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名镇名村>详细内容

杨奎昌 ‖ 米仓道上的农经村

作者:杨奎昌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8-12 14:26:35 浏览次数: 【字体:

米仓道上的农经村

杨奎昌

地处米仓山南麓的广元市旺苍县福庆乡农经村,虽经无数年代,但仍存留许多历史古迹和传统风俗习惯。2017年2月,农经村被国家住建部列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入选名单。

镶嵌在大山褶皱里的农经村,整个村落呈一个巨大的撮箕形状。在农经村南北走向的山脉之间,就是有名的伏溪河。伏溪河发源于福庆贺家山,从崇山峻岭中流出,沿途汇聚无数条小溪细流,一路奔腾向东,在国华花街汇入西河。伏溪河流域面积达0.2平方公里,河水干净清澈,溪中多桃花鱼、木叶鱼。民间诗人何元成曾为村落题诗一首:“两山流出一伏溪,桃红柳绿映河提。仰天望见立禅寺,阴坡如坪对街立。”

古民居

沿南山石梯子古道,途径远近闻名的三禅寺,穿过万亩林带到达仰天窝;北山一条出乡公路顺山势盘旋而上,可到达天星镇。阳春时节,南北两山青山涌翠、山花烂漫、鸟语花香。金秋来临,群山红遍,层林尽染,可以说是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近20多种野生动物在绿水青山中生息繁衍。

据《旺苍县志》记载,伏溪堡是四川广元至陕西汉中商贸流通的必经之地。公元1909,广元县建制团区,伏溪堡属于广元第三团区伏溪堡管辖。宣统二年(1910),农经村属广元全县划分1城、2镇、7乡,分辖57堡中的双河堡,治龚家场;民国32年(1943年)改名福庆。

农经村就是现福庆乡乡政府所在地,它曾是古代利州通往陕西宁强县(今毛坝河场镇)的道路之一,是古代川陕南来北往物流的必经之地。

千百年来,农经村人,除了半山坡上零星地散居着一些村民外,大多数村民选择在河谷较平坦的地带依山傍水建房。整个村落吊脚楼、四合院、古墓碑、石拱桥、古柏树等原生态传统风情保存完整,处处散发着古色古香的韵味,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厚重。

石家大院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广元县成立设治局,伏溪堡改名为福庆乡,年仅23岁的(联堡主任何明光)马夫队队长石银玉成为福庆乡“伪乡长”。为修建乡公所和私人住宅,时任乡长石银玉指定远近有名的地仙胡廷明,在福庆乡场镇中心地段铺盘定基,择地造址,历时3天,最后以“金钟赴地”风水定基。民国三十四年九月,石银玉利用自己的武装力量,搜刮民财,抢夺民木,抓捕工匠,在福庆场镇大兴土木,建修了共16个门面、48间房屋、占地480平方米、建筑面积960平方米的四合院,即石家大院。大院坐北朝南,西侧楼廊为绣花楼,供太太、小姐刺绣用房,东侧楼廊为文书楼,供手下保甲长办公用房,南侧为戏楼,供大小官员观戏用房,北侧为关押楼,供关押人群用房。石家大院设计大气,构造坚固,工艺美观,雕刻精湛,整体保存完好。

石家大院正厅

石家大院戏楼

2012年,石家大院被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家大院始建于民国初期。1909年,广元县第三团区团总马良俊在伏溪堡(农经村一组)建造了一座封闭式四合院作为治所办公用房,一楼一底,东西两侧为吊脚楼,南侧设有双开门出入,小青瓦,人字脊梁,至今保存完好。目前被列入传统村落保护对象。

马家大院

祝家大院始建于清朝嘉庆时期。时任地方文官祝老爷在祝园河坝建造了一座品字型四合院,其建筑叹为观止,院门左右有两个大桅杆用于栓马,一进三幢楼门子,二龙抢宝在高尚,养了个二字木连尊,养了女儿皇闺秀。堂屋两个石桑蹲全是描绘的石狮子及包公断案图案。道光末年,祝老爷母亲何氏80高寿,众亲友赠送一张寿匾,刻有“寿永金萱”四个大字。祝老爷一生为人为善,在饥荒年时,同济念民,深受百姓拥戴,广元县利州府听到祝老爷的美名,便赠送了一块遍,四个大子以“为人为善”。

古寿匾图

早在民国时期,农经村就有6个家族,其中祝氏家族占40%,卢氏家族占20%,康氏家族占10%,唐氏家族占10%,何氏家族占10%,马氏家族占10%。一直以来,村落传承严谨的家训,优良的家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文化,在村落世代流传。笑不露齿,衣不露胸,吃不露声,女不陪客,孩不入席,是每个家族不成文的普通家规。

建国前,男婚女嫁时,三回九转,六礼周全,三里铺毯,五里结彩,女儿哭嫁,敲锣打鼓踩斗,坐轿,拜堂成为村落不可缺少的婚礼习俗。特别在闺女出嫁,彰显村落传统礼仪,母女俩相互哭诉,话离别,话祝愿。年长的姑母在新娘出门前哭诉嘱托,教化侄女牢记家规,不忘家训,听教听使,孝敬父母,团结邻居,疼爱丈夫。新娘动步前,家兄弟背着新娘踩斗,年长者,向人群中抛洒五谷,新娘叩拜高堂后上轿出阁。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杨奎昌【中共旺苍县委党史研究室(旺苍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