钱,修了几年都没修起。你来了,政府出钱,几下就修起了。”

“这片榨菜地是流转给外地人承包的吗?”我知道很多地方都实行了土地流转,农民给承包商打工。

“哪里哟?我们自己种的。”村民感到有些委屈。

“这么大片地,几家人联合种吧?”

“我一家人种的。那些家里没有劳动力,就帮他们种。这一坝二、三十亩榨菜地,都是我们两老口种的。”

“玉贞观村地处偏远,以前交通不变,只有香桂和藤编流转了四百多亩土地。这一片的榨菜都是各家各户分散种植。”刘杨说,“一台土种水稻,二台土、三台土就种榨菜。这片榨菜地都在二台土,是比较好种的。”

“你包了别人的地,给他们钱吗?”我打破砂锅问到底。

“政府有补贴。”刘杨说。

“那些家里有老人的,做不动,每年粮食收了,我们就送给他们小麦、谷子、包谷,各样一百斤。”她解释说。

“你太了不起了!女强人。”我翘起大拇指。

她有些飘飘然了,越讲越起劲,把我们拉到她的院子里,要我们坐一会儿。她老伴也放下手上的活,走出来,想给刘书记摆龙门阵。我们几次想走,都被她拉住不放手,好像她的“传奇故事”不吐不快。

刘书记站在院坝边,耐心听老两口拉家常,讲他们家的故事。

“我叫许秀群,今年74岁了。20岁就嫁到这里来,那时就叫玉贞观村……”

刘杨听取村民建议(李竹梅 摄)

老头姓勾。他们有两个儿子,子孙两代都在省城里打工,在县城里买了房子,在农村也修了新房子。她说到处都是新房子,农村就剩下两老口,住都住不完。他俩一个劲夸孙儿当了施工员,工资高,有出息。又叹息娶不起孙媳妇儿,说耍个女朋友,要求在成都买房子,成都房子哪买得起呀?!

刘杨很有感触:“农村娶媳妇难哪!尤其是玉贞观村娶媳妇就更难了。”

“那几年苦啊!”老太婆诉起了苦,“过去靠捡柴烧,房子还不如人家猪圈好……”

老头说,一直不想给政府添麻烦,只希望给老伴申请个低保。

原来,老太婆十年前扯花生地里的草,站起来把草往后一甩,就摔了个仰绊。哪晓得地上有根倒了的桑树,就把腰杆摁断了,至今背上还背起钢板不敢取。那时候,医疗费用就花了八、九万,卖包谷来治病。说起医病,两老就有讲不完的故事。

刘杨对我说:“中国的农民真的了不起!那种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忠厚朴实,只有与他们接触过,交流过,你才真正体会得到。”

我们准备离开了。刘杨诚恳地问老人:“勾叔叔,许阿姨,你们还有哪些困难需要反映,尽管提出来。对村委会有什么意见,有什么建议,也提出来。做得不好的,我们一定努力做好。”

老头想了想说:“我们没有其他困难了。对村委会,我们没得意见。赵发伟(村委书记)这个人,确实是好领导,摸得到脉络,大事料理得伸伸展展。胥刚(村委副主任)呢,也是个踏实人,埋头苦干……”

看来,村民对这届领导班子是满意的。两老一边说,一边送我们走了好远一程路,看到我们上了车,出发了,才转身回去。

“刘杨,有没有因病致贫又脱贫的情况呢?”

“有嘛。说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玉贞观村就很典型。”刘杨说,“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为贫困户送温暖(刘杨 供图)

在一条小河沟旁边,有一户院子人家。院子里放养着几十只鸡,一群黑鸭摇摆着身姿嘎嘎嘎地从从院子里跩出来。在我的记忆中,很少见到过纯色的黑鸭,好奇心驱使我迎上去,举起手机想给它们拍照。它们有些畏生,瞬间一只接一只连跑带飞地扑进了树丛中的小河沟。

一个年近六旬的老人迎出来,热情地打招呼:“刘书记,快来坐!”

他从屋里端出几根凳子放在院坝中间,同刘书记拉起了家常。

刘杨关心癌症患者唐先甫(李竹梅 摄)

他叫唐先甫,曾在外地打工,积劳成疾,患上了食道癌。由于长期吃药,高昂的医药费使他一家陷入了困境,2014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刘书记来了后,经过帮扶单位就业局和帮扶人多次上门摸底调查,了解到他家的具体情况,对他进行各种形式的关爱、慰问、送温暖帮扶活动。2020年通过国家大数据比对,将他纳入了监测户,由政府出资,给他一家三口(他和妻子、儿子)买了医保、农保(农村养老保险),还发放了低保。他每月药费除了医保报销,自费部分还有700元。为了帮助他解决自付药费,政府通过政策性调高了低保费,又通过精准扶贫公益性岗位,安排他从事乡村道路保洁工作,月收入300元。政府还免费发放鸡苗、鸭苗,帮助他在家搞养殖业,并且通过以购助扶活动帮他销售农副产品。这些收入,足够他开销自付药费,并保证了生活所需费用。他不仅养殖业搞得好,种植业也不错。特别是他的红苕种得多,自己还做成了粉条出售,收入也还可观。

帮扶单位就业局为贫困户送鸡苗(刘杨 供图)

国家帮扶贫困户,不光扶贫,更要扶志,帮助其勤劳致富。帮扶单位就业局利用资源优势,通过介绍工作为贫困户解决就业。唐先甫的妻子、儿子、儿媳都在县城找到了工作。

以购助扶(刘杨 供图)

送岗位下乡(刘杨 供图)

入户宣传疫情防控(照片来自刘杨QQ空间)

唐先甫因病致贫,通过政府精准扶贫又全家脱贫致富。唐先甫深有感慨地说:“自从刘书记来了后,不仅是我家脱了贫,整个乡村也大变样:水、电、气、网络、宽带户户通,道路修到了家门口。过去到处是脏乱差,通过脱贫攻坚、感恩教育、移民搬迁,现在到处整整齐齐,家家户户干干净净,路口都有垃圾箱,还有公共厕所。再也见不到破旧房屋、土墙房子,就连土地也治理得平平整整……”

这就是脱贫攻坚、振兴乡村的硕果,也是刘杨辛勤付出的收获。难怪刘杨深深地爱上了乡村!是他用汗水修筑了一道道坚实的堡坎;是他用热血铺就了一条条通向致富的村道;是他用真情换来了村民背地里一声声“刘书记对得很!”的口碑;是他用爱心把党的阳光洒在了老百姓的心坎里!玉贞观村原本像一个脏孩子、穷孩子,经过一番梳洗打扮,换上了新装,变成了一个美少年!

他的工作,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连续两年,刘杨被天仙镇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被射洪市委组织部评为“优秀第一书记”。

2020年,脱贫攻坚胜利收官。2021年6月,刘杨又被派到玉贞观村继续负责振兴乡村。他表示:一定要把玉贞观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富裕!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李竹梅(四川省射洪市)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