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名镇名村>详细内容

【美丽家乡】利州是个好地方(上)‖ 孙先成

作者:孙先成(四川广元)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1-05 16:45:36 浏览次数: 【字体:

利州是个好地方(上)

孙先成

利州,生我养我的地方,印满了我的人生脚印。我在利州栖息了75年,她常常走进我的梦境和创作之中。

利州被称作四川“北大门”,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位于川陕甘三省交汇处,广元市中部,嘉陵江上游,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有悠久的建置历史。北朝西魏废帝元钦三年(公元554年),大将军尉迟迥袭取西益州(今利州),西克成都,取“顺利”之意,改西益州为利州。元朝十四年(公元1277年),取扩充元朝疆土之意,升利州为广元府广元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皇朝更替,战争连绵,行政区划归属不定,至1985年广元建市后,地域范围才基本定型,并成为广元市人民政府驻地。

利州是广元市政治、经济、文化、商贸、金融、交通枢纽和经济合作区,2007年,经国务院授权民政部批准,复名利州。利州素有“川陆之会”“四集之国”“一方都会”的美誉,是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卫生城市,同时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和“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2021年4月24日,国际旅游联合会宣布)等殊荣。

利州是中国南北气候交接地,是中国南北文化交融地,同时也是巴蜀文明发祥地之一。古老悠久的历史,承载着几千年的文明。展现了历史交替之际中华文化的演变,同时也是世界走向中国的重要门户。

利州风光(图片来源:中国图库)

利州地理位置特殊,川陕高速公路、西成高铁傍城而过。历史上被称为“风城”。当冷空气越过秦岭南下,利州的风就更猛烈了,民谚有“公风七天、母风三天”之说。尤其是冬天的风,既像是“搅得周天寒彻”的巨龙呼啸而至,又像是从秦岭山丛中狂奔而来的一头野牛,横冲直撞。北风吹在脸上像刀子割。利州的风,吹拂穿越了漫长的上千年岁月,洗濯了千年古城的传说,风中蕴含着武皇的天威之气!

近年来,利州加大绿化工程,森林覆盖率近70%,风逐渐小了许多,昔日“风吹沙石跑”的现象不见了!2015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94.8%,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利州气温适宜,年均气温16.1℃,年均湿度75%,年均降水量941.8毫米,十分适宜人居。良好的生态成为利州百姓幸福生活增长点。立春之后,沿街的梧桐树在春风中抽出新枝,滨河路旁的柳枝绽出新芽后,继而呈现出“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的景象。我情不自禁地吟诵出贺知章的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湿地公园盛开的金黄色迎春花向人们招手致意,三三两两踏青的人群喜笑颜开,精神抖擞。当和煦的春风拂过南山山脉,轻吻利州大地上的万物后,坡坡岭岭上便开满桃花,如铺开了一层粉红色的云霞。夏天,无论阳光多么炙热,街头巷尾随处都有丝丝凉风袭来!秋天的风,既是凉爽的,又是金色的,稻花和桂花散发的清香让人陶醉。

利州风光(图片来源:广元万事通网易号)

利州风的变化仿佛就是一首浪漫的诗歌。在风声中,利州跨越式的发展,让世人惊叹,连风也变得醉人了。时代的变迁,风在诉说!

在利州老城区,乌龙山和凤凰山相看两不厌,嘉陵江在两山之间与南河牵手绕城而过,粼粼波光中,古老的利州延展开来,山环水绕,显得质朴而灵秀。老城内,鳞次栉比的新建高楼和旧房改造后的民居,氤氲着水墨气息,飘逸的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市井味道。熙来攘往的菜市场里,一幕幕特别有尘世的生活之气,让人觉得每个人都在热气腾腾地生活着。在街巷中,有多口古井遗址,向人们无声地讲述着利州的渊源,利州至今保留着南街、北街、大小西街、上下河街、东山街、井巷子的街巷名称,在古旧与深幽里,处处彰显着历史纵深的张力。

在老城上河街北段,有一株历经三百年历史的硕大皂角树依然保持着自然淡定,从容不迫的姿态。它没有因环境的恶劣而放弃坚持,没有因狂风暴雨而弯腰曲臂,没有因世人的仰视而沾沾自喜,也没有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有所遗憾。就像豁达伟岸的利州人一样!我弯腰捡起一片躺在地上静静睡着了的树叶,轻轻地捧在手上仔细端详,仿佛手里捏着一段遥远的岁月。

利州风光(图片来源:广元印象)

在老城下河街尽头长度100余米的地方,并列着横跨嘉陵江的公路铁桥、铁路铁桥、澳援大桥三座钢铁大桥,成为全国桥梁建设的唯一,同时也见证着利州在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建设与发展。

东山街的老宅子,已有多年历史。深宅大院均有天井,整合了古代建筑的精髓。天人合一,四水归堂。在古人看来,阳光从天井照射下来,那是金子,而下雨便是下银子。人是不能大而化之地跨越天井的,须穿过两廊进入后堂。这种廊檐相间的布局,一方面便于空气流通,消暑散热;另一方面靠着廊庑连接了建筑的骨髓,起到了隔绝风雨的作用。房屋上的瓦片默默地承载着岁月的沧桑,守护着屋檐下的人们。青灰色瓦片充满了岁月沉淀的厚重感。瓦上的青苔瓦菘,风霜雨雪,是关于利州的往日时光,具有一份古典的禅意之美。

我喜欢在雨天时,躲避在东山街的老房子屋檐下听雨。喜欢被雨水浸润后,空气中弥漫的清香,带着天空的味道。看着雨水从片片层叠的瓦片间落下,汇成一道如梦似幻的水帘,听雨水打在瓦片上的声音,滴滴答答,似乎像一个个赞美的文字,为瓦片抒写着一首首情诗,演奏出美妙的旋律。

我还喜欢在雾霭时分,静静地观看东山街上的建筑。家家户户的烟囱里炊烟袅袅,缓缓地在瓦片和屋檐上盘旋,充满了烟火的气息,同时让瓦片也显得轻盈而唯美。

时常,我独坐在家中,望着巍峨的南山,仿佛听到了往昔弹棉花的声音,踩缝纫机的声音,敲铁皮的声音,沿街叫卖的声音,倏忽由远及近,又渐渐远去。

每一次,我都恍若有穿越时空的感觉。太多的记忆都留在了岁月的长河里。

站在利州最高山脉的黄蛟山顶仰望天空——蔚蓝色的苍穹明静如水,广阔无垠。一轮弯月银光淡柔,满天的星星,似乎伸手可及。我想李白若还健在,一定会吟诵“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诗句!

每到阳春三月,麦苗返青“最是一年春好处”的美好时节。田野便成了绿油油的巨毯。待落日洒下余晖,那真是有一种让人心醉神秘的壮丽。而那如波的绿浪和绿浪下的土地,是它们孕育、催发了千百年来这块土地上绵亘不绝的历史。芒种时节,在远处蔚蓝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麦浪。绿田之上的秧苗,呈现出“东风染尽三千顷”的景象,表现出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巴蜀自古丰饶,利州,中国唯一女皇的出生地,正是这块丰饶土地上的一座城。

江河水是利州的灵魂,也滋养了这座古城。嘉陵江由北至南蜿蜒流淌,老城区安卧在江边,傍水而生,成为嘉陵江上游一座兴旺的城市。20世纪40年代中期,我就出生在老城的上河街。儿时,我常常站在嘉陵江边,望着满江行驶的木船,在暮霭里听船工的号子声声“嗬啰啰船,上广元,广元吃的米珍饭……”这是20世纪50年代的画面,也成为历史的记忆。

山环水绕大美广元(赵辉摄,图片来源:《区域中心城市 广元在川陕甘结合部的“角色定位”》)

一位哲人这样赞誉利州:“唐宋元明清皆为川北重镇,州郡路府县均是巴蜀名城”。城市有了水便有了灵性,尤其到了春天,利州四处嫩柳吐芽,万花竞放,江河岸边的柔枝倒映在水中,风一吹,水面荡起涟漪,那光景正与利州的古朴典雅相得益彰。

新建的南河湿地公园是国家级湿地公园。春日时节,这里桃红柳绿,鲜花开放,树木繁茂,碧波荡漾,瀑飞溪潺,风光旖旎,被称为“天然氧吧”,引来众多游人观赏。在这里,可体会到苏轼诗句中的“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的意境!一次,我行走在湿地公园步道上,周围是一望无际的湿地,一只白鹭翩翩飞起,它并不怯人,看似要飞往高处,却又优美地折回身来,飞到我的头顶欲停又起,似乎是在与人嬉戏。闪电般的白色带来精灵的仙气,宛若佳人在水一方。我恍惚忘记了天上人间,心如飞翔的白鹭直上云霄……

利州是一座散发英雄气的城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奇绝的自然景观,孕育了这里的文化和一代又一代英才,并为无数英雄豪杰、名人雅士施展才华提供了历史舞台。

唐贞观初年,武则天在其父武士彟任利州都督时出生在这里,被人们称为凤凰起飞的地方。从立为皇后到临朝称帝执政50年,承贞观、启开元盛世,对唐代及其之后的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影响都很大,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社会杰出的女政治家。

武则天在利州出生和生活,留下了则天坝、乌龙山、凤凰山、望云铺等地名。西汉刘邦,三国诸葛亮、姜维,唐代李白、杜甫、李商隐、元稹、温庭筠、李隆基,宋代司马光、陆游,明代李调元,清代王士祯、梁清芬,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胡耀邦,著名民主人士张澜,大文学家郭沫若、巴金,大画家张大千等先贤都曾在利州驻足与生活。曾在川陕革命根据地艰苦征战的红四方面军将领徐向前、李先念的业绩和佳话,也在利州广为传颂。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利州,指导抗震救灾。2021年4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利州视察,为利州人民送来关怀和温暖,称赞中国农民了不起!

利州是老区,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同时,利州又是一座资源型城市。众多的煤矿和森林资源组成了这座城市的工业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相关企业每天都把一车车优质木材和煤炭运往祖国四面八方,运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横跨嘉陵江60余年的老铁桥见证了这一切。曾以煤炭、石灰、水泥为支柱产业的利州区,近年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主动关停各类矿山,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切实筑牢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积极建设旅游示范区,走出了一条生态涵养绿色发展的新路。如今的利州,通过“造血式扶贫”旧貌换新颜,成为广元市第一个脱贫的县区。她仿佛有了磁铁般的吸引力,吸引着一批有知识的年轻人纷纷回乡创业,带回不少新鲜气息,给这片土地增添了勃勃生机。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孙先成,民革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通俗文艺研究会研究员,四川省地方志学会会员,四川省电影家协会会员,广元市作家协会会员,广元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利州区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孙先成(四川广元)

供稿:广元市利州区地方志编纂中心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