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名镇名村>详细内容

寻幽访古石河行

来源:20201229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0-12-29 10:16:28 浏览次数: 【字体:

□张枥

那天,我们从南部县城出发,沐浴着桂花的清香,沿着嘉陵江东南方向前行,寻幽访古到了石河镇。这个镇因处于两溪交汇之地、河底的石床清晰可见而得名。

走进场镇,放眼望去,一半是欣欣向荣的集市,一半却是明清风格的古村落,镇与村融合在一起,时尚与古朴同在,热闹与清幽共存。穿行在场镇上,但见街道整洁,商铺林立,车来车往,人流如织,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

穿过一处巷子,步入一街之隔的石河场村,犹如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脚下是东西走向,略呈弧形的青石板与水泥路,两边是裙板木楼,青砖筒瓦,飞檐翘角,高高低低,错落有致。

村口最惹眼的是单层歇山式抬梁结构的张爷庙,与周边低矮的民房相比,既气势恢宏又地位显赫。张爷庙修建于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占地1200平方米。内塑浓眉大眼,手执丈八长矛的张飞像,威风凛凛,让人顿生敬畏。石河场村过去属于嘉陵江沿岸重要的水陆码头和商贸之地,据说当年修建张爷庙的目的是祈望平安,震慑恶人。如今,张爷庙基本上成了老年活动室,逢年过节,人们不是在这里演练腰鼓就是舞狮耍龙跑旱船,既娱人又娱己,还锻炼了身体。

与张爷庙遥遥相对的文昌宫修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面积1200平方米,内塑文昌帝君和孔子像,还有北宋陈尧叟、陈尧咨、陈尧佐“三陈”塑像。“三陈”中两人高中状元,是南部人引以为豪的“学霸”。文昌宫两侧曾是官办小学校址,周边数百亩田产用作支付教师薪金和学校办公维修等。文昌宫外,一株黄桷树树干部分已经朽烂,却仍旧枝繁叶茂,浓荫蔽日,据说树龄已经有500多年,为避雷电与狂风,人们修剪过多处枝干。

文昌宫与张爷庙一东一西,一文一武,给村落平添了清幽与古韵。

连接文昌宫与张爷庙的是临街修建的民居。石河场村的民居有三大特色:一是木雕,门窗、梁檐均有雕刻,或浮雕,或镂空,木刻刀法细腻、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十分巧妙地将飞禽走兽、梅兰竹菊、山川河流以及历史故事融入其中。二是天井,几乎每处宅院都保留有露天空地,上承天光,下接地气,没有噪音,没有扬尘,充满了诗情画意。三是建材,以石材和木料为主,建筑物大多是二进或三进结构,门面一般是能够拆卸的木板门,并有木质的骑门柜台伸向外面,用作经商售货。

民居形成的街道长约1200米,宽约5.9米,门面161间。过去,每到逢场天,卖狗皮膏药的、舞拳弄棒的、吆五喝六的随处可见,油茶馓子、锅盔凉粉、盖碗热茶等应有尽有,三教九流的人也汇聚在这里喝茶理事断公道。

有人的地方就有美食。千百年来,石河场村的杨汤圆、杜油糕、赵豆干等美食脍炙人口,远近闻名。值得称道的是这里的熊氏素席。熊氏厨艺精湛,能做100余种素席菜品,味道鲜美,花样不同,且能让人从素菜中吃出荤菜的感觉。

这里的评书、刺绣、剪纸、车车灯、金钱棍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曾带火乡镇文化的繁荣,保存完好的六陈行商楼、贾氏绣花楼、咸丰古桥、许家大院等曾是古场镇的商业中心,依然残存着当年的文化印迹。

据介绍,北宋时期,石河场村曾是乡场管理的驻地,到了清代便形成了场镇,“上文下武中城隍,咸丰古桥连望乡。双溪流水绕场后,绿柳成荫百花香”是它曾经的写照。斗转星移,石河场村由过去的场镇变为今天的村子,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繁华成了过往,“古”与“幽”便成了特色。

来源: 20201229四川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